配色: 字号:
一个优化的生活化学实验——107胶水的制备
2012-06-14 | 阅:  转:  |  分享 
  
2011年第9期化学教育·67·

一个优化的生活化学实验——107胶水的制备。

孙根班欧阳津刘小英董丙祥”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100875)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107胶水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

了胶水反应过程中出现肢凝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合适的反应物用量和反应条件,由此可以改善胶

水性能,并减少化学药品用量和缩短反应时间,彰显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关键词胶水实验优化正交设计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俗称107胶。除用作普通

胶水外,还在各种壁纸、瓷砖的粘贴,大白粉浆、

石灰浆、各种腻子的粘结,内墙涂料、水泥地面涂

料的基料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

107胶水的制备实验是北京师范大学化学专业

本科生“化学合成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在

北京师范大学全校公共选修课“生活化学实验”中

也开设多年。107胶水制备实验,作为趣味实验及

探究性实验内容,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有重要作用。

该实验能让学生加深对化学的理解,认识到化学与

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改善化学教学的效果。

在多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出现胶水黏度不

够理想,或反应过程中,反应液出现凝胶,导致实

验失败等情况。另外,甲醛有致癌性,所以有必要

降低胶水中游离甲醛的含量。本研究主要通过正交

试验设计,对实验进行优化,以制得胶水的甲醛含

量和黏度为质量评定标准,寻找最佳实验条件,以

期达到最佳实验结果:

1实验部分

1.1实验原理

107胶水制备的基本原理是聚乙烯醇与甲醛在

酸性条件下进行加成缩合,得到聚乙烯醇缩甲醛。

聚乙烯醇与甲醛的反应主要有分子内和分子间2大

类反应,见图1、图2。

一cH2一车H—cHz一牟H—H2一一cH2一cH—cH2一cH—92一

k+k一&\c≯"归+、cf{2

豳1分子内反应

一嘴蚌92一c一字OHH2HoH.o丫。

十6H

CH20m.ip.

+n¨

。.宁一。.甲一。.一:z一{一:z一字一2;一字一2:一字一一。肾。。

圈2分子闻反应

在实际反应中,分子间反应和分子内反应同时

存在。研究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分子间反应

的比例更高。反应物用量、反应温度、催化剂等许

多因素都会影响反应的进行。

1.2正交试验设计[1·2]

裹1L‘(27)正交衷

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因素:影

响考核指标取值的量;水平:因素所处的状态)的

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

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具有代表性的

点有“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是一种高效

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将正交试验选择

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根据正交性原

则,对于不同因素水平的实验相应地选用不同的正

交表。例如一个7因素2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

·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优质公选课项目(09—02)及实践教学教材建设项目(10--09--04)资助

¨通讯联系人.E-mailIgbsun@bnu.edu.ca



o

—p》p





1

2

2

l

2

1

1

2

1

2

2

1

l

2

2

1

l

2

1

2

2

l

2

l

1

2

l

2

1

2

1

2

1

1

2

2

2

2

l

1

l

1

2

2

1

1

2

2

1

1

1

1

2

2

2

2

1

2

3

4

5

6

7

8

万方数据

·68·化学教育2011年第9期

要求,须进行27—128种组合的实验,若按正交表

安排实验,只需做8次,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本研究主要采用k(27)正交表,以k(27)正

交表为例进行介绍。

I罐(27)正交表一共有7列8行,每一列的列

号代表不同因素,允许最多实验因素数为7个;每

一行行号代表实验号,故一共要进行8次试验。每

一行中的“1”和“2”代表选择因素的不同水平。

当实验因素少于7个时,只需任意选择与因素相等

数目的列数安排实验。当实验因素确定为2水平,

实验因素不超过7时,便可采用L喀(27)正交表。

正交试验设计利用正交表安排实验和进行产品

设计,能够以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最佳生产条件,

因此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根据实验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反

应原料聚乙烯醇用量不变,选择七个因素:蒸馏水

用量、反应的pH、甲醛加入量、反应温度、最后

溶液pH、调反应pH后搅拌时间、反应时间,每

个因素选择2个不同的水平。最后确定因素水平为

7因素2水平,选用L8(27)正交表进行实验,因

素水平表见表2。

表2因素水平表

1.3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3·.]

本实验采用碘量法测定胶水中的甲醛含量,测

定过程为:甲醛在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中与过量的碘

发生反应,生成甲酸钠和碘化氢,再用硫代硫酸钠

标准溶液反滴定过量的碘,化学反应式为:

HCHo+NaOH+12——,HCOONa+2HI

12+2Na2s203一Na2s406+2NaI

测定方法:

准确称取胶水样品1g左右于锥形瓶内,用

15mL水溶解稀释。加入6mol/L氢氧化钠溶液

2mL和已标定浓度为0.0463mol/L的碘标液

15mL,摇匀,放在暗处反应15min。加入

2mol/哺硫酸3mL中和反应后的碱溶液,用已

标定为0.0497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当

溶液变成浅黄色时,加入2mL淀粉溶液,滴定至

终点。

1.4试剂和仪器

试剂:聚乙烯醇,甲醛溶液(37%),2mol/

L盐酸,氢氧化钠溶液(100A)

仪器:四口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直

型漏斗,搅拌器,恒温水浴锅,涂一4杯黏度计

1.5实验方法

(1)安装四口烧瓶,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

凝管,滴液漏斗;

(2)称取聚乙烯醇,量取蒸馏水加入四口瓶

中,浸泡15min后搅拌,加热至约90℃使之溶

解;

(3)聚乙烯醇全部溶解透明后,控制温度,用

盐酸调节溶液pH,搅拌15min;

(4)在滴液漏斗内加入甲醛溶液,恒温搅拌,

控制反应时间;

(5)滴入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

控制搅拌时间,冷却降温;

(6)25℃时用涂一4杯黏度计测量胶水黏度;

(7)用碘量法测胶水中的甲醛含量。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定性分析

对实验结果采用综合平衡评分法,评分标准

为:综合评分一黏度×2.5+甲醛转化率×100。表

格中标有“一”的为实验中产生凝胶的情况,黏度

和甲醛含量均不能测定。实验结果直观分析见表

3。

由表3的直观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各因素影

响的主次关系为:D>E>C>F>A>G>B。最佳

实验方案为:A:BlC2DlE2FtGz,即聚乙烯醇为

10g的条件下,水用量为120mL,反应pH为1,

甲醛用量为3.5mL,反应温度为80℃,最后溶液

pH为10,调节反应pH后搅拌时间为15min,加

成缩合反应时间为60min。

万方数据

2011年第9期化学教育·69·

1

2

2

1

2

1

1

2

520.7

544.1

23.4

2.2结论

(1)107胶水的制备实验中,反应温度的影响

最大。可能原因是,在90℃时,反应较快,且分

子间的加成缩合比例增加,形成体型分子结构[5],

导致加成缩合过程中容易形成凝胶。因此该反应的

温度不宜过高。

(2)实验结果表明,甲醛的最佳用量为

3.5mL,与原配方[6]相比用量减少,胶水能达到

理想的黏度,同时也能够减少胶水中甲醛的残留

量,减少胶水在使用时的污染。

(3)正交表分析结果中,加成缩合反应时间的

最佳条件水平为60min,但两水平的极差相差较小,

为减少实验时间,综合考虑,可以在35---60m.in之

间选择反应时间。

(4)正交试验设计的实验结果中,107胶水

的黏度最高可以达到125S,远大于原实验方法‘6]

中的实验结果(30~40s),说明改变实验条件对

实验效果的提升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梅长林.周家良.实用统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23—317

[2]姬振豫.正交设计的方法与理论.北京:世界科技出版社。

2001t5—32

[3]张苏敏.中国测试技术,2006,32(5):129—132

[4]阮铁民.丝绸.2006,(10):41--43

[5]武龙.中国胶粘剂.1998,7(6):11—12

[6]刘宝殿.化学合成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1

——233

乃至化学教师也仅仅达到部分语义加工水平。但

是,我们可以断言大多数高中学生正处于语音加工

向语义加工水平转变的过程中。当然,少数学困生

仍处于表层表征水平,这些学生缺失了表层表征向

语音加工表征的转变,更无法谈及向语义加工的转

变了。上述分析可见,高三学生之间的表征水平较

为集中,组内表征差异性较小,这一点在表3标准

差一栏的比较中也可以获得交互印证。

5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年级

学生以及各年级学优生和学困生在共价键表征深度

方面的总体差异以及在不同表征水平上的具体差

异。结果表明:在表层表征水平上,高二、高三年

级远远优于高一年级,但高二、高三年级之间却不

存在差异I在中等表征和深层表征水平上,高三年

级优于高二年级,且差距随表征水平提高而拉大#

从组内差异性水平来看,高二年级组内差异最大,

而高三年级组内差异最小,这是由于高二年级不同

类型学生分别处于表征的三个不同水平,而大部分

高三年级学生已经脱离了表层表征水平,处于中等

表征向深层表征的过渡阶段。

在共价键相关概念教学中,既要注意根据教学

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又要注意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水平,准确把握概念的深度和广度,不能为追求概

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而随意将概念扩展或深化。作

为化学教师,要能够理解学生的认知需要和认知特

点,切不可“眼中无学生,一切为考试”,从而出

现化学概念教学中所谓的“一步到位”或者“深挖

洞”现象。

(下转第70页)

9

Ov叠u

o●(u

7

O

1

9

2

O

3

O

H

坫n{:;

;3

孔一踮∞∞一

%一

3

1

2

2

1





O

6强



9



;;i



{;;弱协







4

4

O

1

2

2

1

l

2

2

1

9

5

4盯弘趵

8

O

2

1

2

1

2

2

1

2

1

9

5

5约祁们

5

3

2

1

2

1

2

1

2

l

2

5

9

6s:”鸺

4

4

0

1

1

2

2

2

2

1

1

1

3

2鹃铋∞

。。o

o,。o:啪泓坻

1

7

6

,。,,o

o

o

o栅锚懈

1

2

3

4

5

6

7

8瞄№R

万方数据

一个优化的生活化学实验——107胶水的制备

作者:孙根班,欧阳津,刘小英,董丙祥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100875

刊名:化学教育

英文刊名: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

年,卷(期):2011,32(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xjy201109021.aspx

献花(0)
+1
(本文系一天一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