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优等地仅占2.67%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显示,根据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综合调查与评定,我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80等,等别总体偏低。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 我国耕地质量等别呈现总体偏低、分布集中、经济发展区域与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复合等特点。就总体偏低,这位负责人说,低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0至15等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57%以上。 “以保护18亿亩耕地为例,数量保护固然重要,但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不可靠的。”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每年城镇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要占用大量高等级耕地。他认为,高等级耕地流失过快,补充耕地等级偏低,耕地质量总体下降,严重影响我国耕地生产能力,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仅保住18亿亩耕地数量是不够的,要以建设促保护,通过提高耕地质量等级,确保耕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