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被误解的文学常识(2)--“不耻下问”向谁问

 青春藤 2012-06-15

         不耻下问”向谁问

                          ----易被误解的文学常识(2)


    在听人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突然听到他说:“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勤思好学、不耻下问。因为没有老师的指点,很多问题我们很难理解。”猛一听没什么,可一想问题就出来了。

  《现代汉语词典》对“不耻下问”的解释是“不因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其中,“耻”在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以……为可耻”;而“不耻”不能单独成词,只能在“不耻下问”中使用。按照这种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上述那句话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就是要“多问老师”。但是作为学生,无论成绩再好,问老师也不能算是“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来是孔子和学生子贡的一段话。这段话有个背景: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孔圉死后,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所以他就问孔子:“为什么孔文子的谥号为‘文’呢?”孔子是这样回答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遇到问题就去请教别人,开口就是“这个问题有些复杂,我只好不耻下问来了”。明明是不懂,还要搬出来这个词,用错了也不知道。

  一个人有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既然自己的学问比不上别人,又何谈“不耻下问”呢?在交往中,千万注意别犯这种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