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幼斌谈论何为“沾连粘随”

 兴安书馆 2012-06-15
发表于 昨天 21: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沾粘连随”也写作“粘连黏随”,是太极拳最基本的技术劲法和基础功夫,不仅在推手中得以充分的训练和运用,在套路练习中,“沾粘连随”的意念和劲感也无时无处不在指导着自身内在和外在的运动状态。
  
  “沾粘连随”在技术上最主要的作用是在胶着(推手)状态中能随时随地摸住对方的底,又随时随地协调自身变化适应的姿态,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掌握主动、见机而为、牵动四两、以巧制胜的目的。在散手较技中,感应对方变化,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腾挪闪展、避实就虚、见隙而入、化打结台、节约体能而克敌制胜的战技方法,就是“沾粘连随”技术理念的体现。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武术拳种都具有这种技术内核,这是由武术技能的本质所决定,只是太极拳将“沾粘连随”提升到一个武学的理论高度,突显了“沾粘连随”是太极拳的一个运动原则,强化了太极拳“沾粘连随”的运用功能,因而形成了太极拳独到的运动特点、特色,从而区别于其他武术拳种而独树一枝。
  
  “沾粘连随”四字具体作用和劲感是什么?拳论上有个解释沾者,提上拔高之谓也:粘者,留恋缱绻之谓也: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其基本含义是“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沾”有收提之意,将来劲引拔,使对方重心浮动,失其平衡:“粘”有听拿之意,既不发劲,也不脱离,使对方走也不得劲,抗也不得劲;“连”,舍己从人,可于退化中牵动其根而仆:“随”,彼走我进,可于前进中不等对方势顺逼其出局。此为知觉运动,须细心体察,经久磨练。
  
  与“沾粘连随”相反的是“顶匾丢抗”弊病。“顶者,出头之谓也;匾者,不及之谓也:丢者,离开之谓也;抗者,太过之谓也。”若是这样,我处处被动,为人所制。因此这正、反四字,对推手、对懂劲、对松柔、对健身、对练好拳架都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要做到“沾粘连随”懂劲的感觉,必须先存“舍己从人”的心态,在心理上做到松、空、容的虚净状态;在肢体上.筋、骨、皮、肉、毛(汗毛)做到最大限度的松弛,能松透则能机灵、能沉重、能沾粘连随。无论是推手、练拳架,均需如此。“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这是王宗岳的一首《打手歌》,描述了这种运动状态的技术方法。这里的“不丢顶”,可理解为是对“粘连黏随”进一步说明:注意不要丢了手、不要顶了劲。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否还可理解为:在这种运动状态和技术方法运用中,还要始终留意“顶头悬”和“不离腰顶”之要法呢?值得我们推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