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端午节

 善刀 2012-06-15

记忆中的端午节

 

 

 

 

每年“端午节”,我都会想到小时候过节的情景,当时年龄还小,不大清楚“端午节”是一个什么节日,只知道过节了,大人小孩都很高兴。过节前几天,孩儿的伙伴已经开始计划“端午”节日的安排了,大家都要比着看谁起的早,看谁先把蒿草插到门楣上,看谁最终能获得形式上的胜利。“端午节”的一大早,天还没亮,一些伙伴成群结队,或是一家里的大人领着孩子们,到长有艾蒿的河套岸边、附近的山角下去采来一大抱、一大捆的蒿草,在太阳出来之前赶回到家中,把采来的蒿草插到院子的门楣上或是窗户的框粱上,剩下的再分别送到亲戚朋友和邻居的家里,然后就等着母亲为我们端上煮好的粽子和鸡蛋,准备吃早饭了。

 

 

 

 

早饭后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离开家门,兜里揣着在家里分得的鸡蛋,兴高采烈的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展开一场炫耀自已的比赛。起先大家会为谁先起得早看见了谁和谁,证明先后来分出顺序,占先者喜气洋洋,好不得意,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一些睡过头的小伙伴们,在接受一阵挖苦和讥笑之后,莫不作声的等待第二档的节目上演,顶鸡蛋。顶鸡蛋是有点技巧的,就是要把鸡蛋的尖头冲着对方,因为鸡蛋的圆头在鸡蛋煮熟后是个气囊,蛋壳的强度不够,如果用尖头对付圆头的话,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在顶鸡蛋的时候还有一个技巧,就是谁先发力谁占优势,用物理学上的理论来讲,叫给鸡蛋增加了一部分动能,它的破坏性明显要比静守着与之相撞的鸡蛋要占便宜。由于每个小伙伴的鸡蛋数量是有限的,过去家里都很穷,过节的时候,通常一孩子只能分得一两个鸡蛋,家庭条件好一点的也只能分到三四个。一些男孩子就想法设法的想用一些办法去占一点先机,更调皮的男孩甚至不遵守规则,在对方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侵略性的将对方的鸡蛋击破,这样往往会让一些女孩子痛哭流涕,伤心欲绝,甚至要找到对方的家里告状。如果是男孩之间发生了这件事情,双方则会发生一场争斗,甚至到了朋友都没得做。通过这场大战,胜利者会将获胜的鸡蛋当成神物一样供奉起来,炫耀的心情会激荡好几天才能平静下来,在鸡蛋快要发臭之前才恋恋不舍的把它吞到胃里。

 

 
 

    儿时的快乐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成年后对儿时的往事回忆,每每都让我兴奋不已,逐渐有关“端午节”来历的认知也丰富起来。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传说都是从长辈那里继承下来的,据说“端午节”插“艾蒿”的风俗是为了辟邪,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的大夫屈原。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又了解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另外一些信息,由于南北的风俗的差异,关于端午节的过法南北有着很大的不同。端午节是每年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这个节日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民众认可的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大夫。这一天,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门上挂菖蒲的习俗。此外还有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说法,湘江流域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苏州地区的是祭祀伍子胥,浙江一些地方则是纪念曹娥(东汉孝女,其父五月初五祭神溺江而死,尸骸遗失,曹娥十四岁,沿江嚎哭十七日,后投江而亡,被视为孝女)。种种这些说法,不管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或者每一种说法都不准确,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说法极大的丰富了“端午节”的节日气氛和文化氛围。总之一点,考证它真正的出处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是极其深厚的,我也由衷的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满怀敬意,在此节日之际,在我自娱自乐的同时,我也衷心的祝福我们的同胞们“端午节”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