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秦娥·临高阁》李清照

 银河一星 2012-06-16

忆秦娥·临高阁

《李清照集》   
《李清照集》

《忆秦娥·临高阁》,是由宋代杰出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作。关于此词的所作之时,有以为作于作者南渡之前,有以为作于作者南渡之后;关于此词的所作之意,有以为作者悼亡亡夫之词,有以为作者相思其夫之词,皆是莫衷一是,殆已不可切考。通观全篇,此词乃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上片作者立笔高阁之外,描写作者登楼所见所闻,并将所思之情打入其中;下片作者转笔高阁之内,描写作者登楼所思所感,并将所见之景绘入其中。上下两片,均不脱出写情绘景,寓情于景,情景交加的诗词三昧,写得极为高妙,体现了作者的才华。

作品名称: 忆秦娥·咏桐
作品别名: 忆秦娥·临高阁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李清照集》
文学体裁:
作者: 李清照

诗词原文

  忆秦娥(01)
  宋代·李清照
  临高阁,
  李清照

李清照

  乱山平野(02)烟光薄(03)。
  烟光薄,
  栖鸦归后(04),
  暮天闻(05)角(06)。
  断香残酒(07)情怀(08)恶,
  西风(09)催衬(10)梧桐落。
  梧桐落,
  又(11)还(12)秋色(13),
  又还(14)寂寞。

注释译文

  (01)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作“咏桐”,此词据《全芳备祖》后集卷十八“梧桐门”录入,芳权手校注本亦据以补录,王本调下注云:“按《全芳备祖》各词,收入何门,即咏何物。惟陈景沂常多牵强附会。此词因内有‘梧桐落’句,故收入‘梧桐门’,实非咏桐词。”又篇末注云:“此词又见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花草粹编》卷三,无撰人姓名”。
  (02)此词黄本列为“建炎元年南渡以后之作”,并校云,“下片词笔较弱,姑存之。”陈祖美则以为作于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深秋赵明诚病卒后,并称之为悼亡词,皆非是。细玩词境,乃乡村景色。据赵明诚《青州仰天山罗汉洞题名》:“余以大观戊子之重阳,与李擢得升同登兹山。”此为大观二年(一一零八)重阳,北方早寒,正梧桐叶落之际,而南望青州附近,亦有“乱山平野”。故知此时赵明诚方出游,而李清照登高怀远赋此词也。[1]
  (03)“烟光薄”,烟雾淡而薄。
  (04)“栖鸦”,指在树上栖息筑巢的乌鸦。苏轼《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归”。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词:“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05)“闻”,杨金本《草堂诗余》作“残”,《花草粹编》作“吹”。
  (06)“角”,画角。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施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和湘东王折柳》诗:“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07)“断香残酒”,指熏香里的香烧尽了,杯里的酒喝完了。
  (08)“情怀”,《花草粹编》作“襟怀”。
  (09)“西风”,《全芳备祖》原缺此二字,据《花草粹编》编补。[2]
  (10)“催衬”,通“催趁”,宋时日常用语,义犹催赶、催促。岳飞《池州翠微亭》诗:“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卷十一徐安国《红梅未开以汤催趁》诗:“频将温水泛花枝,催得红梅片片飞。”以温水浇梅,催花未开,谓之“催趁”;亦犹西风催梧桐,催其叶落,谓之“催衬”也。趁与衬,同音假借。另说,“衬”,施舍,引申为帮助。“西风催衬梧桐落”,秋风劲吹,帮助即将凋落的梧桐叶更快飘落了。《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赵在旁,又帮衬许多好言。夸吴氏名门富室。”
  (11)“又”,杨金本《草堂诗余》作“天”。
  (12)“还”,回,归到。另说,当“已经”讲。
  (13)“秋色”,《花草粹编》作“愁也”。
  (14)“还”,仍然,另说,当“更”讲。[3]

诗词格律

格律

  忆秦娥
  宋代·李清照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诗词选》

  临高阁,
  ○⊙▲,
  乱山平野烟光薄。
  ○○⊙●○○▲。
  烟光薄,
  ○○▲,
  栖鸦归后,
  ⊙○⊙●,
  暮天闻角。
  ●○○▲。
  断香残酒情怀恶,
  ⊙○⊙●○○▲,
  西风催衬梧桐落。
  ⊙○⊙●○○▲。
  梧桐落,
  书法《李清照·醉花阴》

书法《李清照·醉花阴》

  ○○▲,
  又还秋色,
  ⊙○⊙●,
  又还寂寞。
  ●○○▲。
  (注:○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词牌

  《忆秦娥》,此调始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录李白词《忆秦娥(箫声咽)》,以此词中有所谓“秦娥梦断秦楼月”语,又作《秦楼月》,又以苏轼词《忆秦娥(双溪月)》中有所谓“清光遍照双荷叶”语,也作《双荷叶》,亦作《碧云深》、《玉交枝》,双调小令。以李白词为其正体,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三仄韵,一叠韵,用韵以入声部为宜。以贺铸词为其变体,此体格律大变,不加赘述,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三平韵,一叠韵。

诗词赏析

赏析其一

  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此词作“咏桐”,似未切。纵观全篇,这应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尽管因为难以考证它的作年,我们无法准确把握作者挥毫濡翰时的情境和心绪,因而也无法深究作者所抒之情的底蕴是黍离之悲还是相思之苦,但作者抒情的真挚程度却足以使我们受到感染,而不著痕迹地显现于其中的高超技巧也足以令我们折服。
  词的上篇写登楼的所见所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作者怀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缓步登临高阁,凭栏远眺。跃入她眼帘的竟是那样一番衰飒、悲凉的景象:缭乱的群山,平旷的原野,惨淡的烟光,以及聒噪着归巢的昏鸦。它们拼合为一幅令人伤心惨目的秋晚眺望图。有图若此,难堪已极,而作者偏偏还要为它配上撼人心魄的画外音——那在暮色中久久回荡的悲壮的号角声。号角声,不仅将作者的情思带入更寥廓的空间,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捕捉作者情思的线索。由这作为背景之一的悲壮的号角声,我们无妨推测那是靖康之变发生后的兵荒马乱岁月。既然如此,联系作者靖康之变后亡国、丧失、贫病交加、流离失所的遭遇,似乎可以断言,渗透在这幅秋晚眺望图中的是一种揉合着国仇家恨的浑灏苍茫的忧伤之情。其实,秋景本不当这般萧瑟,只因为“伤心人别具眼目”,才在作者笔下萧瑟若此。以情役景,景因情设,这本是诗词家的惯伎。正因为这样,刘禹锡在《秋词》中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壮阔之景来表现志士的豪情,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丽之景来表现隐者的雅致,而李清照则在此词中用“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这样的萧瑟之景来表现她的忧思,从中,我们似乎也可悟出些“诗家三昧”。
  词的下片写登楼所思所感。如果比较上下片在章法、技巧方面的异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样表现为情与景的有机交融,但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则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断香”句,作者的视线由阁外移到阁中。一如“乱山平野烟光薄”,这撩人眼目、乱人情思的“断香残酒”,勾起作者闲愁万种,使她更加难以为怀,乃至一反固有的婉曲作法,于百般无奈中吐出“情怀恶”这样的直抒胸臆之语。“东风”句再度将视野拓开,摄下桐叶随风飘坠的特写镜头。这纷纷飘坠的桐叶,猛烈扣响了颤动在作者内心的生命之弦,使她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在走完一大段痛苦和欢乐相伴、灾难与幸福相继的人生旅程后,自己岂不也到了飘坠、凋零的岁月?“梧桐落”三字的有意重复,虽然主要是为服从词律,却也昭示着我们:这一衰歇景象,给予作者怎样深刻的感受,又引起她内心怎样的强烈反响!“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两句便以作者的感受和反响作结。“又还”,表明作者因历览秋色而更感寂寞已非一遭,很难判断她这是第几回逢秋而悲。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抒情的广度和深度。细绎全词,画面是那样惨淡、萧飒,情感又是那样凝重、沉痛,与作者早期那些抒写相思之情的哀婉却不失明丽的词作有着不同的韵味,因而视之为后期的作品,或许并无武断之嫌。[4]

赏析其二

  此词,从“栖鸦归后”、“情怀恶”、“寂寞”透露出这是作者南渡后的怀人之作。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开端起得陡然,把读者带到高高的楼阁之上。女主人登楼眺望,远处那蜿蜒起伏参差错落的群山,近处那辽阔坦平的原野,都被一层灰蒙蒙的薄雾笼罩着。“烟光薄”的凄暗色彩,似乎笼罩全篇,也似涂在读者的心上。作者用了两个“烟光薄”,加深了“乱山平野”的昏冥色彩。前一句最后的词语,恰恰与相接的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相同,这在修辞格中叫“顶针”,在词中有时这是词调格律的需要。这与易安《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其中的两个“阴满中庭”,两个“点滴霖霪”,两个“秦楼月”,两个“音尘绝”,用法是一样的。
  词开始创造了一个视野广阔的莽莽苍苍的世界。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女主人站在高阁之上,看到从遥远的群山和坦平的原野上飞归在树上的巢里过夜的乌鸦,她的心无限的惆怅,想起来远离身边的心上人,尚未归来。这时又听到黄昏画角的哀鸣,在群山和原野回荡,尤觉黯然神伤。作者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上写黄昏的景象,使画面产生了流动感。
  上片写女主人在高阁眺望所见。由人及物。
  换头,“断香残酒情怀恶”,转由物及人。写室内的环境和女主人情怀的恶劣。室内熏炉里的香料已经烧尽,不再续添,仍然没有心思;酒杯里的酒,也差不多喝完了,愁绪依然未减。“西风催衬梧桐落”,秋风阵阵袭来,梧桐树的叶子随之飘落。颇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惨气氛。过变由情入景。
  结句:“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用两个“梧桐落”加深了秋天的衰颓的色彩,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衬托女主人悲怆的心境。张炎《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由梧桐叶落,而知天下秋声。刘熙载《艺概》说:“以鸟鸣春,以虫鸣秋,此造物之借端托寓也。绝句之小中见大似之。”女主人很想到外面去派遣一下心中的缱绻离情,但是不能,外面是一片令人悲伤的秋色。江山凄肃,花木飘零,不仅不会消愁,反而会更增悲哀。于是,还要继续在室内闷坐,形影相吊,一片沉寂。结句由景入情。
  下片,写女主人无法排遣的浓愁和孤寂。
  此词写景的最大特色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或借景而引其情,兴也”。此词运用了兴法。上片的写景引出换头的“断香残酒情怀恶”之情来。下片的写景“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引出“寂寞”之情来。此词上片写暮天的景色与下片“西风催衬梧桐落”的秋色浑然而成一幅凄清的画面,构成女主人苦苦相思的背景。吴乔《围炉诗话》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说的很有道理,当然“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应另当别论。此词的写景还有一种“索物以托情”的作用,“情附物也”,渲染氛围,衬托愁情。
  此词运用顶针的修辞格和两个“又还”,创造并加浓凄凉的哀郁之气,加强了主题的表达。[5]

赏析其三

  南渡之后,李清照递遭家破人亡、沦落异乡、文物遗散、恶意中伤等沉重打击,又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这首《忆秦娥》就是词人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
  上片写登临高阁的所见所闻。起句“临高阁”,点明词人是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她独伫高阁,凭栏远眺,扑入眼帘的是“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象:起伏相叠的群山,平坦广阔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叠句“烟光薄”加强了对这种荒凉、萧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凄凉、压抑的气氛,进而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乌鸦是被人们厌恶的鸟类。它的叫声总使人感到“凄凄惨惨”,尤其在萧条荒凉的秋日黄昏,那叫声会显得更加阴森、凄苦。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这凄苦的鸦声,悲壮的角声,加倍地渲染出自然景色的凄旷、悲凉,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受,意境开阔而悲凉。不难看出,这景物的描写中,融注着作者当时流离失所,无限忧伤的身世之感。
  下片起句,作者写了在这种景色中自己抑郁孤寂的心情。“断香残酒情怀恶”,全词只有这一句直接写“情怀”,但它却是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一切都与此密切相关。“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的萧索冷落。“断香残酒”四字,暗示出词人对以往生活的深切怀恋。在那温馨的往日,词人曾燃香品酩,也曾“沉醉不知归路”。而此时却香已断,酒亦残,历历旧事皆杳然,词人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一个“恶”字,道出了词人的不尽苦衷。
  “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了。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片片落叶象无边的愁一样,打落在她的心上;阵阵风声,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这里既有国破家亡的伤痛,又有背井离乡的哀愁,那数不尽的辛酸,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作者写到这里,已把感情推向高峰,接着全词骤然从“又还秋色”的有声,转入了“又还寂寞”的寂静之中。这“静”绝非是田园牧歌式的宁静,而是词人内心在流血流泪的孤寂。“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说明词人对秋色带来的寂寞的一种厌恶和畏惧的心理。自己不甘因秋色而寂寞,无限婉惜逝去的夏日的温暖与热闹,同时也似乎表明她失去亲人、故乡的寂寞心情。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那种种复杂难言的心情,都通过淡淡的八个字,含蓄、深沉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词的结句,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是对词人所处的环境,所见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实、准确而又深刻的概括,景是眼前之“真景物”,情是心中之“真感情”,同时情和景又互相融合,情融注于景,景衬托出情,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6]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杰出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擅长诗、词、散文,尤以词
  李清照像

李清照像

见长,被誉为“词家一大宗”。与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著有《金石录》。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后改嫁他人,但生活一直不幸福。其所作词,独具一格,称“易安体”。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集》、《李清照集笺注》、《李清照全集评注》等。

李清照作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忆秦娥·临高阁 多丽·小楼寒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 念奴娇·萧条庭院 清平乐·年年雪里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点绛唇·寂寞深闺 点绛唇·蹴罢秋千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临江仙·梅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瑞鹧鸪·双银杏
长寿乐·南昌生日 行香子·天与秋光 行香子·草际鸣蛩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满庭芳·小阁藏春 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添字丑奴儿·芭蕉 殢人娇·後亭梅花开有感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醉花阴 皇帝阁春帖子 夏日绝句
上枢密韩胄诗 钓台
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浯溪中兴碑诗 词论
打马图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