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雁有约(上)

 清茶清清 2012-06-16

 

图片

六一节的黄昏,走近大雁塔。

战地记者卡帕在诺曼底登陆的代表作里,有好几张带拖影像是慢门拍摄富有动感的照片其实是一个错误,卡帕说那是图片社暗房显影时温度过高失误造成的。

我决定也给自己一次失误的机会,借用湿漉漉的地面反光,用抖动的手和十五分之一秒慢门拍了这一张模糊的大雁塔,表示一下我内心的激动。

图片

塔、教堂、寺院都是我喜欢的拍摄对象,比起其他建筑除了美学造型的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活得有精神。

一千三百多年来,在西安,还建过比大雁塔更美的建筑吗?在大理崇圣寺三塔下,我也同样感叹过。

图片

远远望着大雁塔剑一样坚定在地刺入蓝夜时,顿觉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温暖着我。像是一种无法拒绝的召唤,让我赴约一样马不停蹄地从机场到酒店后放下行李直奔这里。

图片

这股穿越千年的力量来自一个行者:姓陈名炜,大家习惯称他三藏法师,或是唐僧,唐玄奘。

图片

唐玄奘因为迷惑而走天下:“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十余万里。”

图片

唐玄奘历尽艰辛,用了两年时间终于走到印度。

据不走路但是很会看书的学者统计,从3世纪到8世纪不断的有高僧离开中土,不顾个人安危长途跋涉到西域去求经。史书上记载的有169人,其中平安返回的只有42人,大多数人都牺牲了。

图片

我也希望做一个行者,因为对世界充满好奇。

我曾经在新疆的库车(古龟兹)、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印度鹿野苑、瓦拉纳西寻找过唐玄奘的脚步。

图片

恒河边的苦修者说:“一千多年前,中土传说中的极乐西天就是这——瓦拉纳西。”

 唐玄奘描述描述这里:“水色沧浪,波涛浩瀚”

图片图片

经过刻苦的学习,玄奘在印度获得了崇高的声誉。

十五年后,他谢绝了印度戒日王的盛情挽留,决意返回大唐。为了表达对玄奘法师的敬重,戒日王亲自在曲女城为法师举办辩经大会,他邀请了全印度6000多名各教派的高僧和学者,以及其他18国的国王,请法师宣讲大乘法理。法师告谕众人:如果有人能够驳倒他一字半句,他都甘愿斩首谢过。一连18天的法会,竟无一人敢和法师辩驳。
643年,玄奘載譽启程回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520夹,凡657部。

图片

645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652年永徽三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

图片

玄奘撰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世界名著,是研究中亚、西亚及印度次大陆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对世界文化尤其佛教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影响至今。

梁启超称他是“千古一人”,鲁迅称他为“中国的脊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