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6.从化学元素周期表分析质子、中子的基本配比 2012.6.16 从已知的事物总结客观规律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我对化学元素某些规律性的认识就是从分析化学元素周期表开始的。 分析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无论化学元素多么复杂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组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的分布状况反映核内质子的分布状况;核内质子的数量差异决定化学元素的性质;核内中子的数量差异决定同位素的性质;氢、氦同位素是组成它们以外所有化学元素的基本粒子;一个质子最多与两个中子结合(氚),核内中子数不会超过质子数的两倍(所有化学元素,只有氚为一比二);一个中子最多与两个质子结合,核内质子数不会超过中子数的两倍(只有氦3一例为二比一)。至于地球以外星球的化学元素是否具有同样的规律我们不得而知,没有新的发现之前不妨同样视之。 根据以上规律和组成星系的星球必定存在电磁沟通、核力关系,所谓中子星可以排除,因为中子呈电中性,只存在于原子核内,与质子、核外电子并存,难以独立存在,何谈组成星体?而星系的存在离不开物质和能量的交流,这种交流建立在电荷形成的核力(所谓核力是吸引力与排斥力的统一)交流的基础上,单纯的中子不存在核力,其质量等于一个核内质子加一个核外电子,即氢同位素氕的质量,其与核内质子的配比不会超过一比二、二比一,原因可能与某种极限有关,尚待深入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