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的自由

 一缕霞光xiangxiang 2012-06-17

徐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知识的学习是记得越多越好,而修身养性则不然。
  一位爷爷和他的孙子一起生活。每天早上,爷爷都会早起阅读经典,他的孙子受爷爷的影响,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模仿爷爷阅读那些书籍。
  一天,孙子问道:“爷爷,我一直试图像您一样阅读这些好书,但我老是记不住,怎么办呢?”
  爷爷指着旁边装过煤球的竹篮对孙子说:“拿着这个竹篮,到河边取一篮子水来。”
  孙子按照爷爷所言,提着篮子走了。等他返回家中的时候,竹篮里的水已经漏得一滴不剩了。爷爷笑着对孙子说道:“下次打水的时候,你必须走得更快点。”孙子拿着竹篮再次来到河边,这次他跑得比上次快了许多。但是,在他回到家中之后,竹篮里依旧没有剩下水。
  关于这一点,孙子清楚地知道,竹篮打水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他希望给他的爷爷再演示一遍,让爷爷知道,无论他怎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也无论他跑得多快,在他回到家中之前,篮子里的水都会漏光的。孙子再一次盛满一筐水,飞速地向爷爷跑来,再一次,篮子中没剩下一滴水,孙子气喘吁吁地对爷爷说道:“你看到了吧,爷爷,根本没有一点用的。”
  “你真的认为这样做没有一点用处吗?”爷爷说道,“好好看看这个煤筐”。孙子细致地打量了一下竹篮子,确实和以前不同了,那个脏兮兮、黑乎乎的篮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洁净如新的竹篮子。
  这实际上就是《道德经》里面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在修身养性这方面,不仅仅在于积累多少知识、做多少好事,最重要的是放下多少贪瞋痴慢。一个心地清净的人,价值自然提高,到哪里都散发一个让人喜悦的心灵场,天天都会自然而然地做好事。
  什么是自由?
  今天我们座谈的主题是“心灵的自由”。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压力和情绪的困扰中,我们在家庭和事业中也都有很多的烦恼,我们学习的重点也是希望能够放下。
  什么叫自由?每个人都向往自由。匈牙利有位诗人曾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个自由主要是革命时代为了有人身的自由,而现在这个时代人身基本都有了自由,但是我们心灵的自由还是一个空白的课题。最近这个阶段我们寿康学会重点在研究这个。对于自由,每个人的解释不一定相同,有的人认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想什么就想什么,叫做自由。
  我本人认为“不受影响就是自由”。
  从前一位国王带众外出打猎,路上遇到一位隐士。此人对国王毫无敬礼之意。国王一见,心生恼怒。心想,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人如此无礼,得治他的罪。又想,我先派人问问,看他怎样答复。
  随从前去问道:为何见到我们的大王如此无礼?
  隐士答道:你们国王是我奴才的奴才,故不应行礼。
  从人回报,国王更怒,转念一想,我还是亲自问个明白。
  国王上前问:你说我是你奴才的奴才,此话怎讲?如果没有道理,小心罪上加罪。
  隐士答:你虽然贵为国王,可是你天天被各种贪欲和愤怒所驱使,岂非奴才?而我已降伏种种欲望和愤怒,所以不应向你行礼。(《小止观》说:一切众生常为五欲所使,名欲奴仆。)
  国王心生觉悟,敬礼而去。
  从这个故事上,可以印证对自由的定义。
  心灵的自由就是不受内心情绪和欲望的影响。
  自由就是不受影响,不受内心情绪和欲望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很多外部影响,比如:
  不受事的影响,尽量成人之美,但事成不狂妄、事坏不沮丧;
  不受人的影响,近我不以为喜,远我不以为忧;
  不受环境的影响,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不受语言的影响,好话不迷,坏话不怒;
  不受观念影响,是非对错,淡然处之等等。
  古人说“八风吹不动”,八风里面有四个“风”就是言语:毁、誉、称、讥。“称讥”是当面的,“毁誉”是背后的,当面的也好背后的也好,不受它影响。
  还有一些所谓对错是非的影响。没有绝对的对错是非,但是有觉悟高低,觉悟低的人就做觉悟低的事,说觉悟低的话,觉悟高的人就做觉悟高的事,说觉悟高的话。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选择当时最正确的。
  虽然没有对错是非,但是后果不一样,觉悟低的人说觉悟低的话做觉悟低的事,他的后果是痛苦的;觉悟高的人说觉悟高的话做觉悟高的话,他的后果是幸福的。
  心灵自由的程度,决定了内心幸福的程度。
  每个人都追求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现在大多数人都把幸福定义为有钱有地位。但这不是唯一的。老祖先为我们指出来有五种幸福,我们称“五福临门”,这五福源自《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第一福就是长寿,没有寿命前面这个1,后面所有的0都会变成空的。很多人英年早逝、过劳死,对男的来说“五子登科”都成别人的了,对女的来说亦是如此。第二福是富贵,至少衣食不能很贫乏,当然富裕包含了知足的概念在里面。第三福是康宁,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宁静,自由和宁静是关联在一起的。身体不健康,谈不上有福,心里总烦恼,就算有钱有地位,活着也没意思。第四福是攸好德,即“所好者德也”,这个人心地仁厚人缘好,到处受欢迎。第五福就是善终,走的很潇洒,百年之时,不会连累子女,也不会自己受罪,说走就走了。不会在病床上开刀插管子,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寿康文化研究学会就是取第一福和第三福各一字,以长寿健康为主,最终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获得五福临门,简要的说就是身体越来越好,心情越来越好,人际关系越来越好。做个三好人。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心灵的自由能量越来越少,心灵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小。所以抑郁、焦虑等不断产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回收流失的心灵能量,打开心灵空间。
  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就是第三福康宁的“宁”字,即心灵的自由。是什么东西妨碍了我们的自由?心灵缺乏自由会有什么样的症状?据统计,现在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国人都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各种心理障碍都存在。现在的物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为什么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幸福感了呢?可能个别人小时候不太幸福,但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为什么现在没有那种美好的时光了呢?怎样才能够再次重温再次获得那种快乐呢?这也是我们寿康学会所做的主要课题。学会很多会员这些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会员从原来三天两头生一次气,到现在一个月只生一次或两次气。有的原来的家庭气氛如同冰炭,相互之间不能包容,现在也变得能够和谐相处了。有的会员七八十岁了,对于多年的仇敌,能够主动去认错,变得亲如一家。这些表面上的变化,反映其内心里是有了观念的转变。大家通过在寿康学会的学习,体验到了一种快乐,一种心态,体验到这是人生的真正的享受。
  我们小时候为什么那么幸福呢?那是因为我们小的时候心灵的自由空间很大,心灵的自由能量很充足,我们看到一朵花、一朵白云、一只小虫子,都可以玩儿上半天。诸位还记得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游戏吗?
  拿子儿、丢沙包、跳皮筋、滚铁轮、打木牛、弹玻璃球儿...这些游戏也不复杂,但是我们玩的很快乐,到现在回想起来还很幸福。那是我们心灵的自由空间大,心灵的自由能量充足的一种表现。现在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没有意思,特别有一些人有抑郁症甚至要自杀,为什么会这样?心灵的自由能量没有了,枯竭了,这时人他就会觉得活着没意思,生不如死,可能就会走上绝路。
  心理问题是因为心灵的自由能量越来越少,那这些能量到哪里去了呢?
  一方面是漏失了,就是被各种欲望消耗。现在夜生活很丰富,实际上我们是在拿自己的能量做代价交换来的。为什么吸毒难以抗拒?吸毒是快速的燃烧生命的能量,换来一些快乐,是最得不偿失的。
  另外还有一些能量被冰封起来了,被各种心结冰封起来了。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一些不愿回忆的、不愿去面对的人和事,这些心结在潜意识里占用了很多心灵的能量。
  要想再恢复,首先要堵上一些漏洞。有些人爱好广泛,但这个广泛也应当有所节制。特别是中年人,已跨入人生下半场,有些爱好该收就收一下,因为我们的能量本来就不太足,还要应付生活、应付工作。古代有句话,绝利一源用师十倍,就是说断绝了非分的欲望,集思想与行动于一处,就能够催发出巨大的力量。
  其次,怎样把冰封的力量重新激活?
  在这里提出一个概念——“改变过去”。很多人都说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再想了。这是一种妥协的方法,也不是说不可以。在你没有做好准备之前,你可以暂时把它选择性地遗忘,把它尘封起来。因为再次去想会再次痛苦。如果做好准备之后,或者有一个能很好的指导你的朋友,你可以重新去回忆过去,去改变过去。等到你面对以前不敢、不肯、不能面对的人和事的时候,能心如止水,坦然处之,这个时候那些能量就被释放出来了。
  这是我去年十月份在上海复旦大学参加的国际卫生组织的一个内观训练所得出来的切身体会。
  这个内观训练是由日本青山学院的两个教授来指导。一句话来概括就叫换位思考。在这七天中,由老师来引导你思考三个问题:别人为我做了什么?我为别人做了什么?我给别人添了什么麻烦?思考的顺序从自己的母亲开始,然后父亲,最后依次想到一些同学朋友。在这七天里两到三遍地过滤,换一个角度重新观察我们的人生。在换位思考的时候,很多我们原来认为一定是别人错的事,变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过去改变了吗?过去发生的事似乎没有改变,但是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转变。这是一种方法。
  要想恢复心灵的自由,首先不能再大量地积累心结。心结都是从哪些方面累积的呢?从情绪。
  一般存在两种主要的情绪:一种是生气,一种是着急。
  在生气里面又可以分为五类,第一个是愤怒,第二个是怨恨,第三个是不满,第四个是嫉妒,第五个是烦躁。它和我们的五脏都有深刻的一种关联,这五种情绪可以称之为五种毒药,我们经常吃这种毒药会让我们的五脏受到损伤,五脏的正气损伤的时间长了,对一些疾病的抵抗力就会减弱。像经常对别人不满意的人,肠胃会发生问题,经常愤怒的人,肝胆系统发生问题,经常怨恨的人心血管系统发生问题,经常嫉妒恼火,肺气会变得比较弱,会得皮肤病、咽炎、气管炎、鼻炎等,经常烦躁的人,肾脏系统会受到损伤。这五种情绪影响我们五种内脏的正气。《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在邪气能干扰我们,就说明我们的正气不足了。
  那么着急呢?着急最大的危害就是降低免疫力,国外一些试验发现,人在生气的时候,身体里一些白细胞即我们的防御系统的卫士,数量明显下降。在我们的日常观察中也发现感冒和着急有高度的关联性。一般情况下,气温降低并不代表一定会感冒,但是一个人一着急,就等于给病毒打开了大门,很容易发生感冒。大家可以反省一下,以前的感冒是不是和着急的情绪有关系?当你的心性很稳定,不动性,那么你的防御能力就超强。所以同样的流行病爆发时期,有的人病有的人就不病。
  我们怎么样才能化解这些情绪?
  第一,要认识到这些负面情绪对我们的危害,我们想改才行,不想改,神仙来了也没有办法。
  第二,要明白方法,要明理。
  第三,要有榜样,有人的身心真的改变了,有这样的实例会给人产生很大的信心。
  第四,要有朋友互助。有很多朋友是想改变,听课时很感动,跟朋友讲很激动,回家后却不动,这存在着效果的衰减。这就需要身边的朋友一些提醒。
  寿康学会有个清心格言项目,给会员和网友不定期的发一些格言,来鼓励会员。这就像一根线一样,能拴住狂风中的风筝,风筝如果没有线就会随着风飘走了。可能过了好一段,才发现自己又沉迷到日常的烦恼中,人就是一飘就会很久,很难再次醒悟。醒悟与不醒悟后果是不一样的,沉迷的结果就是痛苦。若是能把心灵恢复自由,就会越来越幸福、快乐,还能找回童年的感觉,甚至比那种感觉还好。
  要达到心灵的自由,可以分三步来走(我在管理宽容网的过程中提出宽容的三个境界)
  第一步,看惯则心平气和。
  这人怎么这样?那人怎么那样?满眼的垃圾,满腹的怨气。这叫看不惯。看不惯就得受。其实存在的、发生的都是有原因的。人们的言行这样或那样,受其性格、心态、阅历等无量因素影响,内心有什么种子,就发什么芽,结什么果,不会错的。黄鼠狼就爱偷小鸡,屎壳郎就爱滚粪蛋,阴火性人就爱面子,阴金性人就嫉妒。对哪些人生气、着急,说明没有看明白哪些人。越出乎意料,生气越严重。
  看惯了会怎么样?会心平气和。看惯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先接受现实,再自然坦然适度地调整因缘。
  看人毛病就是装垃圾,心里就会总阴沉,若是不病才怪。就像一个纸篓,可以插一些鲜花也可以装一些垃圾。插鲜花的话就会很芬芳,招人喜爱,装垃圾的话就会发臭,人人避而远之。我们的心灵也可以比作纸篓,如果我们收集的都是别人的长处、好处,那我们的心里就会充满阳光。如果我们总是看别人的缺点,我们装的就都是垃圾。
  有人可能会想,他确实有这些缺点呀,为什么不要去看呢?不是自欺欺人吗?那反过来也可以问,这个人也有优点,为什么不看优点要看缺点呢?这不也是自欺欺人么?
  一开始我们可以先看优点不看缺点,慢慢的我们可以平静的知道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因为我们习惯于看别人的缺点,所以必须矫枉过正。偏重于搜集优点,这样来自我改变。
  有些人问我,为什么要刻意的去做好事呢?随缘做不好吗?
  随缘做很好,是很高的一种境界,但是一开始做不到,因为收集毛病成了惯性。就像一个小学生练习写字,为什么要一个字写好多遍,就是因为他不想写,必须布置作业,然后才能习惯成自然。
  刻意的行好事,培养一颗善良的心,将来才会随缘的做出来好事。
  所以第一步要“看惯”。怎么“看惯”?
  康德有一句名言: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我给他进行了改编,“存在的都是有原因的”。别人打我一下,骂我一顿,伤害了我还说是合理的,一般的人都接受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探查背后的原因。一个人假如很傲慢,看谁都瞧不起,或者有些人特别爱面子,谁要是损伤了他的面子他就要记恨报复,有些人看谁都不服气,有些人常常不满意,别人做的再好也达不到他的要求。这就是各种性格导致各种言行和思想状态,如果你了解他,你就会觉得很正常。
  有个老板曾去问我:“在我家里,钱都是我出,事都是我做。为什么我母亲不喜欢我呢?”我看了看他问:“你妈妈什么脸形?”他说我就像我妈,都是这种瘦长脸。我说,“你妈妈是木性人。木性人你知道怎么跟她交往吗?你知道他喜欢什么吗?”“不知道,我就知道他喜欢我弟弟,我弟弟也没有我付出的多,没有我给家里花的钱多啊。”我说你弟弟是不是比较听你妈妈的话?他说是啊。随后我告诉他:“对于木性人来说,主见比较强,喜欢安排别人,你就得顺着她来,你只要顺着她来,她就能把肉割给你吃,别说喜欢你了。你不需要付出很多,只需要听她的话。你也是个木性人,你也有主见,大概你花的钱办的事情不太合你妈妈的心意,所以你花了钱办了事依然不能得到你妈妈的欢心。”他说对,我都烦恼半辈子了,也不知道烦恼在什么地方。
  所以什么叫“看惯”,就是要了解一个人言行背后的原因,你就会想原来是这样啊。你心里就会接受了,接受了之后,就达到第一个境界“心平气和”,看不惯的时候,心怎么样都是平不下来的。
  “就他那样儿,他怎么能当领导呢?他的业务能力不比我强啊。”他当领导肯定有他的原因。有的人说他会拍马才当的领导。他会拍马,你不肯低头,觉得自己很正直,这里并不是说圆滑比正直好,但如果你能够低下头来,能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这一条都比你认死理强。为什么上级会任命一个人当领导?首先他是要放心,能力强是不错,但是总是抬杠不听领导的,领导安排任务关键的时候掉链子,和同事关系也处理不好,让领导操心,他当然不会安排你当下级领导了。领导就是舵手,不在于能打能冲,而在于能掌握住平衡。
  有时候在家里我们看不惯,总会想,他怎么这样呢?他不应该这样?这些纠结是我们痛苦的根源,想象和现实的落差会产生痛苦。主观想象是一回事,而实际情况是另外一回事。我们所有的愤怒都可能源自内心一个强烈的声音:他怎么那样呢?不应该那样啊。
  我们认为他应该有桌子高的水平,实际上他只有地板那么高的水平,我们坚持认为我们的看法是对的,就认为他该有桌子这么高的水平,他是领导,他有钱,他有名气,他是老干部,他...等等,就应该有这么高的水平,你这样执着地认为。结果他就地板那么高的水平。于是就在那里痛苦。
  是我们放弃我们主观的执着,让人们该怎样怎样呢?还是让别人改变符合我们的看法和想法呢?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他曾经有一次对他的信徒说,明天我要给大家行一个神迹,我要驱赶大山。第二天有十万人看他,穆罕默德就对大山高喊了三声:大山,向我走过来吧!结果大山纹丝不动,很多人就开始嘲笑他。穆罕默德说,既然大山不走过来,那我就走过去吧。实际上他是通过这样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来教育人。
  既然有些人的水平没有那么高,就让他低吧,我们不要按照我们的主观意识去强行的拔高他,来规定他。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生气也是:“你怎么不好好学习?你看我们为你付出了多少?”很多时候我们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实际上我们自己也不一定能做到。
  所以第一步,“看惯”,就是要接受现实,存在的都是有原因的,谁和现实较劲,谁自己承受。但是接受现实也不能无所作为,我们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要为所当为。这个“为”还是我们传统文化里面讲的无为,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强为,就是带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促进各种方面的因缘,结果自然成熟。什么都不干是“不为”,不是“无为”。就像农民只管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至于打多少斤,这个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如果去定量就会受苦。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管好耕耘,收获自然会来,不必去操心。
  第二步,看淡则气定神闲。
  看惯以后进一步去看淡,什么事都不要那么浓。以家庭为例,从感情的浓淡可以分为四类。
  最下一类是“地狱家庭”。互相管辖,打打闹闹,是非不断,对上不孝,对下溺爱,兄弟姐妹争财夺利,甚至尔虞我诈,痛苦不堪,家里灾祸不断,这样的家庭是地狱家庭。琼瑶的片子里基本都是地狱家庭,高兴起来爱的死去活来,恼火的时候恨不得把对方吃了,你管我,我管你,你对我忠诚不忠诚,互相怀疑,甚至连细节都要管,这叫“欺男霸女”。在家庭不和里面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都想当家做主,都想说了算,都不愿意当配角,所以家庭里互相冲突产生很多矛盾。地狱家庭,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中。
  好一点的叫“苦海家庭”。表面上和和睦睦,内心中相互不满,遇事互相指责,对上少顺,对下疼爱,充满烦恼与忧虑,家里多出病人。这样的家庭是苦海家庭。这在知识分子里体现更明显。表面上很有礼貌,但内心里很冷漠,视若路人。虽然也是个家庭,但是没有什么温暖。
  再好一点的就是“天堂家庭”。互敬互让,互信互谅,互助互帮,对上感恩,对下慈爱,见面生喜,知足而乐,笑声不断,家人平安健康,这样的家庭是天堂家庭。互相知足,互相感恩,互相帮助,甘当配角。就像“地狱与天堂”的故事中,同样的吃饭场地,表现截然不同。在天堂里都是你拿着勺子喂我,我拿着勺子喂你。天堂家庭是最快乐的家庭。
  最好的家庭是“幸福家庭”。互相信任,互不牵挂,互不担心。就像《庄子》说的“相忘于江湖”。丈夫半个月不在家和在家是一样的,妻子出去一次,丈夫心里不担心也不怀疑。这就是高度的觉悟,高度的自由。
  这里面就是感情看的淡。
  淡与浓相反。浓就是热衷,迷情很深。昔人有言:世上是个万迷阵。迷什么的都有。低级的迷于感官刺激,稍高的迷于名利地位,或者迷于卿卿我我,再高级的迷于艺术文化,乃至迷于各种正邪宗教,谁正谁邪,谁纯谁杂。越迷越深,越浓越苦,越在意越受伤。只为不知三界虚妄,境界唯心,自造自迷,从涓滴变为江河,莫之能返。
  看淡了如何?会气定神闲,小小冒犯,能容能化。凡事不那么浓,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亦能度过一次恬淡人生。有人说,我喜欢过把瘾就死。这是身强力壮时的大话。真的死到临头,浓情满怀,必然放舍不下,再加上风刀割体,如何抵对?此情此景,古人喻如落汤螃蟹,怕怖慞惶。那时再说看淡,来个善终,只怕悔之晚矣。
  第三步,看破则心安理得。
  有一些人总说看破看破,但是看的破忍不过,心里知道道理,一遇到事情过不去。那是因为前面两关没过,有很多心结还没有打开,只说要看破,但是心里不接受,自己的理智与情感产生对立,产生了一种心灵上的落差。看破不是本来不破,强作破想。而是去除迷情,显现本来,无性无生,不碍生生。有善行善愿善缘做基础,因缘到了自然福至心灵,心花开放。此不多谈。
  我们大家现在开动脑筋做一个心理实验。想象有一条船,这条船是由一万块木板组成,我们一天给它换一块木板,不重样的换,那么一万天之后所有的木板都被换完了。一万天之后的那条船还是原来的那条船么?一支点燃的蜡烛,从晚上点到白天,白天的火焰是晚上的那个火焰么?
  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相似相续”,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稍微体会一下空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它用在生活中。当我们对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他和那条船有什么区别呢?他的身体他的思想不都在变化么?也就是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可以去计较一个不断变化的人么?
  看破了,会心安理得。慧可大师立雪断臂,只求安心。可见心安之可贵。理得者,无此无彼,心境虚玄,于生活中更能犯而不校。无计较心、无计较人、无计较事,是真智慧,是真宽容。
  这是刚才提到的宽容的三个境界。特别是阴木性的人,主见强,总是自以为是,木性人在生气的时候可以多去考虑考虑“我的看法一定对吗?”我们从小看错了多少人多少事,为什么到现在还一直认为我们绝对的正确。
  好人真的没有好报吗?“三品好人”的概念。
  很多人在家庭里面还存在一些抱怨,甚至还有人提出“好人没有好报”这样一种结论。好人真的没有好报吗?好人有几种好人呢?在中医心理学当中有一个“三品好人”的概念。
  好人分为三品,下品、中品和上品。
  下品好人喜欢帮助别人,但也爱强加于人,惹人烦,积不下人情。喜欢按照他的看法和想法来改造别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就喜欢“己所欲施于人”,让别人感到很痛苦,这就叫管人,管人人就恨你,这不是地狱的境界是什么?最后他还觉得很冤枉,我付出这么多,为什么一点回报都没得到?
  曾经有个人来咨询,得了心脏病,前年还没有得,去年就得了。我问他前年和去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说:“有个人背叛了我,我把他从村大队书记提到乡里的干部,我为他付出了那么多,结果他坑了我几百万,我恨不得要把他杀了,我对他这么好他,他居然会背叛我。”
  从他的讲述里我发现他是下品好人,他是帮助这个人了,但是在帮的过程中他把这个人当狗使唤了。人都有自尊,被别人指挥来指挥去,能不恨吗?这个人情早就蚀光了,所以遭到了背叛。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还有“一碗面”的故事,一个女孩和妈妈生气离家出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板舍了一碗面,女孩儿心生感激。老板说,妈妈辛苦地养育你,也煮了10多年的面和饭给你吃,你怎么没有感激妈妈呢?而且只为了小小的事,就和妈妈吵架,还离家出走?
  一般地人们都会指责这个孩子没有感恩妈妈的心,但深一层思考,为什么孩子对老板感恩而对妈妈不感恩,这里面不存在妈妈经常管她这个因素吗?帮了一个人又管人,实际上人情就在抵消,有时候成了负数还不知道。下品好人的特点就是让别人烦,谁都怕,甚至有的晚辈还随意地管长辈,指手画脚的,让别人很痛苦。
  中品好人也帮人,但是活的特别累,他的贪心重,牵挂多,只能接受好的结果,不能接受坏的结果,甚至他很担心别人对他印象不好,很在乎,什么事情都追求完美,操心多管的宽。比如,对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摔了。再比如小品“有事您说话”,“听说你有路子能帮我买到车票”,“可以,没问题”!晚上扛着铺盖排队帮买票。累不累呢?
  上品好人帮人,帮的恰到好处,好事不过喜坏事不过忧,知道祸福相倚的道理。他能给别人自由,也给自己自由,活的明白。他不一定正面的帮人,有时会用惩罚来点醒,但心里没有憎恨。
  我母亲没少帮助别人,但老怕别人生气。按标准属于中品好人。我父亲呢,性子好,随和,遇事不粘,比如吃饭,主食就一碗,好吃也一碗,不好吃也一碗,孩子有什么需求都会帮助但不会纵容,心性能够定住,大家都喜欢他。属于上品。
  简介非暴力沟通问题
  家庭暴力不仅仅是肉体暴力,更多的是精神暴力,冷战、相互的伤害。非暴力沟通值得学习,我的体会是三句话:
  平静地觉察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觉察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平和地表达出来,将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平和的表达出来。
  平等地关爱彼此。
  简介寿康学会东方心理学研究所。
  目前主要研究三个课题:
  1、谈荣清老人正字五画道德诊疗法
  “正”字,一横下面一个“止”,上面这一横叫“孝”,一个人不孝就停止了,中间一竖叫“色”,立身正不正就看这一竖了,剩下三画是酒、财、气。“酒”是人情,亲友之间缺乏交往也会产生问题。亲友要走动,祖先要拜祭。家族的能量不能正常流动就会出问题。
  2、王凤仪思想——五行性理介绍
  学习五行性理,目的是修身和应世两大块。修身就是通过五行性理来化除自己的秉性,拨阴取阳,化解自身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将五行运用到家庭和社会中,叫做应世。
  家庭分五行,家庭不和就是某一行出了问题,两行不和家庭就开始出乱子,三个行出问题,家庭就离破裂不远了。
  一个家庭中,老太太占家庭的土位,老太太应当是性如灰,坐在家里笑微微。但是很多老太太身退心不退,还管子女,安排这安排那,到处扔炸弹。这种老太太叫“飞机老太太”,一旦家里有这样的老太太,准克水位的家庭主妇,土克水,准咧嘴,家庭主妇就受委屈,大多数都要委屈出来病了。真老太太在家里应该是认全家的不是,特别要在儿子儿媳生气时,替儿媳揽过,这样能赢得儿媳的心。
  一家之中,谁先接触传统文化谁先改。家里有一行能定住,不至于散,两行能定住,就开始顺,三行能定住,家里就开始兴旺发达。
  本分二字就是命,我们有没有守住本分?没有尽到本分别人就会怨恨,超过自己的本分别人就会憎恨,人和人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中线,它是动态变化的,该你做你不做,大家对你不满,不该你做的你管得多了,大家会对你产生抵触。所以孔子说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成为人处世的艺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我们有时候被别人气得半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现在人因为生气上火而缩短了寿命是事实,怎么样才能不被别人气到,就要了解原因,最重要的是了解对方的性格。比如黄鼠狼一定是喜欢吃小鸡的,如果你不理解,就是因为你不知道他的本性就是喜欢吃小鸡。在生活中同样如此。你若是一看这个人是木性,你就知道做事要尽量顺着他来,若是直接逆着他来那就是自讨苦吃。就算他错了,也要如同打太极一样,先顺过来再推过去,四两拨千斤。
  火性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这样他面子上有光彩。实际上有时候能够满足一些无害的愿望也叫做慈悲。
  土性人疑心大,信任的根基比较浅,对这样的人要反复的说。
  金性人傲慢,喜欢夸夸其谈,没有耐性。这样的人要先听他说,言多必失,就可以抓住漏洞请教他,他就不吭了。
  水性人优柔寡断,做事犹豫不决拖拖拉拉,没有主意。对于这样的人要给他出主意想办法。
  刚才举的五行性都是阴性的,至于这五行如何判断,这是一门学问,需要认真琢磨。相由心生,心就表现在相上。五行性可以通过看体型,看面相,看颜色,看走路,看说话,看写字,甚至看脚印都能够看出来。而且这五行不一定是单纯的,很多人都是复合型的。主要是判断这个人当前以什么为主,这一生以什么为主,和当前人生的季节有什么冲突或相助。人生也分季节,以男的为例,20岁以前是春季,20岁到40岁是夏季,40岁到60岁是秋季,60岁以后是冬季。人生要把握住自己的季节。
  像刚才说的老太太已经到了冬季了,该是水的季节,这个时候她还冒火,显摆,管人,那么水克火,没处躲,往往容易得心脏病。
  家庭中夫妻两人,若一个慢性一个急性,急性子的人容易得心脏病。因为急性特别急,慢性跟不上,急性子看起来就恨,今天恨明天恨,恨气入心,时间长了气血异常,心脏就出问题了,初步表现是睡眠不好,失眠多梦,心慌心跳心率不齐。时间久了真得心脏病,都是急出来的。在医院里心血管科,根据我的观察和医生的介绍,那些心脏病患者没有一个不是急性子的。有的打点滴还要比赛谁先打完,护士不在就放快点,护士来了就放慢点。都急出心脏病了,还这么争,可笑复可怜。有一个心脏病发作,经过抢救刚缓过来,就在那里大骂她的儿媳妇,这老太太都到鬼门关了,还是如此的愚痴。所以人死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糊里糊涂的死,就太冤枉了。
  3、心平健康学
  大自然存在着一种力量,每个学说称名不同,比如道家称之为道,还有天。这个力量对每个人都是平衡的,谁违背了这个力量谁受平衡,不需要我们来平衡。所以有句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你干嘛要当那个磨刀石呢?如果你有那个力量,你可以点化他,如果你没有那个力量,不需要担心,自然有人有事来平衡他。
  说到这里有一个“感恩伤害我们的人”的概念,这个概念很好,到一定境界也能体会到就是如此,但一般人不一定马上就能做到:他伤害我我还要感恩他,大多数人肯定会说我做不到。所以我们“责善不可过高”。对哪些人要说哪些话,如果对面的人是一年级的水平,你要他做五年级的题,做不了的。一次、两次、三次,都失败了,就不干了,最后说传统文化我学不了。其实不是传统文化不好,而是我们要给他搭一个适合他的梯子。对伤害我们的人,如果能不怨恨他,不把他放在心上,这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感恩伤害我们的人,那是相当高的境界了,这种境界不要强行普及。
  心平健康学,针对身心方面研究了五百多种疾病的心情规律。比如心脏早搏,怎么来的?就是因为这个人性子太急了,什么事都要求快一点,时间长了,影响到深层意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就听他的话了,心脏就早搏了,你不是要快点吗?那咱就快一点。还有腰间盘突出,它解释的挺有意思,腰间盘突出是因为这个人压力太大了,承受不了了,想撤出来,于是就有一个椎间盘从脊柱里面就撤出来了。我观察了一些腰间盘突出患者,确实是有这些方面的心态。心态作为基本指令发源地,影响气血的分布、转化,从而影响身体健康,这是有事实依据和科学道理的。
  疾病不是某一个原因形成的,我们不能把哪一个学说都神话了,说它是万病灵丹,都可以做一个参考,对上号了,想通了,病就好了。吃药打针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心源性疾病来说,吃药打针效果很不好。心结不打开,吃药打针轻了一点过两天又会严重。现在有一种医学称为“心身医学”,心影响身,这方面的书大家可以搜索到,比如“压力和肠胃溃疡的关系”都是有正相关的。木性人为什么容易得胃溃疡?木性人容易不服人,看到不公平的事受不了,但又不是那种硬木,硬木能和别人顶过去,他是软木,顶不过去就伤害自己,自己克自己,木克土,胃发堵。如果是硬木,可能会伤别人,伤别人也不一定好,自己的气血先往上顶,所以硬木容易先得头部上的疾病。
  所以人们一般要么是把情绪发出去伤害别人,要么是藏在心里伤害自己,一般就知道这两条路。咱们研究的是第三条路,怎么化解。心灵的能量还是那个能量,但就是转变一下结构,功能就变了。碳原子这样结构是石墨,那样就可以变成金刚石。我们的心灵亦是如此,心灵能量往负面结构就自我伤害且伤害他人,正面结构就会有美好的享受,也让身边的人受益。最近一部电影里面说,“活着就是修行”,我们又加了一句 ——“修行就是转念”。
文章来源:烟水楼主的博客(商丘市寿康文化研究学会徐冉2011.04.02 讲于河北家庭百科报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