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推手习练基本知识详细讲解

 兴安书馆 2012-06-17
 
  太极推手是中国武术独有的训练方法,它不是为了推手而推手,而是要解决技击中一搭手就控制对手的问题。技击中一旦能搭手控制对手,夺位放人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太极推手无非是练听劲,如果双方用蛮劲推,说明根本没有放松着来推,没有放松,是什么也听不出来的,方法没掌握还不如不练,要是放松了,呼吸自然就均匀和缓了,同样,练推手要是搞成比赛,有了竞争和输赢意识,那就完全背离了推手的训练初衷,最终只会练成摔跤技法和柔道技法。

  
  为什么推手不能搞成比赛形式,因为推手目的在于双方了解听化之法,训练灵敏度和化发意识,这就要求双方不能有争胜之心,化不了,化得不彻底,化的角度不对,自己就出去吗?于对方,可知道对方劲力的长处,于自身,可知道自己化发的改进之处。

  
  如果,明明对方来力我不能化尽,但又不肯认输,怕输,怕摔倒,就只有拉扯着对方,再用蛮力死命迅速的改变角度方向,力求反败为胜,怎么能训练出听化功夫,下次再推,还是一样生拉硬搡,那就远远偏离推手的训练目的了。

  
  化不尽就顺势退出去嘛,没什么可丢脸的,下次,再慢慢变换角度来化解就是了,上来就用死力力求搬到对方,我不禁要问,你要练出什么?你能练出什么?

  
  总结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谦虚礼让的训练态度,推手练不成。

  
  所以我说,太极拳这东西,能学好的人是极少数,首先,去除争胜之心的人能有几个?能追寻遇到明师的有几个?

  
  太极推手还是有规矩的

  
  一,不动步,
  
  不是要求不加入活步练习,而是要求推手要先学会用身体去听化,等到身体各部位听化灵敏了,才能加入活步身法,否则,上来就允许活步,必然破坏粘黏连随,失掉推手意义。

  
  二,不丢手,
  
  突然撤手,突然进手都是丢手的表现,当然这也要区别对待,如果是听到对方空隙,认定准头而去,这算是高手了,这种高手突然撤手可让对方失重,突然进手,不需触碰,也让对方心头一惊。但绝大多数推手选手的丢手是怕被黏住,自己不会黏,力求摆脱对方从而反击速胜的表现,而对方也恰恰没到随处可黏的高超境界,自然两人成了我们看到的摔跤和柔道表现。这样的丢手比比皆是,不能提倡。

  
  三,不抢速
  
  推手是训练手段,不是取胜目的。我的速度快慢是基于对方速度快慢,这才是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如果盲目主观改变速度,则是主动的破坏了练习节奏,遇到水平相当的能讨到一时便宜,遇到功至化境的高手,会被打的很惨,不少偷袭前辈反被打伤的例子就是证明。所以拳论才有“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的话。

  
  推手当然需要拳架打的有模有样之后才可以练习,也就是大家说的有了太极劲之后才可以进行推手训练,与此同时,推手训练还可以反过来促进拳架进一步顺遂。

  
  太极推手的目的在寻求“懂劲”。其基本内容是:听--拿--化--发。简要地讲就是,听得清,拿得起,化得开,发得出。

  
  听得清主要训练感觉,能利用触觉感知对方的劲。拿得起主要靠自己内功好,有较高质量的太极劲,这样才能拿住对方的劲力、牵动对方。

  
  化的开是让对方劲力落空。如果功夫不够,拿不起对方劲力,是化不开的。发得出是推手要达到的效果。

  
  因此,推手做到听得清、拿得起、化的开、发得出,就懂劲了。其中最根本的是自己必须具备一定质量的太极内劲,只有这样才能拿得起、化得开、发得出,否则感觉再灵敏听的再清也不解决问题。

  
  具备内功基础上的懂劲,才是真正的懂劲!因此,一定要在拳上下功夫,李雅轩太老师说‘功夫在拳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