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公司产品那点事

 风-2012 2012-06-18

最近公司的事情太多了,很久没出来放风了,上周收到了邀请,参加了PM-China俱乐部活动。这次活动主题是“创业公司产品那些事”,PM-China邀请到“自在客”创始人贾逸恬和 “今夜酒店特价”产品负责人王兴明。大家一起聊了一下作为创业公司,从团队角色的组成与分工、产品划分等问题。其中还是有不少干货可以供大家学习、分享。

活动当天有些小雨,来到会场后,发现本次会议主办方准备了些咖啡和茶,会前大家可以一边喝一边聊,互相认识。PM-china毕竟是做培训的,开场前显示给大家派发培训材料,然后由一名女士用全英文进行了PM-china简短介绍。随后,邀请了2位嘉宾一起聊起了今天的话题——“创业公司产品那点事”。

话题

(1)创业公司产品如何组队?

今夜酒店特价”产品负责人王兴明分享了他们公司的产品团队组成(老王之前再新蛋做用研)。在王兴明的产品团队中,没有产品经理一职,他去后就把这个角色“撤番了”,给出的理由是:产品经理职位和技能要求太广泛了,很难找到这样的人,所以他说服公司取消了这个岗位。在他们的产品团队中只有3种角色:用研人员(负责数据监控采集与分析、用户访谈调查与意见汇总分析)、产品设计师(负责任务解决方案的设计并形成PRD)、UI界面设计师(负责界面布局排版、UI风格设计)。

(2)大公司与小公司的用研差异?

自在客产品负责人贾逸恬(之前在易趣、eBay中国做市场研究和产品设计)。感受较深刻的是,之前ebay,有比较完善的访谈调查和版本发布前的用户测试流程。而在创业公司中,这些资源根本是不可能满足的。更多的是找朋友询问并测试。对于较大的版本发布,有必要找用户进行测试,这一点王兴明也比较认同。 期间,主持人插了一个有趣的话题,美国的产品设计人员不管是大小公司,似乎很看重用户测试这块,很多版本发布前都要做用研测试。

(3)产品上市前的风险?

贾逸恬认为,在互联网的产品体系中,所有的产品基本都是可以“复制”的。技术是可以复制的,产品界面、流程是可以复制的。现在就可以在中国找到100名掌握高级搜索引擎技术的工程师。唯一可以拉开与对手竞争距离的是“商业模式或资源的积累”。从美国回来前,他就考虑过做类似“微博”产品,但最终放弃了,原因很简单,如果产品推出,被腾讯这样以庞大的关系型用户资源为核心优势的企业盯上后,很容易就把他的idear领先优势打垮。所以,产品最终成功的关键就是先要明确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与外界潜在竞争对手的关系,否则一切都是枉费的。

王兴明谈到,他们公司在发布今夜特价酒店手机应用前,因为商业模式的可靠性不确定,就放弃了一款以发起活动、聚友(靠近会展商务模式)手机APP。目前,今日特价酒店就有8个版本,作为后期竞争版本。(随着竞争态势的发展,在关键的时间点发布有竞争力的新版本)。

3、干货分享:

在我看来,凡是没有上市的公司,都可以算是创业公司。如果按经济实力和市场份额占有率来衡量,结合中国特色,可分为生命垂危型企业、温饱型企业,小康型企业,大户型企业,龙头型企业,上市公司。在这些公司中,从生命垂危到大户型企业都算作创业公司范畴。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公司,所面临的产品困境是不同的,产品团队的分工目标和资源配置也不同。

(1)团队的组建基于需求。

在中国,在创业公司,特别是垂危型企业、温饱型企业,一名产品经理(负责数据分析、产品设计、项目沟通协调、与老板沟通产品规划)、一名美工(设计+切图)、一名产品助理(协助用研工作、项目跟进与验收)即可。最好配上1名SEO和1名SEM共同担负起产品运营工作。

在未来1-2年内资金有充足保障,可视为“小康型企业”。这类企业的日常运营性功能开发会多起来。同时,产品流程中各环节的工作开始细分。产品设计师(负责任务解决方案的设计并形成PRD)、UI界面设计师(负责界面布局排版、UI风格设计)三个职位是必须新增的。

对于大户型企业和龙头行业企业,常常包含多条“产品线”,分别配置产品线发展方向上相适应的产品经理,是必要的。而在流程环节上,可共用产品设计师、UI界面设计师资源,这个阶段的企业,专业的用户研究人员是必须配备的。

(2)完整的、抗风险、抗变化的版本迭代体系才是竞争利器

一般垂危型企业、温饱型企业,版本更新迭代是比较频繁的。很多时候在创新冥想与抄袭之中来回徘徊。同时,新上市的产品有很多补丁以及业务试验级功能需要补充上线,所以发布一般以天和周计算。

对于小康型企业而言产品迭代的把握就需要斟酌了,因为一方面要保持与竞品间的产品优势,一方面要加快对行业龙头的追赶步伐,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产品相对较为稳定成熟,像垂危型和温饱型产品那样折腾是不行的。所以,半月和一月的迭代频率是首选。其次,每月保持对产品roadmap进行规划修正,对于竞品性和创新性功能,要有所预研和战略性的发布储备。产品预研机制与用户测试环节,对于重要级别的版本是必须建立起来的。

大公司的产品迭代,基本是在小康型企业阶段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只是在用研、版本控制、风险控制方面更加稳定、体系化。

(3)永远不要忘记或脱离商业产品目标

很多时候,产品人员做着做着,就容易冥想更多的、无关紧要的功能,却忘记了结合实际商业目标和业务场景去加强已有产品功能的专业性与深度设计思考。

关注数据、结合实际商业和用户场景,深化提炼每一个用户任务中涉及的功能点和操作方式。将会促使我们产品目标更加清晰,并获得更集中的优化效益,不能想要A、做出来用户或老板感觉成了B或则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