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职节目:一场华丽的秀

 魏语 2012-06-18

求职节目:一场华丽的秀

2012-06-18 08:38:55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354人参与
0

一档求职节目如何规避传统真人秀中展示“人性恶”的怪圈,是《非你莫属》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陈娟 发自北京

一位法国留学生带着国际贸易硕士、社会学本科、电影导演三张文凭来求职,因现场表现差强人意而引发了主持人和BOSS团成员的集体质疑。当BOSS团成员之一、自称曾留学法国三年的文颐指出其学位证书上的“Bac+5”只是“专科技术学校”,一根紧绷的弦瞬间被压断。郭杰,这个大小伙儿就这样不堪一击瘫倒在舞台上。主持人张绍刚第一时间揪起他的衣领质问道:“你是在表演吗?”

5月20日,《非你莫属》的节目现场上演了这出惊心动魄的“舞台剧”。然而剧情并没有随着节目的结束而落幕,从有过法国留学经历的学生抗议文颐到李开复抵制《非你莫属》,从对郭杰的同情到对主持人的愤怒,整个事件不断发酵成为一场风波,至今仍未停息。继今年年初“海归女”刘莉莉事件后,天津卫视《非你莫属》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这样的冲突现场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从职场真人秀节目鼻祖——NBC的《学徒》2004年红遍美国起,人们就知道这种“选手现场和招聘官互动、集娱乐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求职类电视节目从来不会缺乏话题和争议。近两年,随着《非你莫属》《职来职往》《天生我才》《步步为赢》等节目的亮相,“海归女”、“公益哥”、“黄秋生师妹”等头衔逐渐取代“拜金女”、“宝马女”,而“求职节目是否正在沦为一场又一场华丽的秀”,也再次成为这个社会的议题。

求职节目全球几度红火

恐怕没有人会相信,一个节目从酝酿到策划案出炉仅用了半个小时,更何况是一个卫视的金牌节目。

2010年7月,正值凤凰花开的时节。当一批批大学生拉着行李告别校园开始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时,曾做过二三十档节目的刘爽却在思索着做一档以职场为题材的新节目,目标就是进卫视收视前五名。当时荧屏、报纸杂志、网络上铺天盖地都在“相亲”,于是他就直接把约会类真人秀节目的游戏规则做了改进变成一个新的节目模式。“整个节目流程的策划,第一关是什么,几个BOSS,几位求职者……策划方案的出炉只用了半个小时。”后来刘爽成了《非你莫属》的制片人。而由于在节目的筹备阶段就看重张绍刚身上那股“美国范”的幽默感,他力荐后者为主持人。

两个月的时间里,团队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和企业老板谈合作,面试各种求职者……2010年10月31日《非你莫属》首播。很多人还记得第一次亮相节目的求职者徐轩,一个自幼学习京剧的海归。他刚一亮相就来了一个很有架势的抱拳礼,还现场表演了意大利喜剧片段。就这样没有宣传,《非你莫属》第一期就进入卫视前九,后来成为急追《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的最火爆职场真人秀,很多年轻人都有了“想去试试的冲动”。

与《非你莫属》以争议性人物引入节目不同,同年12月10日江苏卫视推出的《职来职往》节目整体内涵较深,18位行业达人的经典语录与经验教训成为其内容的特色。在这两档节目的推动下,求职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广东卫视《天生我才》因应聘选手大都是草根而大打“感情牌”,东南卫视《步步为赢》则打出“精英和高端招聘”的旗号,第一期就传出“千亿富豪齐聚‘抢人’”的噱头……这些以现场面试并抛橄榄枝为题材的节目一举将电视收视拓展到年轻人的群体中。

中国电视上的这一幕,似乎正在重演2004年的美国荧屏。那一年,美国NBC创业真人秀节目《学徒》红遍全球,在《真实电视杂志》所评选的年度十大最佳真人秀节目中名列第一并获得美国电视艾美奖。主持人唐纳德·特朗普在淘汰选手时经常说的那句“你被解雇了”也成了流行的口头禅,百货商店推出写着“You

arefired!”的T恤衫一个钟头就卖出了300件,《学徒》成为全美乃至整个英语世界重要的流行文化现象。

2005年,时任央视《经济新闻联播》制片人的王利芬正式将《学徒》引进中国。她一手打造了中国首个创业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这档节目点燃了中国创业者激情和梦想,后来被认为是“形式上最接近《学徒》的真人秀节目”。

“求职”不为找工作?

“三个月以前,我从215000人中选出了16个候选人,让他们到纽约来为了有机会赢得一份一生梦想的工作。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作为我的学徒来为我工作。”《学徒》的主持人、美国地产大亨特朗普这样对观众说。

于是,16名衣着光鲜、野心勃勃的年轻男女被分成两组,时而出入华尔街证券交易所,时而在街头兜售柠檬汁。随着竞赛的深入,提出的任务越来越复杂,但是获得奖赏也越来越丰厚。每周因盈利少而输掉的一方中会有一位对团队最没贡献的成员被“炒掉”。15周后最终胜出的一位则可以得到在特朗普旗下的某个公司担任25万美元年薪总裁的职务。

严格来说,《学徒》节目的主题依然是宣扬美国主流价值观,其节目内容更为贴近美国梦的精髓:以个人的奋斗、用最快的速度获取成功。目前,在观众们的持续追捧下《学徒》已走过8个年头,开始迈向第十三季。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内求职节目虽极力模仿《学徒》,但在力求本土化的过程中也遇到种种问题。《绝对挑战》最初的创意便来自于《学徒》,“不过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发现全盘拷贝《学徒》必死无疑。比如《学徒》的主题歌中反复出现Money

MoneyMoney这样的歌词,太直白,中国人未必可以接受。”除此之外,王利芬也担心在中国未必可以找到像特朗普那样愿意给出百万年薪的雇主来支持这个节目。

但尽管如此,求职节目依然在中国火爆起来。为此,东南卫视《步步为赢》制片人李季表示,限娱令是一个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有需求。“综艺节目主要受众是年轻人,年轻人现在最关心什么,无非是事业和爱情。如果能关注年轻人的事业发展,再加上比较活泼的方式,让不同个性的人同台展示自己,这样的节目想不火都难。”

除了观众的需求,国内求职节目的蹿红还得益于它作为“秀场”的争议性和话题性。相比于早期的职场类节目的中规中矩,当下荧屏职场节目更具互动性和冲突性,作秀的本质大于节目本身的服务性。担任《职来职往》、《中国职场好榜样》等多档职场真人秀嘉宾的俞夏曾透露,她不止一次在求职节目中遇到曾经的快女选手和参加过相亲节目的人,“这些专业作秀高手上节目不是真为找工作,而是自我炒作,向演艺圈推销自己。”

中国复制者与《学徒》的差距

“晕倒男”事件出现后,知名人士李开复5月30日在微博上发起“万人实名抵制《非你莫属》”的活动,截止6月6日13点整,在32万多网友的投票中,94.1%的人支持“抵制”倡议。更有观众直接指出《非你莫属》渲染了职场文化中“老板们高高在上挑选求职者”的阴暗面。

在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看来,诸如此类“娱乐过度”的职场类节目对真正的求职者来说意义不大,“许多求职类节目中,娱乐作秀的成分占了很大比重,许多在求职过程中值得被挖掘的问题在节目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面对众人的指责,一直身处漩涡之中的张绍刚并没有站出来做出回应,制片人刘爽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目前暂时不能接受采访”。在6月3日新节目《老板是怎样炼成的》新闻发布会上,张绍刚称,“争议本身体现了中国职场的种种矛盾,而不是节目带来的。”面对观众批评其“冷漠”、“居高临下”,张绍刚认为:“在职场里没有绝对的弱者,同情是要不来的,我们要获得尊重是靠自己的努力。打造这档节目,希望更多应聘者得到真实的,而不是口头的尊重。”

但同样作为一档求职真人秀,《学徒》却能在话题性之余,“规避传统真人秀中展示人性恶、颠覆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低俗’与‘审丑’怪圈,它在节目中闪现出了人文关怀之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淞曾对美国真人秀节目做过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学徒》坚决抵制了《老大哥》、《阁楼故事》等一类通过对隐私偷窥来博取高收视率的创作方式,这也正是《学徒》广受欢迎的所在。

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变迁》中曾指出,大众传播的商业化,会促使曾经作为理性批判论争私人场所的公共领域逐渐蜕变为一个文化消费的领域,而大众媒体由于商业化必然走向非政治化、个人化和煽情,并以此为促销的手段。基于这样的理论支撑,那些深谙收视率与大众娱乐化双重效应的电视人为提高收视率不遗余力制造话题和争议,求职真人秀节目正是走着这样的路。

然而,每个电视人也必须从“观众才是电视节目最权威的评判者”中警醒过来。正如国内资深娱评人谭飞所说,在一个正常的求职节目里,不让真正求职者在节目里感受到指点、关爱、温暖,那么炒得再火,话题再多,有一天都会被观众鄙视、唾弃。

(本文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林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