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揉腹按摩疗法

 金华303 2012-06-18

 揉腹按摩疗法

 

  揉腹按摩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独特疗法之一。它是运用揉、按、推、拿等手法,作用于人体的腹部,来达到诊病、治疗和保健的目的。经常对腹部进行揉按可以疏通经络、镇静止痛、消除疲劳、调整阴阳、增强体质、美容健身、调理脏腑、健脾益肾。该方法简单方便,效果显著。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疗法,现将此疗法总结如下,以免和更多的反射学爱好者共享。

    一.揉腹疗法的理论依据

    1.中医原理

     中医认为腹部是许多重要经脉循行和汇集之处,冲、任、督三脉均在腹部。冲脉为“血海”,又是十二经脉之海,冲脉从头到足,从内到外,从背部到腹部,能接受十二经脉气血的营养作用。督脉循行于背部,为阴阳总督,阳脉之海。督脉有一支脉从小腹起,直上贯脐中央,为阴脉之海。冲、任、督三脉为人身气血循环,阴阳升降的道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依赖此三脉供养和灌溉。

    脾胃是腹部的主要脏器,“脾胃为后天之本”,又是营卫、气血的发源地。脾胃在中焦,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功能正常时,消升浊降,气化正常,气血调达,阴阳平衡,揉按腹部对脾胃有调整作用,能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排泄。

    脐在腹部的中心。内通五脏六腑,外为五脏六腑的御寒之门,揉按脐部、腹部,不仅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的作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防止风寒的侵袭。

    2.西医原理

    (1)神经调节作用

     按揉腹部,就会产生相应刺激,分布在皮肤上的“触”和“压”感受器及肌肉和肌腱、结缔组织、大血管的感受器,经能量转变成为传入冲动,中枢上行到脑。在揉按腹部的过程中,不断改变作用的力量,避免感觉器对手法刺激产生适应,增强传入冲动。这就是按揉手法产生缓解疼痛效应的原因。按摩疼痛本身是激动疼痛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以痛治痛”。脑干疼痛控制系统可由高级中枢和外周输入激起。

    (2)体液调节

    软组织损伤后,组织就会出现渗出、水肿、充血或出血等,大量废用性毒性产物,使组织发生变性。在炎症过程中,有局部表现也有全身反应。受损后的组织,由细胞释放出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生成激肽等化学物质,使血管通透性加强,渗出增加,有较强的致痛作用,为诱发炎症和引起症状的基础。

     通过按摩刺激腹部组织,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有利于炎症物质的吸收,改善细胞供养和物质代谢,减少有害废物的产生,使炎症消退,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按摩刺激通过感觉神经纤维经脊髓传至下丘脑,分泌和释放多种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和提高组织细胞对有害刺激的耐受性,免遭严重损伤。手法刺激感觉神经,传入脑干,具有很强的镇疼作用。

     (3)内病外治的原理

     在中医学上,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核心,通过经络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活动。当人体的某个器官发生病变时,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器官也相互影响,所以通过观察五官、形体、胸腹等外在变化,就可以了解内在脏腑的病变,所以一些体表的疾病,可以采取内治的方法来调节,同样,脏腑的病变也可以采取外治的方法来调节。

    二.揉腹的方法

   1.揉按手法:

    (1)分推:病人仰卧,操作者两手掌着力,自剑突下沿腹中线两侧,向下推按至脐下,反复施术约2--5分钟。

    (2)团摩:病人仰卧,操作者两手掌相叠,沿顺时针方向,也就是升、横、降结肠方向,自右向左旋转按摩,反复施术2--5分钟。

    (3)捏拿: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左手捏住腹部肚脐以上的部位,右手拿住肚脐以下的部位,两手同时着力向上拿捏10-15次,轻轻放开。此法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引导元气到达丹田(在脐下1.5寸处)。

    (4)点按:用指尖按压以下几个重点部位:中脘(肚脐向上4寸)、天枢(肚脐两侧,分别旁开2寸)、气海(在脐下1.5寸,也是丹田之所在)、关元(肚脐向下3寸)。每个穴位按压2分钟以上。

    (5)掌振:将手掌平放在腹部,以细微而高频率的振动刺激腹部,重点治疗部位在肚脐上和肚脐下,每个部位约做3分钟以上。

     以上手法,每次治疗时间应在20--30分钟。

   2.手法要求:

   (1)动作要准确。手法要熟练、灵活、均匀、准确,力度适中,切忌强力粗暴。

    (2)要深达脏腑。按揉要有深透力,均匀柔和,功达脏腑,使患者感到沉实有力。

    (3)要刚柔相济:按揉时要有轻有重,即: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4)补泻相宜:一般认为:轻揉为补,重揉为泻,顺揉为泻,逆揉为补,上推为补,下推为泻,要根据病情,反复交替有轻有重,有逆有顺,有上有下,有左有右,辨证施术。

    总体上讲,按揉手法要柔和,均匀,深透,有力。

   3.手法的注意事项:

   (1) 每次治疗前,医者必需先将手取暖(尤其是冬季),以免由于冷手刺激,引起病人保护性的肌肉收缩而影响治疗。

   (2)  治疗前,首先令患者先排一次小便,以免因膀胱中有尿液存留而引起操作时腹中不适,产生腹壁紧张,影响治疗效果。治疗后,由于腹腔充血,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要喝500ml温热水,休息5--10分钟。

    (3)每次治疗前1小时内,不得进餐或过多饮水,以免在操作时,由于手法压力作用,引起腹中不适或呕吐。治疗后30分钟再进食,给胃肠以调节机会。

    (4)患者在每次治疗前1小时内,最好不做剧烈运动,如做了剧烈运动,治疗前也必需休息10--15分钟,待全身气血平静后,再开始治疗,以免引起不适。

    三.腹部按揉的适应症

   1. 由于腹部内有很多重要的脏器,又是经络腧穴的汇集之处,因为这些经络通行于全身的脏腑、器官,所以腹部按摩不但可以治疗腹部本身的疾病,还可以治疗全身疾病。例如:

   (1)内科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失眠、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2)外科疾病:慢性前列腺炎、腹部手术肠粘连等

    (3)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

     (4)儿科疾病:小儿发烧。小儿腹泻、惊风等

     (5)保健美容:腹部减肥

    2.典型病例

    王某,女,49岁。主诉:因为工作紧张劳累,经常失眠,加重2周,每晚睡眠不足3小时,有时整夜不眠,且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经常服用安定等安眠类药物,症状时好时坏,近2周来,失眠较重,伴有头晕、目眩、心慌、易怒、健忘,精神不振,食欲降低,全身无力。遂来治疗。用揉腹疗法为其治疗,主要用掌振手法,每次按揉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一疗程后,患者自述很快产生困意,睡眠明显好转,可达6小时,自觉症状明显减轻。2疗程后,睡眠基本恢复正常,不用继续服药,自觉症状全部消失。

   总结与分析: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得出以下4点结论

   1.内脏神经生理学的不同性

    从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来看,缓和、轻微、有节律、较长时间的连续刺激有兴奋周围神经的作用,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急速、较重、快节奏、短时间的刺激可兴奋中枢神经,抑制周围神经。当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则处于兴奋状态,使平滑肌张力增高,胃肠运动加强,而中枢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也处于兴奋状态,利用这些生理特性,针对不同疾病的不同病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手法力度、强度、节奏度来治疗。

   2.腹诊按揉的重要性

   由于腹诊按摩是以腹腔阳性体征与肠腔阳性内容物为治疗对象,所用手法运动的方向就不是单纯的直线运动,而是呈波浪式的运动。在腹部按摩时,可通过指力深透按摩的作用,增进胃肠壁内微血管及淋巴功能,使消化器官的内分泌腺分泌较多的消化液,以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和以消化食物的吸收。

   3.按摩力度的深浅对腹腔内脏的影响不同

   通过轻揉缓和的力度对腹肌和大网膜的刺激,可缓解肠腔的痉挛,减轻内脏的反射痛和牵引痛,而力度较大则由于按摩时手法的下压作用,可产生物理的压力和排挤力,一旦这种力量通过腹壁深透至肠胃后,可促进食物残渣液体的下行移动和排泄,以预防和排除便秘。同时,由于推、按手法的作用,使整个腹腔压力增高,因而对肠道胀气的排出甚为有利。

   4.手法强度的不同

    由于腹部按摩的手法刺激,可使支配腹内各器官的神经兴奋,微循环畅通,从而使胃肠等消化器官蠕动加强。临床上,当患者出现消化机能降低时,采取较强烈的手法,用手法刺激,并通过神经的反射机能,使胃、肠、肝等脏器的分泌活跃起来,使机能恢复。从腹部按摩前后动静脉血流彩超图对比看,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对腹部进行按揉,既方便易行,又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我腹部按摩,方法简便易行,在睡前,公交车上,工休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因此,提醒大家:“肚子常揉,健康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