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学思想:幸福的“储蓄”。

 wzy-wzy 2012-06-19

 

幸福可以储蓄吗,答案是可以的。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储蓄常常是物质的,如我们的钱与食物不是很快用完,而是存放起来,这样虽然目前享受少一些,但今后就可以更好的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储蓄,即为了总的生活更美好,就需要合理的生活安排,约束自己的冲动。如平时多学习,到考试与工作时就会感到轻松一些;闲聊时,你可一个话题一个话题的慢慢聊,将其意义慢慢体会完,别急忙把话题急忙全部讲了出来,随后的更长时间无话可谈而无聊;刚到一工作就急于买房购车,并到处旅游而随后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等。

其实,人的一生能享受到什么生活、获得多少幸福,大致是一定的,是不可能有太大地改变由其遗传基因、家庭与社会环境所决定的量。

于是,对人生有限的幸福资源,我们应当有计划地享受,我们应为今后的生活享受留点空间与乘余,即储蓄幸福,其最终的目的是让人的一生充满更充实而幸福。

 

于是当人们过早、过多与盲目地享受生活,就可能面临今后生活的空虚与无聊。如有的人不好好学习,过早进入社会;得到的不能认真对待而不断追求;对他人与社会过多地索取而没有付出与责任等,这就就造成人们过多与过早地消耗掉生活的资源,虽然当时过得刺激、精彩,但持续性差。

相反,对现有的生活用心体会、对奢侈的吃穿玩乐人们暂不去追求、攀比,并更多地把时间用于学习与工作等,这样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情感与知识、也增进了自己的人缘与地位而为今后的生活创造了条件,即幸福的储蓄。

但是,我们也不能为了今后的生活而过于艰辛,以至于损害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健康,这也是一个储蓄与享受需要兼顾的问题。

生活的最大浪费在于人的成长初期,由于他们对家庭等优越条件所带来的、或者说与生俱来的奢侈生活缺少感受能力,故在没有幸福感的情况下消耗了太多的生活资源。

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他们走上独立的社会生活,脱离优越的生活环境,由于对生活的要求太高与对付生活的不确定性承受能力低而遭遇失败与失去的机会就大。

相反对于家庭条件差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严谨、独立性强,自然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失败与不确定性就少。同时他们从小生活简朴,因而成长后可选择、追求的生活多,他们就更从社会与一事物中获得更多的满足与幸福。

 

因而,一个理想的生活应是:他有从无到有的社会地位,有从小到多的财富,又有在追求中获得不断丰富的情感与知识而能从某一固定的生活对象中找到持续的意义与乐趣,这样他们的生活就将充实而有更大的幸福感。

于是,作为富裕家庭的子女,就面临一个很好的储蓄机会与必要,如果能让他们有目的地过节俭些、吃一些苦,而把其优越的条件用在发展与情感的培养上而不是盲目的享受与宠爱,这就把家庭优越性利用到了最有意义的地方,即生活的“投资”与储蓄上。

因此,优越的生活对人们的即是有利的,也可能不利,关健在于如何对待与安排,此时懂得幸福的储蓄就很重要。

同样,作为社会来说,也应把每个人的健康与学习成长作为一项义务与责任来完成,因为这是最有深刻与广泛意义的投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