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古神话是华夏古老文化

 水西公主 2012-06-19


作者:马卉欣  文章来源:桐柏网  更新时间:2006-2-6 9:26:01 进入论坛

 

 

                    盘古神话是华夏古老文化
                          马卉欣

                          (一)

    古籍《左传》、《史记》等书文中都没有明确的将盘古列在其中。仅此,可以说这些资料并不能代替华夏的全部历史。因为一个作者的所处范围有限,他所掌握的社会信息量也有限,作品素材口味也各有选择,于是,作者笔下并不是全部历史。比如说,现在的一个作者要写文化革命运动的全过程,也难在笔下完全容进文化革命发生过的全部事情。即便是大的事件,也难包容无余。写抗日战争历史体裁的作品,也难把个个英雄人物的重要事端都写进书里。
                              (二)

    盘古神话产生于非常久远原始文化时期,它的产生有着深遂的历史背景。当人类进入山顶洞文化时期,人的脑髓发达得多,脑量达到1300—1500毫升。思维能力也显著增强。由于思维能力的增强,山顶洞人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了灵魂不灭的观念。神话思维开始萌动。距今34000年。
    在距今16000年至10000年的时候,有个相当长洪水时期,结束了洞穴社会,人们在船上度日,灾难几乎吞噬了人类。灾难结束后,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全新世时期的新石器文化初期,原人在几千年的大洪水过后的文化大回顾阶段,对原人生活进行了深深的回忆,神话在遗民中繁荣起来,龙图腾、盘古兄妹婚,盘古战洪水和伏羲神话,以及追溯远古原人生活的其它神话开始出现。用原始思维产生了文字的雏形,在图画字的基础上增添了更浓的文化色彩,口头传递的社会信息,也成了文学之母,凭着对世间各类不理解现象的解释,并凭着自身的感受,试图揭开大自然之谜,揭开宇宙和人类起源、人类生存之谜。
    对这10000年的时期推算,是根据郭沫若等著名学者对甲骨文中“盘”字多种写法的确认,再根据源于中国又在世界上多次出现的“十”字崇拜之“十”字的原始涵义而解读的铜器符号,(见《盘古学启论》第11页)这个图画字反映出的就是最早祖先盘古的神圣符号。这个符号就是盘古的名号,是在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个名号。
裴李岗文化时期,盘古和龙图腾神话,宇宙开辟神话均已成熟。
盘古神话成熟的地域,就在神农部落,就在桐柏山南北两侧。
    西周末年,朝中混乱。大概在公元前841年左右,相当一部分人在分裂的王室成员率领下,逃到豫南地带。这部人在这里接受了盘古神话,随后的民族迁徙,把盘古神话带向南方,带向各地。用民俗学家费孝通的话说,苗瑶系各族就是从这一带南迁的。
   “盘古神话一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就象藤蔓植物种子的撒播似的,到处繁衍滋生,历时愈久而愈繁。不论是在汉族地区或是少数民族地区,都可以觅到这位神州英雄的遗踪。他的踪迹所至,形成了山川风物,习俗民情,图腾崇拜,祖先信仰,等等。其覆盖面积之广大,影响之深远,自有神话以来,还没有任何一种神话足以伦比的”。这段话是原中国神话学会主席、中国神话学大师、国际知名学者袁珂先生为上海文艺出版社《盘古之神》一书作序中的一段论述。
盘古神话包括的内容中,时间跨度大,类目齐全。时间跨度约有近300万年,从开天辟地,到距今1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容的类目包括了应有尽有的内容。
    然而,100多年来,盘古却受到质疑。清末一个官员叫夏穗卿,出国考察归来,辛亥革命使清亡国了,他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研究历史时,只发现有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记》上有盘古,而先秦著作里面无盘古名号。其实,周初太公望《六韬》里有盘古名号,他无发现。于是他在著书时就把盘古拉下马了。从此,学界开始怀疑我们这则祖先开辟神话的民族性了。连郭沫若、茅盾、闻一多、顾颉刚、范文澜,都对盘古的渊源参与了争论,就连我们的袁珂大师也对盘古发表过几种见解。归纳起来,有西方传入说,北美、北欧传入说,还有巴比伦传入说,还有南方少数民族说,当然有中原说。盘古名号来源伏羲,盘古就是盘瓠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终无定论。
    他们的研究为什么不了了之呢?归根结底是个民族性和科学性的问题,也有个方法问题。如果是坚持民族性和科学性,再把书斋和田园结合起来,用这个方法来进行考证,恐怕这个问题早就解决,用不着我辈来操心!
                                (三)

    盘古神话的西来说观点,冲击着华夏远古文化的存在。于是,很有必要将盘古神话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盘古神话西来说之观点来一个比较研究,以求公正。
    人类学、社会学、史学、民族学、语言学、民间文学的学理和资料足以证明:盘古神话产生于中国的中原地带。它的丰富内容反映了黄淮、江淮地域古老的文化风貌,歌颂盘古开创精神和无私无畏的原始神话,正是歌颂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极其辉煌的一章。
我们研究中国神话,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的情况,但不否认中西文化交往曾相互产生过作用。还应该指出的是,外国文化中的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国,而又何时传入中国等等。诸如此类问题,我们要弄清楚,不能随心所欲,不讲事实,根据不充分就妄加评论。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情况来看,外国文化传入中国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印度文化的传入,主要是印度佛教的传入,它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最后为华夏文化所吸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变化;第二次是从17世纪(明中叶以后)西方文明的传入,开始主要是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传人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第三次外来文明传入中国的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如果说中国盘古神话受到印度影响,其根据是不确切的。“外来说”者当然没有顾及中国民间的原始神话,也没有办法知道华夏古字、古画中的盘古记载及其内涵。但作为学者,应该知道公元194年益州(今成都)石刻中已有盘古图象存在。也应知道西周太公望《六韬·大明》书中有盘古名号。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民间就把佛经内的神话改成盘古神话了!何况,益州石刻中,盘古的一边,还有老子的画像。如盘古是依印度佛经神话所化,那不是说盘古神话符合了佛教之意?道教能将来源于佛教的“盘古”与老子混为一谈吗?!不会。那时的社会远远没有具备佛道合一的条件。更何况,道教还崇盘古的元始天尊,列为三清之首,老子才为之三,玉皇天尊为二。
言盘古神话受印度佛经影响而成,不对。一是,言者不了解中原神话在内的中原远古文化;二是,言者没顾及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情况和佛教在神话中的反映;三是,言者没把中印文化的交往历史搞清楚。中印文化交流不能仅限于佛教的传入。早在殷商之时,中国羌人进入中亚,同时也进入印度北部。公元前六至五世纪,中国的丝绸传入希腊以前,中国人已进入北印度。印度贵族的服饰也有中国丝绸的光彩。往后,交往更为频繁。
民族迁徙,仅是文化的单项传播,而经济往来,势必造成文化艺术的双项对流。此言,可有一例证实。印度神话中有一女神,《梵和大辞典》作“乌摩”,中国古代译梵典汉译家译为“乌母”。从神性、神貌、神名却明显地照搬了中国神话中的女神“王母”。
北欧神话的奥定杀死伊米尔,用伊米尔的尸体化生。此说何时传入中国呢?最早不过18世纪。在时间上,排除了“渗入”盘古神话的可能。北欧的奥定杀死伊米尔,又用其尸体化生神话,和盘古神话的内容之区别也很大。盘古是自然规律的运转而死,又自身化生。
就这则神话产生的时间而言,是在铁器时代以后,还与基督教关联。而基督教《创世纪》和《圣经》说的人祖是亚当、夏娃。而亚当、夏娃被上帝耶和华造出的时间,据英国爱尔兰大主教厄谢尔,用牛津大学约翰学院的日历推算,距今还不足6000年。当然这是英国近代神学家办的事!照这样,起码这则神话产生的年代,不在基督教产生之前,也不会产生在铁器时代往前。
再看巴比伦神话,马杜克杀死了深渊巨龙,用其尸体造成天地。而希腊神话呢,爱莱浦司创造人,再以箭入他心。让他生出花草和鸟兽。从这些神话的故事中,不难看出神话与神话之间,容易雷同。同样环境,同样时代,不同地方的原人会不约而同地创造出大同小异的神话,其原因是他们的观察对象和原始思维方式基本相同,而出现了多元表层形态的大相一致。
为了澄清盘古神话的渊源,看看盘古之名传得远了而出名,还是我们将外国人的名改成了中国名,再举一则明代人写盘古的故事。中国的明代时期,有一人叫马欢,在《瀛涯胜览·锡兰国》中写道:
王居之侧,有一大山《Adams    peak》,侵云高耸,山顶有人脚迹一个,入石深二尺,长八尺余,云人祖阿聃(Adam )圣人,即盘古之足迹也。
马欢这段话,并不能说明盘古之名等同于印度的创世大神。况,文中还有值得商讨的地方。一,阿聃一名来自《外道小乘涅磐论》。而印度佛教所言“外道”。“六师”乃指与佛教主张不同的六派代表人物,其学说称“外道六师”,“九十六种外道”也是指的与佛教主张不同的教派之综称。就盘古之名早有出现这个事实来说,与产生在佛教产生后才有的神话,二者不会有什么联系,更不会与外道之说相混。况,作者为阿聃标的外语字母,正与《圣经》亚当的英语字母绝对相同。
这段话是不是马欢书中原文,值得怀疑。即便是,也无有证实二者等同的参考价值。盘古不能等于印度创世大神的理由之二,马欢书中说的特大足迹,如与盘古联系,也不勉强。因为人类早期无国界,原始祖先四方为家。云南哀牢山的苦聪人中,就有盘古在哀牢山云游的传说。那里距南亚的锡兰较近,出现这样的传说不足为奇。
还有,当代有一学者,怎么会“准确”列出了一条盘古自巴比伦产生,向东流传到印度,演变成梵天的故事,梵天故事又经我国西南,于东汉中叶传至中国,演变成了盘古故事。这不是一个学者的研究成果。这和清末的丁谦一样,替外国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之错误观点在说话。丁谦说过,中国为巴克民族,巴克乃盘古转音。中国人谓盘古氏开天辟地,未免失实,而盘古氏为中国始迁祖(见柳怡微《中国文化史》上册第5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88年)。
那样学者,是不是接受了丁谦之说,而又发挥成了一条“起源”路线?“路线”中的“西南”,则是根据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流传有盘古神话而成,而作者却没拿西南少数民族特点的盘古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再之,所谓的“起源”,流传到中国的时间,被说为东汉中叶的时间,这仅是迎合了一般人认为盘古入籍的时间。
于是,清末丁谦的《中国人种从来考》,和持此观点学者的有关盘古西方说之观点,应该认为是根据不充分,或说是没有根据的。早几年,何新先生在《报日人民》发表的《孤独与挑战》一文中有几句话,说是非常准确,为中华民族说了公道话。他说要“珍爱我们民族的全部历史”,“无法接受西方文明的中心论,也无法欣赏某些西方人对中国人明显具有的那种种族和文化优越感。”
有学者说,中国神话仅仅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外国神话着重反映人与自然的矛盾。可以不翻阅资料,随笔就可点出几个中国神话中反映人与自然的矛盾。《愚公移山》不就是讲的人与自然进行不懈斗争的神话吗?《后羿射日》不就是一则抗旱的设想神话吗!《夸父追日》不就是一篇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神话吗!《大禹治水》、《女娲补天》不就是人和自然冲突的神话吗?!多。盘古神话呢,反映人与自然的矛盾倒是主题。他从生到死,以至他的灵魂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
神话与神话之间,因原人所处环境相同,时代相同,观察方法及思维方法相同,其内容相似,甚至雷同,这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某些国外神话酷似中国神话,我们也不能说外国人采用了中国的神话素材。反过来,也不应盲目地说中国人的早期社会祖先抄袭了外国晚期社会产生的神话。
盘古神话的基本因子及萌芽神话,应该最早出现在山顶洞人时期一神人手拿石斧之象,也更早地出现在古字和古画之中。
盘古神话中的盘古是生物进化而成的超人为原形,奥定和伊米尔之间是神间的交战,奥杀死伊,让伊尸化成人。这也明显区别,两者各异。
中国盘古神话的和外国创世神话比较,中国盘古神话吸收、创造、传播了原人的哲学观。天、地、人一体之说,极融洽地表现在神话、哲学、天文、地理、文字、古画等文化现象中。人在天和地之间的功能显赫,能顶天立地。神话中的天公、地母,人祖又对道德、宗教、政权产生影响,形成难以变更的观念。
中国人好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来显示办事一定要办到底的决心,就是我们各族人民不畏艰难,效法祖先开天辟地精神的生动体现。
至今,整个华人圈里的中国人还保留着强烈的“寻根”观念,不论办什么事都要追根溯源,以见到庐山真面目方可罢休。这是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民族寻根意识,讲求真知的德性所在。这就是说明盘古这个神话人物是在神州大地土生土长起来的。
中国的原始盘古神话与外国创世神话还有信仰上的区别。外国神话说是上帝创造一切,而中国原始创世神话是在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上,人类创造了一切。这是重大区别。
外国创世神话主张人要服从上旨意,不能有任何叛逆心理和行动;而盘古神话则有反抗上天,反抗龙王、反抗邪恶的诸多故事,反映出中国人的老祖先在开创新路的征途中,是无所畏惧的。
囊括黄淮、江淮地域的中原大地,盘古神话与山川形胜紧紧相连,访大江南北及云贵川各地,皆奉盘古为开天辟地之祖;山、祠、庙、俗号皆冠名盘古为荣也;满、蒙及及“鲜、卑”也尊称人类之祖乃天王也。
在盘古神话与外国创世神话的比较中,外国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作参考;他们对原始零碎、散乱的神话片断进行重构的方法,我们也可仿效。但是,我们一定要珍爱我们民族的全部历史。如运用科学比较研究法,用得分寸恰当,重构之金线将一串串宝珠连结如一。笔者相信,学术界老、中、青三代人的合心同力,21世纪将是中国的神话世纪。
黄河是从巴颜喀拉山流出的乳汁;淮河是盘古躺卧之后,血化而成;长江是唐古拉山神颜沱沱河倒进的琼浆……江河方古,何虚何空?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不是要否定其它外来民族的文化,反而应该吸取长处。但硬把自己的祖先说得一无是处。还把自己的“东西”说成是通过偷梁换柱行窃而来,就不公正了。
盘古神话是我们民族最早的精神产品,有人仅用两句话来否定,是否定不了的。

(四)

盘古神话由于流传时间较长,我国又无系统整理,所以灾难重重。在研究中我国的有些学者,仅站在民族性的观点上不用科学的观点去研究神话与神话之间关系,出现了神话人物的错位现象,这也影响了盘古神话的远古性。比如说:有学者说,盘古是盘瓠演变来的,还说,盘古就是伏羲演变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高辛王以后的盘瓠和火德王以后的伏羲以前根本就没有盘古神话,那么华夏先民何以说有远古文化呢?
按盘古学之说,“盘”字是对相当于近300万年的一个时期的浓缩;是对原人生活环境的写照;“古”字是原人的信仰。
盘瓠之“盘”呢?是个器皿。其字和音,都是从“盘古”那个“盘”上借来的。“盘古”的“盘”,是人的立根之处,供人住休;盘瓠的盘,是存食之处,供人吃用。
这段话,则是首先解决“二盘”之姓氏的内涵。说明二盘有别。
由于西北民族到中原在盘古信仰之部落与当地土著混居,盘瓠的崇拜者吸收了盘古大神为本族的创世大神,又将盘瓠列为族源之神。这就是现在的南方部分居民“二盘同奉”之内情。
向南迁徒,不是哪一个族的事情,而是各氏族都有行动。在中原信仰盘古的居民中,有人迁至南方时,因为远离盘瓠的部族,那就不会受其影响,还是盘古一神为创世之祖。
西北民族到中原居住,有人没和当地居民混居,就不会受盘古信仰的影响。他们南迁之后,仍把盘瓠当作惟一崇拜对象。
盘瓠神话和盘古神话产生的年代,有明显的区别。
盘古神话产生在旧石器文化时期的晚期,成熟于新石器文化时期的早期,反映了血缘家族为特征的母系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原桐柏山盘古神话中盘古奶、盘古兄妹、盘古夫妇、女娲、王母、太元玉女等名号的女神,都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
盘瓠神话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的晚期。1、高辛王将爱女许给杀敌的有功者,从主角的高辛王到“许婚”一事,都把盘瓠神话产生的时期给确定了。这是无可非议的。2、对偶婚,在历史上也有时间概念。从高辛王与高夫人的婚姻关系,到盘瓠与公主配婚,都说明社会已从血缘家庭转到了对偶婚。而盘瓠和公主婚的六男六女的婚配,当然还是血缘婚。这只能说明,他们向南开拓疆土的特殊情况下,虽然社会进步了,但这是又出现了婚姻制度的倒退。旧制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残留于进步了的社会之中的。
有学者说,瓠和古在汉语言中是近音,两个字只差一个声母。这是人们把“瓠”念讹,错念成“古”而已。
应该说,这个说法不正确。因为“瓠”和“古”都是汉字,又是读的汉音,而苗瑶民族神话中讲到的“盘古”和“盘瓠”也都是汉音读法。贵州省民间文学资料中,有一份苗、汉文对照的开辟神话,其中“盘古”二字的字母为:paangf    gux,其它处不显盘字,而多处出现古字。“古”字的苗语发音为四种,拼音后分别译成:老、娘、妞、捏。
盘古和盘瓠这四个字是汉字,那么在畲、苗、瑶三族语言中的盘子、瓠、狗、盘瓠王、盘古王的原有发音是什么呢?如果这几个族对盘古、盘瓠的发音和汉族一样,为什么其它语言不同,惟此相象呢!由此可见,“盘古”二字完全是各族文化交往的结果,不是因韵母相同,而念转音。这种问题的存在,是由于魏、晋以来的某些史家,不加区分,不讲历史,根据表面上的信仰现象随意撰文,给“疑古者”留下了空隙而造成的。
我们再谈一下盘瓠的“瓠”和盘古的“古”字,从中看看有无区别。
瓠,是一种似瓜的蔬菜。果实细长,圆筒形。嫩可食,瓠老,皮坚硬;除肉瓤后,可做盛装种子的器具;如仅用硬壳的头端,可作酒器,也可作盛物之小盖儿。盘瓠神话中,高夫人头痛不愈,从耳中掏出一条金虫,放在盘中,就是用这种瓠的一端作盖儿。这条金虫,就是在这个“盘”和“瓠”内,变为一犬。这条犬为主效劳,噙来敌首,而得与三公主婚配……。
而古呢,郑注《尚书》曰,稽古为同天。逸周书天为古,地为久。意为“古”从天来。盘古学推断,“古”字中的“十”乃上神自天而降之象,双腿紧并,双臂平伸既为“十”象,与天干中的“十”正相合意(甲骨文念“十”为甲),天干之首也。
“古”字下方的“口”,乃至大地之方形之象,天圆地方嘛!按原人的神话思维讲,天上下来第一个祖先大神的时候,是距今最久远的时候,意为“古”也。
古和瓠字,各不相干。
盘瓠神话的最先笔录者是操汉语的人,还是懂汉语的畲、瑶、苗的学者又到本族去记录?还没有学者能搞清楚。在研究“二盘”是否属近音、转音而混淆是非的时候,必须用多学科的手段,“诊断”神话中由于语言有误而产生的毛病。
初步查明,南方民族神话里的神名有两种。一是本族语的神名,如瑶族的密洛陀、波怀波;苗族的府方、剖帕、修狃、火耐;壮族有姆洛甲、布洛陀等等出现在南方民族的神话中。第二种汉语神名的盘古出现在盘瓠神话中,民间二神同立就是一例。其它族神话也有二神同立之现象。这是各族团结的象征,是文化交融的产物。根本说不上是转音或演化而成。
认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两盘”关系,不仅是为了纠正神话人物的错位现象,使其各归其位,则根本上是证明中华民族远古文化之正品的原貌。
我们民族祖先,真的没有创造过创世神话?盘古就是盘古,事实不会同意“演化而来”的说法,更不同意“西方传来”之观点。
如果我们不把“两盘”分清,“中国可能是主要的古代文明古国中,惟一没有真正创世神话的国家”。
盘古和伏羲的关系又是怎样呢?
(1)出生不同。盘古出生有两说:一是《三五历纪》曰盘古出于鸡子之中:一是桐柏山盘古神话说出生于天上龙蛋里。伏羲出生于华胥国。“大迹出雷泽,生伏牺”。《见〈太平御览〉“帝女游于华胥之渊,感蛇而孕,十三年生疱牺”。(路史·后纪一)》。(2)“职称”不一。盘古是中华民族创世大神:伏羲是中华文明之始祖。(3)功绩不一。盘古的功绩是开天辟地,营造万物:伏羲的功绩是象天法地,文明治世。(4)传说不同。盘古神话之内容包括有天天创世神话和洪水遗民神话;伏羲神话仅有洪水遗民、人类再生的内容。(5)二者的关系。中原盘古神话说盘古兄妹是盘古夫妻的子女;盘古爷和盘古奶就是指的盘古和女娲。而有的南方盘古神话则说,伏羲和女娲是盘古的后代。毕竟二者都是神话人物,应承认二者各自在我国神话史上都有自己合适的地位。神话人物的地位是历史确定的,典籍、口碑、人类发展史、民族发展史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武器才是确定神话人物地位的可靠依据。不能单凭“推”,凭“疑”。
据河南省淮阳县研究资料而说,伏羲今有7000岁。出身年月就在7000年左右。依我看7000年这个数字是伏羲神话定型的年代,而不是距今7000岁。据《易稽览图》说,伏羲到秦是63612年。这个数字用于伏羲年龄虽耸人听闻,但这是学术研究的一个课题。无论7000年或说6万多岁,都极大地区别于盘古神话的年龄说。
在盘古学立论的研究中,用甲骨文、古刻字画、以及一百多年前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关于“中国有个盘古时期”的说法相互印证,就可用神话思维来判断这两位神话人物的位置。可以这样说,由于盘古灵魂不灭,在距今1万年前的大洪水后期,人类处于灭绝的关头,盘古的灵魂再现了。伏羲就是盘古精神化成的又一位创世大神。伏羲业绩大成以后,人类结束了盘古创世的艰难时期,进入全新世的新石器时代。

(五)

解答盘古神话与西南少数民族兄妹婚,也是证实盘古神话是华夏远古文化的证词。
神话中的《兄妹婚》现象,不仅是西南有。人类在原始社会两个时期有兄妹婚之事,这是社会发展之必然。
(1)大概在距今2万年左右,杂婚、群婚制被淘汰,社会进入了班辈婚之阶段。尽管有学者说,本氏族部落内不准通婚。但这仅限于对近代仍处在原始社会的居民调查做出的结论。绝大部分资料证明,杂婚社会以后的原始氏族部落里,不准与外部落成员有婚姻关系,只允许本氏族部落里同辈之间同婚,这叫“班辈婚”。其原因是洞穴社会的人与外人的接触、了解有限,与外部落人通婚乃属少数,只好本部落通婚。社会发展了,原始人已初步认识了通婚和健康、通婚与文明的关系,就产生了同辈之间才可通婚的制度。班辈婚附合史学、社会学和神话学所要阐明的发展规律。这是原始社会“进步累积”和“取代累积”的史料信息。
(2)在距今1万年以前的几千年里,人类遇见罕见洪灾,结束了洞穴生活,编竹筏水上度日,人类几乎灭绝,各地仅存无几。这又是一段兄妹婚时期。这种神话的成熟,大概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属洪水遗民神话。也是人们对洪水社会的口碑记载。
这两个阶段的兄妹婚事象,是人类历史之必然,是正常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兄妹婚被人们认为不能保留,才逐步被抛弃。因为兄妹婚中“兄妹”的概念,不仅是同辈、同年龄层,还包括了同父同母的兄妹。
这类早期神话和洪水遗民神话,各地都有。南方有,西南有,中原也有。具体到桐柏也有。以往,学者们发掘的中原兄妹婚神话较少,很难影响学术界。20世纪70年代末期,民间文学的普查,搜集工作空前规模地在民间展开,神话活化石得以闪光。“盘古兄妹”、“盘古姐弟”、“伏羲兄妹”、“姐弟俩”、“兄妹俩”、“人祖爷和人祖奶”、《鹿鸭媒》、《猴子媒》等口碑神话相继问世。这些神话,为什么原来没被学者重视呢?抗日战争以前,学者们多在书斋里寻找古籍里的资料信息,很少民间采风。抗日战争一爆发,国民政府据于形势,强调边疆开发和边政研究,西南边疆成了全国学术文化的中心。抗战的西南,图书资料匮乏,学者们走出书斋,投身民间。此间他们得到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财宝。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珍品进入文学殿堂迈出了一步。在诸多的学者中,以闻一多的研究成果最为卓著,对后来者影响较大。
如果在那个同时,中原有机遇的话,这些兄妹婚资料,同样会及早走出民间,进入学术界,得以认正。
其实,中原产生的这类神话早在南北朝梁人任昉笔下就留有信息,说是“古说”、“先儒说”、“秦汉间俗说”。只是有的学者,没有对这几说给予接近事实的评判。
西南少数民族的兄妹婚神话,入籍也不早。《华阳国志》里只记载有竹王神话,没有伏羲兄妹神话,可见,魏、晋以前,苗、瑶族并没有把伏羲兄妹再造人类的神话作为本氏族起源的神话。竹王才是氏族起源的始祖。而把伏羲兄妹当作氏族起源的神话,只是在魏、晋时代以后。一般的少数民族都说有了兄妹婚。而兄妹婚同时繁衍了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这类神话说明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是一条根,一个祖;还说明这类神话是产生在氏族的时期,不可能是开辟型的。
各民族的兄妹婚神话,都是自创的产物。因为都经过那个灾难的洪水期。都有遗民再造世界的社会阶段。神话的创造是共同的,影响是相互的。由此而言,不能把盘古神话说成是从西南少数民族兄妹婚神话演化而成。
从民族学的资料中可说证明,西南少数民族先民的老家原在中原,通过战争和民族迁徙,这些弟兄才从中原逐步迁向南方,迁向西南。

(六)

炎黄联盟使黄帝王朝成为威振亚细亚的一个以龙为图腾的强盛民族。“炎帝征战梅山岭”,使南北之间相串一起。当五帝中的第四、第五帝的尧、舜,加上禹时的社会,较前有重大发展,部族不断变化,不断重合,中原南部的居民被迫逃的,强令迁的,大部南徙,“叛入南海”(见《山海经》郭璞注)。南海,当时指洞庭湖。也有分到西北去的。桐柏山这一带居民,至今还有“能往南搬一千,不往北挪一砖”的说法。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都有黄淮间的居民和民族大量向南迁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五十万大军征古岭南,设郡安家,北方和中原文化再度南下。
尽管南方河姆渡和马家滨文化与中原仰韶文化基本相同,显示出较高的文化程度,但由于山多林深,地广人稀,一直到公元三世纪,南中国还有大片蛮荒,直到公元前4世纪,战事频乱,民族分裂,中原人仍在南迁,定居在五岭山系周围,现在讲“客家话”的那部分人既是。公元9世纪的五代十国期间,军阀混战,中原人民不聊生,再次南迁。12世纪,金帝席卷中原,北宋大举南移……
从上古到近代,北方人群中有南方人,南方居民中也有北方人。战争与其它活动,特别是天灾,就象几把大勺子搅来搅去一样,我们民族之间,各自时东时西,今南明北,真是你我难分。相貌好分吗?语言系别好辨吗?这氏族血脉里流动有其它族的血液吗?民族的划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事情。你我现在是天各一方,有不同的信仰。当初,我们都是一个部族,一个祖先!人发展到多的时候,事情复杂了,就一分为二,一个氏族,变成两个氏族,两个氏族又变为三个氏族,或三个氏族又变成一个氏族,分分合合,或合合再分。谁难保证氏族不分,分后又不合呢?分化与组合,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民族发展的规律。如谁能率动人马,另立新氏族,占据新地盘,谁就是这个族开天辟地创大业之祖先。这就是盘古神话在各族中千古如一传承的内在基因。
据史学家研究,苗瑶系各族就是从这一地区南徙的。广西《过山榜》说:“开天盘古出世住东京道”(注:东京道。宋时,全国设十道。其中有河南道,治今开封。因开封古称东京,故有东京道之别称)。畲族人有家谱写着,畲民老家在汝南、南阳。这都证明,苗瑶系是中原居民的一部分。就像分家远行的弟兄一样,以往是一家。研究盘古神话,就要研究现代民族状况的过去,才知道盘古神话的现代流传状况和过去产生的发源地。
从地理上讲,地处中央的神话发源地,通往交往、战争、灾荒、迁徙把盘古神话和盘古精神带往各地各部落的说法是合情的。
原来从这个区域外徙的居民,留在原区域的居民和他们重新融合在一起的其它居民,共同传承了上古精神财富——盘古神话。
中华各民族间各自的发展与环太平洋文化资料证明,中国乃多元一体之格局的民族大家庭。诸多民族的形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最后崩溃,人们逐渐冲破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群体和地域关系的部落社会,并逐步成一个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基础的共同文体心理素质的群人结合体。在中国的诸多民族中,有个突出明显的特点,都说盘古是自己的祖先,都在艰苦条件下用盘古的开拓精神,激励本族人战胜困难,还把本族奋斗的成果,归功于盘古大神庇护的结果。
苗瑶系——
苗瑶系实为一族,初住中原,聚于晋、豫之地。约在秦汉以前,受天灾人祸的逼迫,逐渐向南迁徙。考古学家凌纯声认为“今之苗族为古代之髦。髦是由晋豫而迁巴蜀,巴蜀而迁湘黔”和“晋豫而迁巴黔,巴黔而迁越……而又黔中。”综观苗、瑶、畲三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的确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云南红河瑶族地区的农耕、风俗、语言词汇,都与江南畲族相通,风俗习惯、伦理和信仰观念大相径庭,其曲调亦很相近。这就说明苗瑶系原为一族之说是有根据的。费孝通先生在《民族社会对调查的尝试》一文中说:“我们可以……推想出一条民族迁徙的路线,很可能春秋时代的东夷中靠西南的一支的族名就是徐,他们生活在淮河和黄河之间,这一批人后来向长江流域移动,进入南岭山脉的那一部分可能 就是瑶;而南岭山脉向东,在江西、福建、浙江山区里和汉族结合的那一部分可能就是畲;另外一部曾定居住洞庭湖一带,后来进入湘西和贵州的一部分,可能就是苗”。西周以后,朝中混乱,王室成员率一部分人马迁居豫南的南阳、汝南和桐柏山往南一带。他们南徙后,还是苗族的成员。他们走到哪里,就把盘古神话带到哪里。
瑶族——
虽没带走很多的盘古神话故事内容,但他们对盘古非常崇拜,走到哪里,首先把盘古庙设到哪里祭拜。有房,设大庙;没房,设小庙;半间房子也行,没房了,一块石头也能写上盘古牌位。在任何艰难情况下,不忘祭祀盘古。
著名的《过山榜》和同类之榜,虽然很多榜文都记载有瑶族先民对盘古的信仰,但榜文保存盘古神话不多,却流传着盘古祖先的生活状况,也就是人类最早社会的生活状况。说是“先民吃败泥土”。这种说法与中原盘古神话形成一致。《盘古不听老牛劝》(也称“盘古分天地”)说,“盘古爷和盘古奶……饿了随地抓把泥,就能填饱肚子;渴了,脚下的水就能唱……”看来,瑶民之“先民吃泥土”的说法,和盘古祖先吃泥填肚的说法是一致的。
瑶族《过山榜》之中,有“淮河”、“河南”、“信阳县”、“五当山”、“被州”(被州地名不可考。疑是泌阳之“泌”的别写。“泌”曾有淮洲之说,因受过淮安郡管辖。因是迁徙中路过或是多代后人的追忆,几种地名混在一起,当属可能。)还有“湖北”、“长江”、“南京紫京山”(当为“南京紫荆山”)等与江北有关的地名。
从诸多的地名上看,他们为追求美好的生活,曾付出多少艰辛啊!因有信仰盘古之心理,途中遭大难时,不忘祈求盘古的保佑。传说,十二姓盘古子孙由北向广西迁徙中,江海拦路(注“江指长江,海指洞庭湖”),船受风浪袭击,半年船不能靠岸。危难中祈祷盘古祖先保佑。的确灵验,于十月十六日(农历)顺利到岸。他们就把该日当作感恩盘古王的节日,永久纪念。此外,他们还抬盘古像巡查庄嫁,还有“调盘王”的文艺活动。
苗族——
苗族神话中,不少都记载在《苗族古歌,开天辟地》里。其中,一、说明苗族与炎帝是祖裔关系;二、说明他们迁徙历程。
《苗族盘古形象》一歌,贵州织金县的《盘古》、《创造天地万物》、《盘古王》等,都称盘古是开天辟地的祖先。
畲族——
《狗皇歌》唱的是氏族的来源,但并不把盘古排除在外,先唱盘古,再唱盘瓠,二神同在。祭祀活动中的牌位,也是两块。盘古在上,盘瓠在二。口语中的“盘王”,包括的是盘古和盘瓠。
土家族——
《娄景记》开头是盘古神话的内容,从盘古开天,到伏羲再创人类,后神农治世。
土族——
《混饨周末》说的是土族原人的宇宙观和宗教活动中有盘古神话的内容。
壮族——
《盘古斗雷王》的故事在壮族广为流传;《盘古》的壮戏,在清朝就在舞台上公演;还有《盘古分食》的神话,都是壮汉文化交通的结果。
毛南族——
有《盘古的传说》、《盘和古》等篇神话,虽不是讲的开天辟地,但属洪水后再造人类的神话。
侗族——
《盘古儿子生九洲》一歌,用盘歌的形式,唱的27000年以来,盘古派九个儿子分坐天下的神话。
傈僳族——
《盘古造人》一篇神话,说盘古造人造了一茬又一茬。
布依族——
《日、月、星》、《十二个太阳》两篇,说的是盘古王死后,儿女找日月和盘古后代射日的神话。
仡佬族——
《天地、日月和气候》说盘古制太阳,太阳老君分气候的神话。
白族——
古老《点蔬菜》说,盘古兄妹一胎四子,观音给四子分天下,分四季。
白族人还在《木十伟》英雄前边加了个盘古与盘生。二盘死后,才有木十伟。
彝族——
《梅葛》、《查姆》中都有盘古造天造地和化身的廉洁。
拉祜族苦聪人——
苦聪人自称葫芦里走出的二人,是盘古两滴血滴化而成。这二人就是苦聪人的祖先。
如此等等,大家庭里的诸多民族,都知盘古是人类祖先,还称盘古是本族的祖先。这就充分说明,盘古是中华共祖之根。
盘古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塑造的神话人物,是一个理想的祖先大神的形象。他不是历史人物,也不是传说人物。他不是一躯人的肉体,而是人类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
不少兄弟民族的神话中说,葫芦、南瓜、肉蛋、肉团里出来12人、10人、100人个男女,后来分别成12对、或10对、100对夫妻。这些盘古子孙,后来成了不同的民族。
从民族史上看,炎黄二帝首次统一了各个部落,众多的图腾号统一在龙旗龙车下之后,中华民族总体格局形成。龙图腾神话和其它图腾神话交融一起,氏族社会的发展,民族分支、地域变更,我国成了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尽管族属不同,语言有别,但好多民族都称“盘古是我们的祖先”。可见,盘古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之根本。

(七)

盘古神话是华夏最古的文化乃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为的。仅凭某本古籍上有没有盘古来判断问题,是不科学的。学者们说,现在仍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神话,就是活化石。而化石是最古老的东西。专家们把口头神话称为活化石,就证明神话的古老。而桐柏山当地流传的盘古神话,就是最古老的神话,它有宇宙开辟神话的《盘古出世》、《混沌世界》和《盘古战鸿蒙》。这三篇挂帅的神话足以说明这里盘古神话的古老。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协授予全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一的曹衍玉老太太讲的《盘古爷盘古奶和野兽》说的盘古时期,人兽共生的场面,也是最古的一例,桐柏山民间和湘、桂边地区的瑶民的盘古神话说最初的先民有吃泥土的说法也是古老的见证。
总之,神话也有历史记载之意,而盘古神话记记载了华夏先民最古的创业历史,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曙光。中华民族之所以如此团结,与千古传承的盘古神话之根有根本牵连;为什么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如此丰厚,这是盘古文化世世代代扎根在民众泥土之中。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盘古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