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肥东一中高一级部 薛昌梅
2011年9月17日至19日这三天有幸在青岛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创新与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虽然学习紧张,但是值得的。听了王立华的《美丽的中国岗位》、徐振升老师的《教育就是收获感动:我与卓越班的故事》以及李凤遐老师的《用师爱成就学生和自己的精彩》,一系列的精彩讲座真让我受益非浅。他们所讲的一字一句深深地敲击着我的心,我不断地对照自己当班主任的一举一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班主任要用平常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种用心要求我们班主任不仅要用童心去理解童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不要用我们不经意的过激言行来对待学生,而且要求我们要理解、宽容、和接纳学生,即使学生犯了错,我们也要不离不弃,就像李凤遐老师所说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都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虽然李老师已经58岁高龄了,但她却拥有18岁的心态,始终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二、要做有智慧的班主任。
李凤遐老师讲课一开始,就表示要站着讲以表示对我们的尊重,这又是何等的让我敬佩和震撼!况且讲课期间不曾停下来去喝口水,她用她的激情和对工作的热爱演绎着她精彩的人生,她讲课的姿态和风格使我感动的同时也将使我终生难忘。李凤遐老师不愧为大师,开场之时就让人佩服,就与众不同;就会让人肃然起敬。由此,我在想,我们做班主任工作时,能不能也在初次接触时就能让学生敬佩?这就涉及到我们班主任是否有智慧的问题了。有智慧的班主任要善于利用每时每事来让学生折服;有智慧的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科任教师和家长的力量来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有智慧的班主任也要有灵活应变的思维能力;有智慧的班主任如何善待后进生等等,只有具备这些才能达到对学生教育的效果。
三、要做有“感”的班主任。
王立华老师从历史使命的高度提出重建科学的学校教育实践形态这一重要观点,接下来又从丰富的理论层面和具体可操作的层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我明确了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必须整体联动,共同推进,均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双强”和“双能”,才能培养出“大勇、大悟、大气”的“大才”。
王立华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提高成绩,而且在于呵护和哺育学生的心灵,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生活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如果一位教师从早到晚都是忙于教学工作,乃至于抽不出一点时间,或者舍不得抽调出一点时间来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成因,那么,“以人为本”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王老师和还和我们分享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娓娓道来,像一股和风,徐徐地吹过我的心田,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王老师让我对“现代班级”的内涵和它的构建、管理等全新的领域有了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给我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特别是王老师一再提到公民教育,其意义深远。
四、做个有故事的班主任,带个有故事的班级
徐振升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什么是一个有故事的班主任和一个有故事的班集体。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能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记忆。如何让孩子们金子一样的中学时光金子一样的走过。徐老师提出了三大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和自制教育。最好的道德教育就是感恩教育,一个有感恩之心得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真诚的人,幸福的人。我在想我们的教育要留给学生什么? 我们能否给学生一些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勇敢的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做一个幸福的人,感恩的人。所以我们要选择适当的载体来挑起德育的重担,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这次培训,让我接受到了更多更新的理念,这些理念将成为我教育的宝典,有了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的教育,鞭策我自己,我相信今后我的班主任工作会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