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墨江南

 临泉书屋 2012-06-20
 

 闲情偶寄

 张凌云

 初冬,赴南京出差。

 正是西风趋紧时节,偏又下起冷雨来。幸好事务已毕,可以返程了。高速公路上一路疾驰。雨越下越大,身上越来越凉。裹紧了外套,还是冷。冬日的萧瑟凄清,裹着寒意往骨子里钻。看看外面,听到窗外不断的哗哗声。

 我见到了一幅意想不到的风景。

 大团大团的水雾之间,依稀浮现出几幢黛瓦白墙。距离不远,也不近,感觉亦真,又亦幻。在这样的意境里,不太像实物,却颇有些描绘勾勒的味道。对了,这不像一张照片,却更像一幅画。一幅生在江南,长在黄昏的水墨画。

 这里是江南。是“千里烟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故乡。传统意义上的江南,代表着娇柔,优雅,或者甜美。提到雨,自然会以春雨为主。不过,那常是一种点缀,给多愁善感的江南笼上一层薄纱或妩媚而已,即便有感伤,也多是闲愁闺怨,动不了的是江南的本色。试想,面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佳景,还能持留多少历史沧桑感呢,怕都消融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式的陶醉欣赏了。江南春,江南春雨,差不多已定格成一道不可逾越的文化风景。

 可是,我没有想到,在这萧瑟的冬季,在这黄昏,在这瓢泼而下的冷雨中,我见到了比江

 南春雨更富有意味的画面。

 山水画以水墨为上,胜于青碧。水墨又以南派风格为佳,更重留白。倘喻成一幅水墨画,春雨江南图,就留白的效果而言,线条则嫌纤细,色调也嫌单薄勉强,不够逼真浓艳。原因其实简单。春雨是金贵的,带着矜持,在如丝如缕的飘洒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气氛容易营造,但多是点到为止,白茫茫水天一色的场景却少见。换言之,难以在水墨江南图上,留下酣畅淋漓的“留白”,这不免让人心存遗憾。

 不想,一场不期而遇的冬雨,让我有了更深的理解体悟。

 除了春是冬,而不是夏秋两季,更适合水墨江南的底色。夏雨固然气势坦荡,不会像春雨忸怩作态,但太透明,太奔放,加之夏天本身的炎燥气息,就会少了某种韵味。秋雨太伤感,不符合江南婉约却不失阳光的气质。冬雨倒好。江南的冬天,润泽疏朗,澹远迷离,厚重中透着水灵,令人回味并向往之。而冬天就自身而言,就像轴卷中的土黄,最大气,最深沉,最能代表时光的厚度和历史的长度,即便面对以秀媚轻灵著称的江南。

 何况是在黄昏。何况蒙上了一袭酣畅厚实的雨幕。所有的物象,都被最大程度地虚化了,除了朦胧的黛瓦白墙,除了交织的平林烟树。其他的一切,都笼罩在连绵不断的水雾层岚,准确地说,绝大多数都留了“白”。这,就是除了最基本的主题之外,能给人以无限遐思,无限瞭望的江南。

 幸甚,是偶遇而不是错过,让客居江南十几载的我,见到了心中最想见到的江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