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提防的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 自从头痛头晕门诊开诊以来,我惊讶的发现竟有这么多的贫血病人!其中不乏很多白细胞减少症。因为这种病人大多以头晕乏力起病而来就诊,经过查血确诊。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主要有化学物品、药物、感染、物理、疾病和遗传因素。其中化学物品及药物、感染,是引起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能不高度堤防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 临床资料显示,药源性血液病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0%,在药源性血液病中,粒细胞减少与缺乏占 40% 左右。白细胞减少症是指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 9/升。由于白细胞的成分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当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时,称为粒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低于 2×10 9/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0.5×10 9/升甚至消失,称为粒细胞缺乏症。此时,细菌可能在机体完全或基本丧失抵抗的状态下迅速扩散,甚至引发脓毒血症而导致死亡。 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主要药物有以下几种: ⑴抗肿瘤药;⑵解热镇痛药,如氨基比林、保太 松、阿司匹林、安乃近、布洛芬、吲哚美辛、炎痛喜康、对乙酰氨基酚等;⑶抗甲状腺药,如他巴唑、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卡比马唑等;⑷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柳氮磺胺吡啶、百炎净等;⑸抗生素,如氯霉素、合霉素、头孢菌素类、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喹诺酮类等;⑹吩噻嗪类安定药,如氯丙嗪、奋乃静等;⑺抗疟药,如氯喹、伯喹等;⑻磺脲类抗糖尿病 药,如优降糖等;⑼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等;⑽抗癫痫药,如密苏林、琥珀酰胺类等;⑾抗高血压药,如甲基多巴、利血平、卡托普利、普奈洛尔等;⑿H受体阻滞剂,如苯海拉明、扑尔敏、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⒀利尿药,如速尿等;⒁其他如别嘌呤醇、干扰素、铋剂、砷剂、青霉胺、左旋咪唑等。 合理应用消炎止痛等药物,是避免致粒细胞减少症的关键。例如:普通感冒和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如果症状不严重,即使不服药,一般5~7天也可痊愈。盲目用药弊多利少。患者在服用感冒药时,最好只服用一种抗感冒药。因为感冒药里面的药物成分有可能因重复而产生叠加,导致药物过量。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我国常用的复方制剂泰诺、白加黑、康得、克感敏、速效伤风胶囊等,都含有此成分。另外服用可能导致粒细胞减少和缺乏的药物时,一定要告知患者,加强血液学监测,定期检查血象,一旦发现白细胞不正常减少,应立即停用药物,及时就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