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患者年龄又在下降。门诊中有学龄期儿童、小学生发病,也有高考前几天发病的高三学生。”专家表示。 ○个案 高考生突遇耳聋 今年高考前的3天,广州天河区某学校一女生感觉耳鸣,左侧耳朵听不清声音,医师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并发现其听力损伤程度已达到了中度。因面临高考,医师给她开了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并嘱咐她高考完了之后马上过来就医。 今年5月,一个10岁的小学生周末上学习班时感觉到耳鸣,右耳听力下降,这种异常一直持续了两周,他才告诉家长。患儿家长带他就医,经检查发现为突发性耳聋,耳聋程度为轻中度,此时已经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好在经治疗后,小患者听力恢复水平不错。 年纪轻轻突然耳聋,是怎么回事呢?过度劳累惹的祸!“周末就让孩子好好休息,别带他去各种学习班了。当心孩子过度劳累,诱发突发性耳聋。”我国耳鼻喉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武警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常务所长杨伟炎教授近日告诫道。因为近10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患者年龄又在下降,门诊中有学龄期儿童、小学生发病,也有高考前几天发病的高三学生。他告诉记者,突发性耳聋相当于耳朵的中风,多是内耳血液供应障碍造成的,其诱因、治疗、高危人群都跟中风有相似之处。 出汗过多也“突聋” 大家可以把突发性耳聋当成“耳中风”,它的发病机制跟中风、心梗一样,为血管不通,且同样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烟酒不断都可造成血管不通;夏季若不注意喝水或蒸桑拿,人处于脱水状态会使血管流动变慢、停滞,使得血栓形成,堵塞血管,也是突发性耳聋的常见诱因。”杨伟炎教授表示。同样道理,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硬化等基础病的人为耳中风的高危人群。他认为,目前患者呈年轻化趋势跟现代人生活方式变化有关。 很多人认为耳聋跟噪音有关,杨伟炎教授解释道:“噪音确实可以造成耳聋,这属于声损伤聋,叫噪音性耳聋,跟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理不同;突发性耳聋是特殊刺激造成的血液供应问题,如一个人对着另一个人的耳朵大叫,被情人大力亲吻耳部……这类刺激均可造成内耳血管的痉挛,是有机会造成突聋的。” 自愈可能性低 单耳突聋要在一周内治 突发性耳聋会在数分钟、数小时内(必须在3天内)造成听力骤然下降,往往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有些患者主述睡一觉起来就听不见了,且多数患者为单只耳朵的耳聋,仅少数为两只耳朵聋。各患者听力下降的程度并不相同。 听力骤然下降,一定要及时就医!杨伟炎教授提醒道:“突发性耳聋跟心梗、中风同样紧急。心梗发病6小时内应抓紧急救,突发性耳聋若能在一周内就医,七成患者可明显好转,听力能恢复到接近原来的水平,但能全部恢复的不到50%;若耽误治疗,一周后疗效明显下降,听力不能恢复的概率显著增加。” 有人认为耳聋是“上火”,好好休息,过两天就能好。杨教授告诫患者千万别存有侥幸心理,“自愈机会确实有,但不多,就如心梗的早期症状为心绞痛,不是躺下来睡一觉就会没事的”。 信息时报记者 徐姗 通讯员 肖金 |
|
来自: 東泰山人 > 《家庭医学\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