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抚顺——永陵

 水蛇妖 2012-06-20
2008-9-27 13:47:08
作者:晴雨诺言

清永陵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起连山脚下,是努尔哈赤远祖,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叔父的陵园,可称的上是清代皇家的祖坟。永陵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前建在盛京的3座祖陵之一,是“盛京三陵”之首。里面有努尔哈赤祖先的4座陵墓和两座陪葬墓,是中国清朝皇家陵寝中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既具备中国皇家陵寝的传统格局,又保持了清朝先世女真族以及满族文化的本来面貌,是满族文化特色最浓郁的帝王陵寝建筑群,同清朝其他皇家陵寝有着显著的区别,具有明清其他皇家陵寝所没有的文化底蕴。永陵满语称“恩特和莫蒙安”,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始建于1598年,清天聪8年(1634年)称兴京陵,顺治16年(1659年)尊为永陵。

陵寝占地约1.8万平方米分前后三进院落,院内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四部分组成。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体系完整的封建帝王陵寝。建筑群以“八景”、“八绝”称奇,既继承了汉族文化特点又体现了满族风韵。永陵是著名的清初关外三陵之首(另外二陵是座落在沈阳的福陵和昭陵)。也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寝建筑群。它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和满族艺术风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肇祖孟特穆:清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明洪武十七年袭父职成为“万户”。1405年接受明朝招抚,官授建州卫指挥使。1433年晋为建州左卫都督,同年遭受叛军袭击而遇难,尸骨葬在朝鲜会宁府。他在艰苦环境中投靠明朝以图生存,为建州左卫后来的崛起做出了贡献。

顺治追尊其为肇祖原皇帝。兴祖福满:承袭父职任建州左卫都督,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祖父。其为后来清朝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1648年,被顺治帝追尊为兴祖直皇帝。景祖觉昌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父。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率长子礼敦剪除称霸一时的硕色纳、加虎两个部族,使建州左卫站稳了脚跟,他的后代子孙又使这里成为龙兴圣地。1648年,顺治帝追尊他为景祖翼皇帝。显祖塔克世:景祖觉昌安第四子,清太祖努尔哈赤生父。1574年因协助明军剿灭建州女真名酋王杲有功,授职建州左卫指挥。1583年,在古勒山之战中与其父觉昌安同时遇难。1648年,顺治帝追尊其为显祖宣皇帝。永陵,一方面吸收了中原帝陵中从秦汉到唐宋以来,前设享殿,后为宝顶、玄宫,周以方垣,陵前开神道,均衡对称的陵寝体制,又继承吸收了南京明孝陵开创的前有方形院落,后有圆形宝城的建筑特色与规制。

第一,开创了清朝帝陵的建陵制度。清朝帝王陵寝与中国明朝以前历代皇家陵寝制度的重要区别在于形成了“昭穆相同的兆葬之制”,即入关后的帝王大体隔代分葬东、西两陵,这种制度起源于清永陵。第二,具有独特的陵寝建筑规制。清永陵是中国明清皇家陵寝中微缩的精品。宝顶是在地面上封土的小小坟丘,下有墓圹而无地宫,这在中国皇家陵寝中极为罕见。另外,永陵4座牌楼直线排列,四帝陵和两陪葬墓共处于一座陵中,形成帝系子孙、君臣共葬一陵的特殊规制,这在中国明清帝王陵寝中也是独一无二。第三,保持了中国少数民族原始的文化传统。其始终保持了满族传统文化个性。陵寝正门及东西侧门设对开的木栅栏门,这是满族先世“树栅为寨”的民俗遗风,在中国帝王陵中仅此一例;同时,只有清永陵保存了满族先世的土坟宝顶和子孙死后团聚一处的家庭坟院传统。

列入标准:1.清永陵最突出地代表了女真族及清初满族的丧葬习俗和陵寝建筑规制,又多方面吸收了汉族的建筑艺术与文化理念,并给以后清朝陵寝的规划布局以持久的影响,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二条标准。2.是清王朝统一中国前的历史见证,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三条标准。3.是最具特色又最有成就的满汉合璧丧葬礼制的代表作,规划精巧,环境优美,应当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四条标准。清永陵原有各类建筑物16座,保存至今的有12座。现存建筑完整保持着历史的格局和风貌,保持了原来形制、结构、材料、色调和工艺的真实性。清永陵初为兴祖福满的家族墓地,始建于明朝晚期。16世纪初,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建立后金,他选择比邻国都赫图阿拉的山冈为其父祖茔地,这是满洲皇室的最早祖陵。

此后,努尔哈赤率八旗劲旅冲出辽东山区,大败明朝军队,占领了东北重镇辽阳,在城外筑新城“东京城”,作为都城,同时选定附近的阳鲁山再建祖茔,将其父、祖、妻、儿及兄弟子侄等人墓迁葬于此,叫东京陵。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在沈阳改元称帝,建立大清,敕封先祖墓地为兴京陵,追封四祖为王。顺治元年,清王朝入主北京,君临天下,1648年顺治为四王追尊帝号,而他们的墓葬也变成了帝陵。1651年,陵山敕封启运山。1653年,顺治首次开始对清永陵进行改建、扩建,如启运殿、东西配殿、方城、神功圣德碑亭等均在此时建造。顺治十六年,尊祖茔为永陵。康熙年间,永陵部分建筑又重建、改建,使永陵建筑规制趋于完善并成最后面貌。清代帝陵中大都建有神功圣德碑亭,而道光帝的慕陵却未建功德碑,而且,此后的各帝陵也不再建。

史载,当年为道光皇帝修建万年吉地之时皇帝曾下建陵诏书称,“我自即位称帝以来,没有任何功绩可以称述,无法与列祖列宗相提并论而建功德碑,否则只能让后人讥讽,断不能立此功德碑。”其实,道光皇帝并非故作姿态,为显谦逊所言。翻开史书便可知,道光年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片的国土割让给西方列强,大量的白银作为赔款拱手相让,实乃天朝大国之奇耻大辱。道光皇帝岂只是没有功德?因此,有人说,清朝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位时丢失了国土的君王,死后陵寝不能建立功德碑。远望永陵,最先看到的就是一座大红门。要进入陵区,必须要经过此门,它是永陵的门户,叫“正红门”,因门扇及廊柱均用象征森严的朱漆油饰而得名。

栅栏门在国内皇陵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其建筑风格堪称一绝。神功圣德碑亭走进正红门,迎面可见一字排列的四座建筑,这就是著名的神功圣德碑亭。碑文为清世祖福临御制,用满、汉、蒙三种文字,汉文居右,满文居中,蒙文居左。驮碑的动物似龟又不是龟,传说龙生的九子之一的赑屃。它是其中的一个,因其寿命长而且善于负重,所以,古人在建筑中大多用它来驮石碑。“摸摸赑屃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赑屃背,一辈子不受累,摸摸赑屃牙,想啥就来啥,摸摸赑屃尾,一辈子不后悔。”(我去的时候,可是好好的摸了一次又一次呢!)坐龙在神功圣德碑亭还有重要一景值得观看,那就是在券门两侧门础立石上的浮雕坐龙。它是一种国内罕见的浮雕,龙首狗身,共16条。

两只前爪直立撑地,尾部卷坐壁底,像狗一样坐着。狗是满族祖先的崇物,龙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据说,狗曾经救过努尔哈赤的命,而满族的祖先因游牧、待猎,所以,也崇尚狗,称其为天龙。将龙与狗合为一体,因此,坐龙便诞生了。启运门再往北走,来到了启运门,它是方城、宝城的门户,也是祭拜的必经之路。门上有99个门钉代表皇家建筑,横9,竖9。地位越低,门钉越少,百姓家的门只有两个叩门栓,穷人家则一个门钉也没有,所以以前的百姓又叫做“白丁”启运门两侧顺山红墙正中分别建五彩照壁,上面雕有蟠龙、行云及海水江涯等图案,四角雕饰祥云和缠枝莲。青砖瓦脊,乍看如琉璃烧造般色彩艳丽,蟠龙意态生动,栩栩如生。据说,这种泥瓦雕塑的仿琉璃照壁在清陵中是唯一的,是永陵建筑中值得研究的特色之一。

启运殿进入启动门,一座大殿映入眼帘,它就是启运殿。启运殿为单檐歇山式琉璃瓦顶,面阔三间,殿高13.5米。殿顶正脊上浮雕8条戏珠行龙,两端的剑把头上分别透雕“日”、“月”二字,寓意祖先的神灵保佑清朝江山像日月一样永在。也有说法,日在右而月在左,寓意反“明”。大殿前后开门,直通宝城坟院,正面及两厢绕行檐柱回廊,居高临下,气势非凡。绕过启运殿,来到了一个不规则的半圆形院落,名为宝城。城后半部分缭以罗圈墙,两侧墙角各有一惊人雀风铃。宝城建有上下两层高台,上层为四祖宝顶,同民间土坟大小相当。兴祖宝顶居中,面对神道。其左后侧为肇祖帝后衣冠墓,没有封土,平地立标。传说,兴祖福满墓前,原生长着一株巨大的古榆,高数十丈,荫庇数亩,枝干洁屈,状若神龙。

1778年,乾隆皇帝东巡到此,封此树曰“神树”,并御制《神树赋》一篇,将其刻成卧碑传世。现仍存于永陵宫。东西两侧有配殿。西配殿前有焚帛亭。启运殿的后面就是宝城了。坟冢分为上下两层、东西排列。第一层台面上左葬礼敦、右葬塔察偏古;第二层台面上,正中葬福满,两侧葬觉昌安、塔克世,孟特穆葬在福满的东北侧。宝城的前部还有“神树”及环绕神树木的琉璃螭壁。永陵在清初三陵中规模最小,但其始建年代最早,经过全面修缮,面貌已焕然一新,金顶红墙在绿树掩映之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清永陵神树传说相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当政的时候,与钦天监夜观天象,忽然发现辽东有望不断的紫气滚滚而来,就像百条神龙在腾云驾雾。他怕混龙出世自己皇位被篡,就从南方找来一个风水先生到东北破除100条龙脉。

他带领一班人马来到东北,走东沟,串西岗,发现龙脉,就在龙脖子上挖一道大深沟,意思是割了龙首,或在龙头上压个小庙,以表示镇住了龙气。就这样,他们一连破了99道龙脉。剩下一条离地三尺的“悬龙”。他想,既然是悬龙,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龙脉,谁也葬不上,就成不了混龙,不破也罢。于是,他便回京复命去了。恰在此时,努尔哈赤祖先在长白山被其他部落打败,于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背着父亲的尸骨,沿着长白山走下来,打算给自己的部落找一个落脚的地方。这天,他来到苏子河畔,烟囱山下,见天色已晚,就住进附近一个小店。可是,店主人见他身背骨灰匣,说什么也不让他进店。无奈,他只好背着父亲的骨灰匣走出小店,来到龙岗山脚下,见有一棵大榆树,树干离地三尺分叉,于是便把骨灰匣放在上面,准备次日来取,然后回客店住下。

第二天,他来取骨灰匣想继续走路,可是却怎么拿也拿不下来,越使劲越往里长。一着急,他急忙借来一把斧子,想把树杈劈开,可是一斧子下去,大榆树竟流出几滴血来。他赶紧找来一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来到这里,看了看大榆树,又看了看周围的山形地势说:“这儿是块风水宝地,前有呼兰哈达(烟囱山)相照,后有龙岗山相依,龙岗山有12个山包,你家里将有12代皇帝可作,天意不可违,你就把尸骨葬在这里吧。”原来,那条“悬龙”正盘在这棵大榆树上,被努尔哈赤的祖先给压中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葬好骨灰匣,就回到长白山,把部落迁到离龙岗山不远的赫图阿拉住了下来。后来,努尔哈赤以父祖被害为由,发布“七大恨”起兵,他东征西讨,真的打败了明朝,做了清王朝开国皇帝,清朝也真的出了12代真龙天子。

以此为题材的民间故事广泛流传于辽宁省新宾地区,上述故事引自抚顺市社会科学院新宾满族研究所编《新宾旅游景点导游词》。而在民间流传的更多故事版本中,背尸骨占风水的主人公并非努尔哈赤祖父,而是努尔哈赤本人。在上文中我们也注意到,故事的主人公虽然是祖父,但并没有出现具体的名字,整个叙述是围绕着努尔哈赤展开的。这说明,该传说的记忆核心不是“祖父”,而是“努尔哈赤”。故事中的龙岗山就是位于清永陵后面的启运山,从远处望去,确实可见蜿蜒起伏的12个山头。陵内埋葬着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祖福满、祖父觉长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李敦、叔父塔察篇古。据说,1599年(万历26年)陵墓建成之初只葬有福满一人的遗骨,其它都是1659年(顺治15年)从辽阳东京陵迁来的。

从这一点来看,上述故事版本更接近于“史实”。而民间流传的努尔哈赤葬父之说虽不符合“史实”,但与前者相比,在老百姓当中流传更为广泛。《新宾旅游景点导游词》是随着旅游开发工作的展开,于1999年编写而成的,其内容多取自当地的民间传说。也许是编者在采集故事的过程中发现了上述事实而加以修改的。例如,在沈秀清、张德玉主编《满族民间故事选》中的“神树”故事中,葬父于悬龙之上的主人公就是小罕子(努尔哈赤的爱称),而我在田野调查中收集到的几个故事版本也具有同样内容。到此,我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据说,1779年(乾隆43年)乾隆帝第三次东巡祭祖时,曾经将这棵榆树封为神树,并写下《神树赋》一篇。乾隆御笔《神树赋》石碑现保存在永陵的西配殿内。

如果说在此碑文之前,关于榆树盘悬龙、努尔哈赤占风水的故事只是以口头形式传承下来的口碑记忆的话,那么乾隆御笔碑文的出现便意味着口碑记忆到文字记忆的转化,或者是从民俗记忆到权力支配者记忆的转化,同时它也代表了口头记忆变成历史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给清朝带来12位皇帝的这棵“神树”曾经是清朝自身的一个象征。据传,1863年枝繁叶茂的大“神树”被大风连根拔掉,巨大的树枝将永陵启运殿的屋顶都压坏了。紫禁城的同治皇帝感到此事不吉利,为了保住清朝的“气数”,他急忙命令两位大臣赶往东北,用木敦子撑住神树。然而,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神树的“天根”最终还是抵挡不住天意,连根烂掉了。若干年之后,神树旁边又长出了一棵小榆树,名曰“配榆”。

人们原以为这棵配榆会给清朝带来新的生机,而正如风水师所预言的那样,这棵小树也渐渐地枯萎,大清帝国到了第12代便谢下了那长长的历史帷幕。半个多世纪以后,“神树”再次被吹入了生命的气息,曾经被人遗忘的永陵重新开始受世人的瞩目。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下展开的辛亥革命,将满族等同于清王朝,满族受到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情况逐步好转,文革后随着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1985年全国第一个满族自治县于辽宁省新宾县诞生了。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制定了大规模的旅游开发计划,当时利用的主要是包括永陵、赫图阿拉城(1616年努尔哈赤为后金所建的都城)在内的清前史资源。永陵文物管理所“为了满足广大满族人民的愿望”,在启运殿又栽了一棵榆树,名曰“瑞榆”。

如果说“神树”曾经是清朝命运的象征的话,那么这棵新的“瑞榆”便可谓是当代满族命运的象征了,如今,它正亭亭玉立地在矗立在永陵启运殿的后山坡之上。永陵和赫图阿拉城的风水努尔哈赤(或其祖父)授天意将先祖遗骨葬于永陵,从风水角度来看,永陵自然是一个山青水秀,“王气葱郁”的吉壤。据当地精通风水的张先生讲,这里左有青龙之首,右有白虎之尾,前方是龙山(烟囱山),这些山距永陵都是12里。位于后方的坐山有12个山头,陵宫恰好位于其中。前方的龙须水(苏子河)流经此地长度正好也是12里。12这个数字象征着清朝12代皇帝,而永陵的风水地势所有的数据都与12相吻合。此外,前方还有朝山——鸡鸣山(又称凤凰山),玉带河宛如一条玉带缠绕永陵,二道河、错草河、苏子河三条河流形成“三水入库”(“库”意为“墓”)之势。

张先生不无感慨地说:“这个绝妙的地形非人间风水师所能及,此乃天意啊!”传说中的神圣性与风水地势中的神秘性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契合。努尔哈赤当年建立后金政权时首先设都城于赫图阿拉,故此地又称后金第一都。根据民间传说,努尔哈赤最初在离赫图阿拉几公里远的费阿拉城建了一座城堡,但是在那里每天都发生一些不顺心的事,努尔哈赤找来一位风水先生,问其缘由。风水先生道:“罕王爷,您每天仔细听听,看有没有鸡叫声,如果有,那便是您应该去的地方。”一天早上,从鸡冠山的北边果然传来了响彻云霄的鸡鸣声,努尔哈赤相信了风水先生的话,带着家人和官兵到达此地,重新修建都城,此地即赫图阿拉城。后来,努尔哈赤统一了周围其它女真部落,并于1616年创建了后金政权。

关于赫图阿拉的好风水还有另一个传说。有一天,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到赫图阿拉的一个村民家借宿,恰巧有两个道士也在那里。道士们对主人的盛情款待感激不尽,便向他们道出了一个秘密:“此乃非寻常之地。城北两个莲花池为神龙二目,八月十五莲花盛开之时,你可将祖先遗骨掷于莲花之上,花瓣即会闭合,如此,你的后人便会成为天下之王。”塔克世听罢此言,赶在那个村民之前将自己祖先遗骨投掷于莲花之上。只见满池的莲花含羞般地收起那鲜美的花瓣。村民来迟了一步,就这样,好风水被塔克世抢走了。努尔哈赤后来成为后金国的大汗,就是因为其父塔克世占了好风水。后金第一都——赫图阿拉城的选址,是风水先生所预言的结果,清朝之前身后金国创建的必然性也由风水得到了证实。

于是,清王朝的正统性在赫图阿拉城又一次找到了有力的依据。关于努尔哈赤祖先遗骨埋葬的故事有很多版本,而在此重要的是这些传说所具有的隐喻性效果。风水先生提到的“神龙二目”(两潭荷花池)于日俄战争期间遭到俄军大炮的轰击,导致莲花池决堤,池水流出城外。1999年“恢复”赫图阿拉城时,首先恢复了“神龙二目”,以确保赫图阿拉的好风水。饶有兴趣的是,赫图阿拉城的复原工程自始至终有一位风水先生参与其中。手拿堪舆古籍和罗盘,在建筑工地上四处奔忙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赫图阿拉城原来是一个普通村庄,村子里原来有81座大小庙祠分散于村庄各个角落。施工开始后,全村居民搬迁异地,整个村庄一夜间被夷为平地,这些庙自然也不能幸免。

据说,此后,工地上经常发生事故,比如,卡车出故障、经常有很多人出现头晕目眩现象等等。风水先生认为这是原来住在庙里的胡仙(狐狸)、黄仙(黄鼠狼)、长仙(蛇)、蟒仙等在作祟,于是,经领导批准,在城内一个角落修建了一座“万神庙”,以便安置那些无家可归、四处游荡的神灵。赫图阿拉城是新宾满族自治县利用满族的历史和文化开发旅游的重要一环。民俗知识在“传统文化”名义下开展的旅游开发中,获得了重要的位置。在这里,风水实践由日常的生活实践转为创造传统文化的实践,通常被禁止的各种“迷信活动”在这个特殊的空间获得了合法性。

前清故里在往前就是新宾永陵县永陵整体图

下马石

往前去就是永陵正门后面是长白山余脉传说中的龙脉

永陵正门两侧是龙壁

琉璃的龙壁传说中独一无二的用琉璃做的龙壁功德碑四座功德碑

仔细看功德碑里的就是龙九子之一的赑屃我也在这拍过照左边的门出租满族特色服装

在往后边绕就是神树和衣冠冢

启运门仔细数数多少个门钉哦

四帝四后

里面是不让进的

永陵神树(这棵是后来照原貌种的,真正的神树在慈禧时代被雷劈倒了,破四旧时被彻底破坏了)

类似博物馆满族一下物品如八旗武器等

蜡人馆

蜡人馆

蜡人馆

连绵不断的长白山余脉启运山清朝的龙脉(我去的时候,仔细数过小山包,很神奇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