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包炎的辨证论治【转】

 孤独薰依草 2012-06-21
辨证论治
1.外邪犯肺
主症:发热,汗出,咽痛,口干,咳嗽,气短,胸闷,心烦,身痛,乏力,舌质偏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或结代。
治法:扶正祛邪,清热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党参、鱼腥草各15g,薄荷、牛蒡子、桑叶、桔梗、沙参、杏仁、防风、荆芥、芦根各10g,甘草5g。方中以金银花、连翘为君,既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又具芳香辟秽之效;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防风、荆芥发散表邪;芦根、沙参清热生津;桔梗、鱼腥草、桑叶宣肺清热止咳;党参益气生津以扶正气;甘草调和诸药兼合桔梗以清利咽喉。热甚者加石膏、知母、黄芩、蒲公英等;如兼阴虚者可酌加玉竹、太子参;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太子参等。
2. 痰饮伏肺
主症:心悸,气短,胸闷,喘促,不能平卧,咳嗽多痰,烦躁不安,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或滑数。
治法:宣肺平喘,温化痰饮。
方药:二陈汤或导痰汤合小青龙汤加减。陈皮、法半夏、茯苓各15g,炙麻黄、细辛、干姜、五味子、白芍、炙甘草各10g。方中用炙麻黄宦肺平喘;陈皮、法夏理气燥湿化痰;细辛、干姜温化痰饮;痰由湿生,湿自脾来,故用茯苓以健脾渗湿;为防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配以五味子酸收敛气,白芍和营养血;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如热毒甚,可酌加板蓝根、连翘、银花、贯众等药以清热解毒;咳嗽甚加枇杷叶、贝母、百部、远志等;声音嘶哑加胖大海等;全身浮肿酌加车前草、大腹皮、泽泻、猪苓、冬瓜皮等;若痰浊夹瘀,见喘促气逆,面唇黯紫者可用涤痰汤加桃仁、红花、赤芍、水蛭、丹参等;又由于阳虚水泛者,宜温阳利水,可用真武汤加减治疗。
3.气阴两虚
主症:低热,汗出或盗汗,手足心热,舌干,口燥,咳嗽,气短.身倦,懒言,舌淡红,少苔,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滋阴,化痰止咳。
方药:生脉散加减。人参或西洋参10g,沙参、麦冬、天门冬、生地、百部、百合各15g,杏仁、知母、五味子各10g,黄连5g。方中人参甘温,益气生津以补肺,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为君药;麦冬、天门冬、沙参、生地、百合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知母、黄连以清热生津;杏仁、百部以化痰止咳。因气虚无力鼓动血行,易兼血瘀之象,可加丹参、桃仁、田七、水蛭等药,增强其活血化瘀作用;如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则加柏子仁、炒枣仁、珍珠母、生龙骨等。
4.心血瘀阻
主症:心悸,胸闷憋气,心前区刺痛,痛有定处,气短,乏力,心烦不寐,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弦或细弦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养心安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红花、当归、川芎、桃仁、赤芍、生地、牛膝、黄芪、炒枣仁各10~15g,柴胡、枳壳、炙甘草各10g。方中红花、当归、川芎、桃仁、赤芍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黄芪、炒枣仁、炙甘草益气养心安神;桔梗开宜肺气,载药上行,又可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阴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血。如有咳喘浮肿可加贝母、百部、杏仁、细辛、茯苓、大睃皮、泽泻等;心悸甚者可加龙骨、龙齿、牡蛎等加强其安神作用。若心前区疼痛较甚者,加五灵脂、炒延胡索、薄黄各10g;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大黄各15g,若有晕厥者,猪牙皂、细辛等份,研细末和匀吹鼻取嚏。也可灌服苏合香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