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多种渠道来进行语感教学。 关键词:语文 语感 读 情境 训练 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学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既然语感如此重要,那么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实务当务之急,根据几年的教学经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语感教学。 一、从“读”中培养语感 “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是要以读为本,让书声朗朗进入课堂。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逐步读出情、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当然,要针对不同的文,要求学生不同的“读”。对于写得语句优美的散文、诗歌等我要求学生美读,让美妙的语感油然而生,和作者一同感受其喜怒哀乐;对于涵义深刻的文章,我则让学生精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学生沉浸在作品中,对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对语气变化细细推敲,从而领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发掘出作品背后深藏的蕴意和情感。而且,我还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课外泛读,以便丰富自己的语感。因为,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老师学生的良师益友,泛读书可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亦能唤起学生对真、善、美得追求,对假、丑、恶的憎恨从而悟到人生的真谛,获取奋斗力量。 二、在情境中深化语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邻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粮油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心向,调动教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感,就能使学生不由自由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都是图文并茂的,利用挂图,插图,投影,剪贴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分运用画面再现情景,而且注重静止的画面增添动的感觉,让学生静中看到动,从有限的画面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 三、在训练中内化语感 语文课的“训练”,是由老师的“训”和学生的“练”组成的矛盾统一体,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读、背、写、听、说、思的特殊的语文实践和基本策略。 总之,“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了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和运用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对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质量都有这重要意义。对于语感教学,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辛勤耕耘,语文教育语感教学就一定能结出丰硕之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