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即自身免疫性疾病(AIDS),是由HIV病毒引发的致命传染病。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皮下注射针头和性接触。既然蚊子以吸食人血为生,会叮咬不同的人,问题来了:被蚊子咬一口会不会得艾滋病? 来自弗罗里达大学医学昆虫学实验室的乔纳森F·戴伊表示,昆虫传播病毒的途径有二:机械传播与生物传播。机械传播时,附着在昆虫口器上的受污染血液在传播给另一寄主时可能仍然新鲜,血液中的病毒依然鲜活。蚊子通过这种方式传染艾滋病不是没有可能,但概率很低,因为蚊子口器外侧很少见到新鲜血液。机械传播在马儿之间倒是存在--一种叫做马蝇的昆虫可在马儿之间传播接触性贫血病毒,该病毒与艾滋病高度相关。马蝇属于“血池吸血者”:马儿被其叮咬后,表皮会冒出一小摊血,马蝇会边舔食这摊血,边将口器、头部和前腿全都浸泡其中。若受到惊扰,它们会快速飞走,落在另一匹马身上,此时两匹马的血液可能会混合。相比之下,蚊子比马蝇洁癖多了,采用的方法也更像外科手术。它们会往寄主体内插入一根小管子,开始吸血,等到它们准备享用下一顿大餐时,或者它们未来得及享用完第一顿大餐就被迫飞到第二寄主身上继续用餐时,它们前一顿饭吸到的病毒全都已落肠为安了。 生物传播时,病原体必须在带菌昆虫(又称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比如,引发疟疾的原生动物会在蚊子体内经历一个相当复杂的生命周期,最终聚集在蚊子的唾液腺内,从那里就可以感染飞禽、灵长目动物、啮齿目动物、爬行动物等(感染哪种动物,要看疟疾病原体属于哪一类)。但是HIV病毒并不会在蚊子体内复制、繁衍,因为一旦进入蚊子的肠道系统,病毒很快便会死亡。1986年以来科学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研究,证明了感染艾滋病毒的血液喂给蚊子或其它节肢动物以后,病毒无法存活到下一次传播之时。因为这些动物会将艾滋病毒当做血餐的一部分,频繁进行消化,所以说很幸运,艾滋病毒无法通过吸血节肢动物进行生物传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