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仁农家菜让味蕾“发春”

 suoban 2012-06-22

铜仁农家菜让味蕾“发春”  

2012-06-16 20:35:44|  分类: 默认分类

铜仁是我这次贵州之行的最后一站。周四的那个中午,我是在山上吃的,吃的农家菜。
当我周六晚上将手机里的农家菜图片下载下来后,发现自己叫不出其中一道菜的名字。我知道它的主料是风干的腊猪肉,但那个蔬菜是什么呢?真想不起来,于是给贵州的小“彭”友发了一个咨询的短信。她一开始回复:蕨菜吵腊肉。


铜仁农家菜让味蕾“发春” - 沙里鲸 - 新京报@方李敏
 嚣张的蕨菜“吵”腊肉,将味蕾完全打开,于是吃了一碗饭的人,需要再来一碗饭,然后赞叹“这菜,真下饭”。
铜仁农家菜让味蕾“发春” - 沙里鲸 - 新京报@方李敏
 红绿辣椒,堪称绝代双“椒”,将小木耳弄得服服贴贴。这道菜是一个饭局开始之时,对味蕾的一个小小挑衅。
铜仁农家菜让味蕾“发春” - 沙里鲸 - 新京报@方李敏
 炸小鱼儿,脆!下酒的!爷们,我敬你一个,“你干了,我随意”。铜仁山头的小风吹着,小酒喝着,那滋味,必定是当啷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大家都来喝一口。
铜仁农家菜让味蕾“发春” - 沙里鲸 - 新京报@方李敏
 铜仁当地的泡菜,细腻、甘甜,但少不了那辣子。
   
铜仁农家菜让味蕾“发春” - 沙里鲸 - 新京报@方李敏
 这是什么东东,忘记了,谁知道?
铜仁农家菜让味蕾“发春” - 沙里鲸 - 新京报@方李敏
 风干的盐菜,有着岁月的风情。这道菜,不咸,于是我将当它当做一盘蔬菜,左一口,右一口,幸福的日子天天有。

今天早上8时05分的南航航班,从贵阳飞回北京。
在首都机场,我给母亲打了电话,特意要求她整一些绿豆汤。因为在贵阳一路吃下来,味蕾如同孔雀开屏,“发春”,“上火”。
铜仁是我这次贵州之行的最后一站。周四的那个中午,我是在山上吃的,吃的农家菜。
当我周六晚上将手机里的农家菜图片下载下来后,发现自己叫不出其中一道菜的名字。我知道它的主料是风干的腊猪肉,但那个蔬菜是什么呢?真想不起来,于是给贵州的小“彭”友发了一个咨询的短信。她一开始回复:蕨菜吵腊肉。
我有个职业病,就是容不得别人写错别字。我告诉她:不是“吵”,而是“炒”。
后来一琢磨,这个“吵”更有味道。你想想,腊肉多“牛”啊,多出风头。它经历了岁月的打磨,有着时光的味道。与其相比,蕨菜显得极为不起眼,恰如王子面前的“灰姑娘”。但是,太多不起眼的东西,都有一颗倔强的心,都试着挣扎一下,以便让自己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于是,蕨菜“吵啊吵”,“吵”出了自己的地位。
其实,几乎很多与肉搭配的菜,往往其中的辅料占了很大的便宜,跟着“鸡犬升天”。有时,那肉,被人遗忘,而那充当辅料的蔬菜则被食客们席卷一空。当这充当辅料的蔬菜被抢光了之后,这肉才又被筷子们重新器重。
回到家,老婆盯着我的手机,“教训”我:你呀,写旅游的博文,就不要一堆一堆的文字,而是要多上图片,用个性化的文字来点缀。
当她“教训”我时,我往往装出一副心悦诚服、“点头哈腰”、“卑躬屈膝”的模样。面对我这种怂样,她相当满足。
特别提及的是,没去过铜仁的老婆盯着那些铜仁农家菜图片,还是不忘说了一句:真好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