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武当 第七集 星象天语

 农业书屋 2012-06-22

 

太极武当  第七集 星象天语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16593611/Ob/1/sid/XMjU4MDQ4MDM2/v.swf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16593611/Ob/1/sid/XMjU4MDQ5NjA0/v.swf

 

 

引言:  《易经》说“天垂象,见吉凶”。我们的先哲,站在静止稳定的四方大地上,从浩瀚深邃的圆形苍穹中,看到了曰月星辰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行,也看到了宇宙的规律和启示。

仰观天象,俯察地纪,那是他们知识与智慧的灵感来源。

 

    (武当山紫霄宫)

    20091026,农历九月九,真武大帝的诞辰,紫霄宫正在举行隆重的祈福法会。

    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她叫郑晓飞,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如此盛大的法事。在世人看来,法事是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人们往往沉醉于它优美的曲调和步伐,但是在道教信徒的眼中,这一切却被赋予了另一种含义,

它是易学、哲学、星象学等,所有的古代科学几乎都在这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包罗万象。对于晓飞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令她着迷而又神秘的世界。

    因为自小体弱多病,晓飞的父母将她送来武当,是希望在这里和道人们一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上简单而清净的生活。

    来到这里,晓飞遇见了和她年龄相仿的小杜。九月九的法会让两个小姑娘惊叹不已,道长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古老的曲调,用一种独特的手法和步伐与天地沟通,这一幕深深地留在了她们心中。能够在祭坛内翩翩起舞,现在已成为了她们一个小小的愿望。而晓飞的兴趣,除了这神秘而有趣的仪式,还有更多。

    【采访】武当道人郑晓飞——

    “那些星象的话,北斗星我从一开始就知道,然后在家的时候,就是晚上,一吃完饭了之后就喜欢坐在外面看星星——我喜欢数星星。”

    每当特殊的日子,武当的道人会登上最高峰观测天象。

    明代以来,这里便是皇家道场,道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天象的变化推导出皇室的兴衰与君主的凶吉,所以皇帝们把星占视为高度机密,对它实行了绝对的控制,禁绝私习。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冯时—一

    “你想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社会,有谁能够通过自己的辛勤的观测,发现星象的这个位移和时间建立起联系,并且把这样一个时间告诉给氏族的成员,他就可以按时地播种,按时地收获,最后就有收获了,这样的人,其实在氏族成员来看就是具有神力的人,他甚至是可以与天沟通的人。”

    (北京古观象台)

    古人相信,有一种普遍存在的宇宙法则,统一支配着天体的运行,季节的变化及人体生命。而这个法则,往往是通过一定的自然现象,来显示其存在,即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所以古代称天文台为灵台,它专属皇家,日夜都有专业人员监测天空,观察各种预测到的或突发的异常天象,以随时解读天地对人间的昭示。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冯时—一

    “中国古代天文呢,自始至终都没有作为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科学而存在,它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人文特点。我们可以这样说,它对于古代的时空观、政治观、宗教观、祭祀制度、礼仪制度、科学观,以至哲学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些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

在接下来的一年内,两个小姑娘将开始学习星占历算、祭祀仪轨、医疗方技,而这些将决定她们能否通过考试,顺利加入道籍。

【采访】武当道人郑晓飞——

    “考《五部经》、早晚课、《三观所诗》、《北斗经》,还有《太上感应篇》、《道德经》,然后这两样是要背的,然后还有太极拳、太极剑都要学的。在这里,先考试过了之后,然后想学一些医术这方面的,还有那个就是想去唱()去。”

    入道的首要基础便是要熟读各种经书,这是能进入祭坛参与法会的第一步。师父告诉晓飞,学习经书能让她摒除凡尘杂念,了解道的世界,从而带给她平和的心境和看待世界的智慧。

    时光的悄然隐逝中,两个小姑娘渐渐熟悉了道教经典,从书中,她们知道了修行是一条漫长的路。当年的净乐国太子抛弃了荣华富贵,孤身前往武当,在榔梅树下发誓从道,然而修行中的磨砺,让太子无数次想要放弃,但在磨针井,他领悟铁杵磨成针。最终,太子得以在南岩飞升成为真武大帝。

    从传说到史书记载,历史上的修道有成者,似乎无一例外都要忍受长久的孤独和寂寞。如今,两个十多岁的小姑娘,能够沿着这条路前行多久呢?

    这是一年中最多变的季节,武当道人们一直在探寻不同的天象所蕴含的启示。元代时,道人张守清做法祈雨每每灵验,被几代帝王所赏识,皇太后还亲自为南岩宫赐名,这在今天仍是无法解释的灵应事件。

    在上古的文献中,祈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制度而存在,众多的灵验事件似魔术般让世人着迷,那究竟是一个怎样奇幻的世界呢?

    法事中最为关键的符箓,一般书写于黄色纸帛上。道人认为,这是沟通人与天地之间关系的信息渠道,符箓的形式和内容,看似神秘,实则错落有致,不失文字的本意,只是除象形、会意外,它更强调取类比象,是图画与文字符号的意象结合,作为一种变形的文字,它看上去比我们通常所使用的汉字包含着更多的能量。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副教授  曲黎敏——

    “符往往都是很长的,那个字是非常长的,它既像汉字又不是汉字,那么为什么呢?其实它里面有几个很重要的元素。第一,它一定要有天的概念,所以上面基本上画了那么多小圆圈小杠杠,实际上那是天象,那么呢,下面是什么呢?

下面是鬼,一般都是大头鬼的一个样子,而中间是人世,实际上这个是我们传统文化里天地人三才文化的一种表现。”

    济世救人是宗教的根本,道教符箓也是如此,他们看似神秘,但乎更是精通医学的大师。道人写符多用朱砂,在《神农本草经》中,朱砂乃药之上品,主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月,写符用的黄纸是用姜黄染色制成的

专用用符纸。姜黄又名黄姜,具有行气破淤,通经止痛之功效。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副教授  曲黎敏——

    “那么他(道人)的符水基本上是什么呢?它一般都是用某一种中药材煮制而成,比如说如果这个人喝醉酒了,他发狂的话,那么给他的符水基本上就是葛根汤,就是用葛根来煮成的水,然后给你灌下去,葛根恰恰是走胃的,这样的话,

就使得它能够解他的这个酒。”

    在老师的指导下,晓飞和小杜开始学习如何调制符水,解剖符箓的世界,似乎是一堂标准的医学课。治风寒用紫苏汤,治虚损用当归人参汤,治中暑用扁豆汤,治喉痛用薄荷汤,看似简单的符水,却丰厚如医学宝典。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副教授  曲黎敏——

    “治刀伤的话他经常会用一个黄表纸,啪一下帖在你的伤口上,然后嘴里再吐一口符水,给往上一粘,慢慢你这个伤疤就收敛了,这一收敛了,你觉得是这个符纸啊还有这个符水起到作用,其实,它那个黄表纸,是在白矾当中泡过很久的,那么这样的话,白矾本身就有去腐肉,然后呢敛肌的这个效果使你的肌肉慢慢就能够,皮肤破损就能够长起来的这个作用,所以很多的秘密其实都藏在医药的这个科学的道理里面。"

    当紫霄大殿前的木瓜树落完最后一片叶子,冬天悄悄来临。

    晓飞和小杜在这里迎来了她们十八岁的生曰,没有蜡烛,没有蛋糕,也没有亲人相聚一堂的祝福,两个小姑娘安静地度过了自己的成人礼。未来的岁月里,每个生日都会如此,因为出家便意味着脱离尘世,从此没有姓名,不记年龄。她们将用青春,乃至以后所有的日子,践行一场生命感悟里程,从此不以生为喜,不以死为悲,人生不过从无形到有形,又从有形回归无形。

    冬天的第一场雪后,小杜回家探亲,然而,直到春雨润泽山林,晓飞却没有等到小杜的归来。她有些不舍,但没有追问,人生中无法预料的不告而别,让她有些悯怅和失落,修行的孤单与寂寞,这么早就猝然到来了么?   

   【采访】武当山道人——

    “消灾,出家人念《三观经》,他说是消那个三世之业障……”

    道人认为,人的生命由天而降凡尘,凡尘则有青龙、朱雀、勾陈、呈蛇、白虎、玄武,六神灵性之气,影响人类的六神灵性。所以,必须在夜深人静之时,对着北方朝拜北斗七星。

    【采访】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郑立志

    “为什么人要拜斗呢?古人认为,斗是天界高高在上,监视着我们人类,你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做了邪恶的事情,这个斗是要给你记下来的,记下来以后,最终是要通过一种手段来惩罚你。”

    天的心意可以周天象表达,人的心意又如何送达天庭呢?道人们从古老的年代中传下来一种独特的步法。

    【采访】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

    “禹治理洪水的时候很辛苦,据说是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国忘了家,但是,他却因为到处治理洪水,后来得到了什么?有人说他是中风,有点瘫痪呢,所以他的脚走路不方便,所以禹走路,就好像一个人瘫痪之后走路不方便,有一点颠颠倒倒的样子,但是因为禹是一个圣人啊,所以毒蛇猛兽、蜜蜂这些看到他都避开,这种禹走路的样子就变成禹步。”

    从禹步到踏罡,人与天地的沟通被想象得如此生动和丰富,古人常用八卦、北斗、二十八宿来象征宇宙中天象的运行,造化的奥秘,空间的布局,和时间的变换。所以,通过诀文,在手上形成了一个浓缩的宇宙图景。

    步罡和掐诀共同构成了从人间到仙界的奇妙之旅,沧海一粟,冥想广袤的宇宙,晓飞从中体悟到自身的渺小。庄子说,每个人小时候都是鱼,不能离开水,长大以后变成鸟,不能离开空气,但是空气到处都有,鸟儿于是越飞越高,最终直冲万里云霄,此时俯瞰大地,四海之内,一个巨大的国家也只是谷仓中的一粒米而已。

    【采访】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

    “你看,能把中国看成一粒米,代表看到地球一定比乒乓球还小,那你从多远的距离才能看到地球像乒乓球一样呢?外太空吧,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呢,整个地球都很渺小,你何必在意人间的得失成败呢?"   

    用心感受天地之气,给凡俗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天地无处不在,所以道无处不在。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冯时一

    “我们只是宇宙中间的一员,那么这样的一个存在其实是非常渺小的,这样的一种观念,就使得它的宇宙观是博大的,是包容的。既然是博大的,包容的,它就不能是冲突的,因此它又讲到和谐,讲究在宇宙中一员的人,要和天地产生

一种和谐,这都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一种进步的思想。这样的一种思想,其实影响了中国古人去如何看待自然的世界,包括看待我们人体本身。"

    每当盛大法事举行时,道人们都要用一种独特的香汤熏香沐浴,这是道教一直以来的传统。道人们认为,法事是与天地神灵沟通交流,所以,只有身体洁净才能以纯净之心感应天地万物之大美。

    对于晓飞来说,这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日子,懵懂无知到学有所成,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走向那神圣的殿堂。

    乐舞声中,那些远古的气息,沿着岁月的长河瓤荡到我们身边,像一场熟悉而陌生的旧梦,带着很遥远很瓤忽却又近在眼前的微风感,抚摸现实的脸庞。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对话的虔诚仪式,圆畅天空的风云健行,方正大地的厚德宽广,似乎都凝聚在千百年来理想主义者们的质朴愿望中。

    在这里的每一天,生活都以同样的方式开始。晓飞自己也不知道她将会在这里停留多久,未来又会怎样。人生,也许本来就是一次从此岸到彼岸的旅程,无论是更丰满厚实的生命质感,还是更纯净简单的心灵空间,似乎都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方式,或前行,或栖息。或许,一切都在途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