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揿揿铃 敲敲门

 红瓦屋图书馆 2012-06-22
揿揿铃 敲敲门
周珂银
  周珂银

  电梯门打开了,走出一对七十多岁的老人,他们是我邻居阿娟的父母。与两位老人点头打了招呼,我下楼,取了报纸,再等候着电梯。电梯下来了,门打开,又与两位老人照面了,依然是微笑点头,两位老人蹒跚离去。这样的上下照面,已记不清是第几次了,我能想象两位老人在阿娟家门前的情景:揿揿门铃、敲敲门,老太还会自言自语:哎,阿娟他们又不在家,成天忙些什么呀?老伯只是笑眯眯的样子。然后,老两口又踅进电梯,下楼离去。

  黄昏时刻,两位老人经常这样出现在这个楼面上。有一次遇到阿娟,我忍不住问她:“你晓得不,你父母经常来看你,你为何不与他们约好,总让他们白跑一趟?”阿娟听了,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说:“他们爱跑,我要是拦着他们,两老还跟我急。说做父母的年纪大了就爱往子女家走走,你们在家,我们就进来坐坐,不在家我们就走人,又不碍你们的事。等到我们走不动的时候,就是请,我们也不来了。”说起这些,阿娟委屈得要命,如倒“苦水”一般,又说出一段故事:有时候我前脚下班进门,他们后脚就来敲门了,还说不碍事。就我们家的门铃也换过两次了,还不是他们三天两头给摁的。邻里之间还以为我是一个不拿父母当回事的人呢!

  原来是这样啊!阿娟与父母家住得近,她父母出门走走,总要来女儿家看看。对两老来说,这样的“随便走走”仿佛就像导弹有激光制导一样,鬼使神差或者说自然而然地就往女儿家来了。

  阿娟的话,也让我心头忽闪一下:公婆走来我家也不过十来分钟的时间,难不成他们也常来揿揿铃、敲敲门?只是来去悄然,没让我察觉而已?记得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与先生正要出门,“叮咚”门铃响起,是我公婆来了。我说:“妈,你们来怎么事先不打个电话问问?”婆婆说:“无所谓呀,反正我们也没啥事情,你们在家我们就来坐坐,不在家就下次来,权当散散步。”此话与阿娟父母不如出一辙吗?

  又联想起我的父母,他们居住离我甚远,断不会有常来揿揿铃、敲敲门的雅兴,但我每次打电话说要去看看他们时,接电话的父亲立马就说:“不必不必,你挺忙的,还是我们来吧。”未及我回话,母亲又给我来个一锤定音:“那就说好了,我们明天就来。”父母的那种配合度真是相当的默契,常常弄得我啼笑皆非。所以每当我们打算去看望父母,结果总变成了父母来看我们。有一次我与先生扳着指头算算,竟然有好几个月没去双方的父母家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四位老人身体尚健,脚头勤快的缘故,我们只能承担“来而不往非礼也”的“罪名”。

  与周遭朋友聊起各自的父母,似乎上了年岁的老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我一位朋友说,每次老妈来她家里,就开始一路显摆,在院子里就叫嚷开了,“今天去女儿家吃饭喽”,唯恐别人不知,真像个老小孩。于是戏言道:不如把那首《常回家看看》改成“常来儿女家看看”,倒更贴近现实呢!

  一连好些天都没见到阿娟的父母了,我居然有些不习惯了。那天遇到阿娟,见她瘦了一圈,一问方知,她老爸不慎摔了一跤,骨折了,这阵子住院治疗,她每天下了班还得往医院赶。阿娟道:“家里老人得了病,那可真是一个累。现在想想,还是他们三天两头来揿揿铃、敲敲门的好,这也是在向我们小辈报平安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