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图中绚烂的蓝眼睛,让人联想到美丽而深邃的海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拥有一双蓝眼睛。
◆P2:照片中,虹膜似乎从瞳孔向外辐射,酷似花瓣。拍摄人眼微距照片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进行精确对焦,曼维尔亚显然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他说:“你必须做到非常精确,才能拍摄出理想的效果。”
◆P3:人眼的虹膜拥有复杂的结构和惊人的多样性。虹膜学家表示,通过检查虹膜上的纹路、颜色和其他特征,可以诊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过,这一观点经常遭到医生的反驳。

◆P4:虹膜上覆盖一层名为“基质”的纤维组织,所能出现的变化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一组织与肌肉相连,导致虹膜扩张和收缩,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

◆P5:虹膜好似杂乱无章的树根,又彷佛某种怪异的地质结构,上面布满洞穴。
◆P6:曼维尔亚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摄影师,同时还拿到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他表示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经常帮助他战胜技术上的挑战——例如夜间摄影或者人眼微距摄影——拍摄出令自己满意的摄影作品。

◆P7:照片中,瞳孔周围布满纤细的“银毛”,形成令人惊异的景象。眼睛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器官,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照相机。

◆P8:双色眼睛,一半呈灰蓝色,一半呈金橙色。眼睛的颜色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受到色素沉着、纤维组织、虹膜血管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决定人眼颜色的是眼球虹膜前部的基质中的黑色素,黑色素含量越多,人眼的颜色就越深,反之越浅。
◆P9:很多人都知道角膜是覆盖在虹膜上的透明结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人类也可以移植鲨鱼的角膜。鲨鱼的角膜与人类的角膜惊人相似,经常用于眼科手术。不过,即使移植了鲨鱼角膜,你的水下视力也不会提高。

◆P10:眼睛的侧视照。角膜的作用就像照相机镜头,光线首先由角膜聚焦,而后进入瞳孔。角膜是人体上唯一一个没有血管的活组织。

◆P11:另一幅眼睛侧视照,让人不免联想到褐色法兰绒或者被阳光烤干的土壤。人眼能够区分3种基本颜色,红色、绿色和蓝色,但这3种颜色却能形成大约1000万种色彩。据说,眼睛能够分辨出大约500种不同程度的灰色。
◆P12:一只多色眼睛,让人联想到火星上的陨坑。视网膜内的脊结构和微小缝隙是我们通常无法注意到的。

◆P13:瞳孔张大时的眼睛。瞳孔通常在光线较暗时张大,让更多光线进入眼睛。在出现恐惧等激烈情绪或者看到富有性吸引力的人时,瞳孔也会放大。在影片中,我们经常看到检查瞳孔的情形。如果瞳孔不再对光线做出反应,说明人已经死亡。
◆P14:人们普遍认为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读书会损伤视力,实际上,暗淡的光线会让眼睛变得更强健。不过,我们不能因此用蜡烛取代电灯,因为在没有合适照明的环境下读书会导致头疼。
◆P15:眼睛是异常复杂的器官,以惊人的速度处理信息,聚焦速度超过市场上销售的任何照相机。

◆P16:在这幅照片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虹膜上错综复杂的图案,同时也能看到眼睑和睫毛,惊人的细节令人叹为观止。一个人每天平均眨眼1.5万次左右。眼泪能够为眼睛提供足够的氧,同时抵御细菌。

◆P17:虹膜上闪闪发光的穹顶便是角膜。如果没有角膜,眼睛的脆弱部位将失去保护,我们也无法看清楚大千世界。三分之二的聚焦工作由角膜完成,余下的由晶体负责。
◆P18:这幅照片让人联想到树环,树枝交织在一起。眼睛是人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2型糖尿病能够导致眼睛背部的血管发生泄漏,检查眼睛往往能够诊断一个人是否患上糖尿病。

◆P19:在美国,糖尿病成为成年人失明症的一个主要原因。

◆P20:照片中,瞳孔被“微型森林”环绕,“树干”和“树枝”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金黄色。
◆P21:虹膜的金色丝状结构,让人联想到日食时的景象。盯着太阳看除了有害眼睛外,还会让人打喷嚏。科学家承认存在这种现象,但并不清楚背后的真正原因。
◆P22:曼维尔亚说:“人眼的复杂结构深深吸引了我,促使我进行这种创作。”

◆P23:曼维尔亚出生于美国,对于未来的摄影计划,他不愿说太多,只表示将继续进行微距摄影创作。他说:“我一度认为已经将所有可能的眼睛类型都拍完了,但实际情况并非我认为的那样。最近,我去了一趟欧洲,发现荷兰人、德国人和挪威人的眼睛都非常特别,这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P24:除了将镜头对准人类的眼睛外,曼维尔亚也对拍摄动物的眼睛充满兴趣。他说:“动物的眼睛更富于变化。”
◆P25:曼维尔亚从16岁开始接触摄影,现年36岁,如今是《埃里温杂志》(Yerevan Magazine)的知名摄影师。他说:“当我拍摄昆虫和植物的微观照片时,感觉十分自然,而在尝试拍摄人眼的照片时,感觉截然不同。拍摄结果出人意料,我没料到照片展现了眼睛如此复杂的外形。我们看到过那么多双眼睛,但从未想到过它们具有如此美丽的结构,就像火星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