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风夜放花千树——元宵诗话漫谈

 遗韵斋 2012-06-22

  “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过初三。正月十五闹元宵,闹了元宵春节完。”笔者杜撰的这首打油诗,是想说元宵节是春节这一传统佳节的压轴戏。

  夏历正月十五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唐代以来,有元宵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辞海》缩印本792页)。

  其实,元宵观灯早在隋代就已经有了,有杨广《正月十五日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为证:“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从诗意看,当时搭建的巨型花灯像大树一样,七枝长伸,繁灯如花焰般灿烂,是颇为壮观的。

  到唐代,元宵玩灯已形成一道绚丽的风景。翻阅唐诗,吟咏灯节的诗比比皆是。“光随九华出,影共百枝新”,韩仲宣诗中的“九华”,指的是装饰华美、灿烂多彩的“九华灯”。“百枝”指的是“百枝灯树”,是分枝众多的灯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这首《正月十五夜》,写的是元宵夜灯火辉煌、人欢马叫的热闹景象。“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元宵节在白居易诗中,处处是迷人的风光。再看王维的“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卢照邻的“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张萧远的“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这些诗句中的灯光人影,描绘得多么生动形象。

  在咏元宵中,宋代诗词名家更有不少佳作。“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王安石和朱淑真这“一暖”和“一闹”,将元夜美景写得生机勃勃。

  “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宋熊知至在《观灯》中,写出了灯山人海的美景。可以想见,当年元夜,悬灯结彩,万人空巷,是何等热闹。这正如范成大《元夕》中所道:“新年第一佳节时,谁肯如翁闭户眠。”

  “天公意向人情满,灯月教同看。中秋虽是十分明,不比今宵处处有华灯。”宋陈三陋在《虞美人》词中,将中秋月与元宵月作了比较,认为元宵夜明月与华灯交相辉映,更富于诗意人情。宋文学家欧阳修写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则是元宵佳节情人相会的绝妙佳句。

  元宵诗词中写得最精彩、最美妙、最脍炙人口又百读不厌的,要数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生花妙笔,用千树盛开的鲜花来形容元宵夜数不清的花灯和烟火;用满天星雨来形容夜空中纷纷飘落的烟火流水;用玉壶光转来形容洁白晶莹的白玉灯灯光的不停转动;用鱼龙舞来形容被人舞动的鱼灯、龙灯……一连用了几个比喻,将人们闹花灯的情景写得极为生动。特别是这首词下片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含意不仅在于词人观灯时经过千百次寻找而蓦然回首在灯光零落稀少处见到意中人,还被著名学者王国维引申为古今成大事业、做大学问者所必经第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宋晏殊词《鹊踏枝》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宋柳永词《凤栖梧》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赋予更深远的含意。

  元宵月圆夜,新年第一回。月光映红光,上下相交辉。富有诗情画意的元宵佳节啊,必将年年令人赞美,令人陶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