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秦始皇是一位偉大賢君,以天下為己任,可惜不敵極端氣候變遷。
秦國滅亡緣於自然界的周而復始。公元前220年前後,中國進入長達三百年的冰河期,曾經有四百年時間是農作物欠收,大量農民起義而造成秦國覆滅。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前置作業就有考據。
中國人口在四百年間從4億人死亡到剩下1600萬人,記載於《晉書.地理志》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的中國人口只剩下1600萬人,四百年間的人口是下降了三十倍,正是極端氣候的厲害。一碰上極端氣候,赤道是冰天雪地,全球無糧,處處是打仗去掠奪糧食資源,人相食是常態,是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
歷史記載是以人本為主,從不考慮自然因素,主因是自然異變在古時候的觀念也是君主作惡所致,尤其史官絕對會把自然災害加諸給君主或宰相的行為去承擔,不可能歸咎於自然。事實上,中國歷朝歷代的覆滅,90%以上的起因是氣候惡化所致,絕非人為決策有重大瑕疵。
以我個人對中國歷史的考據,不曾發現中國皇帝之中有真正昏君,多數是明君,少數是中上等,可惜次次是滅亡於極端氣候,或因全球極端氣候而造成外敵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