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宋哥窑与后仿哥窑的区别

 Canyonbreeze 2012-06-23

[转载]宋哥窑与后仿哥窑的区别

(2011-11-24 21:09:02)
标签:

杂谈

分类: 交流学习

笔者拜读了某大藏家讲宋哥窑的文章,他讲的故事多,特征少,故事不能辨真伪,只有特征才能辨真伪,因此,他的空话套话只能获得玩文字游戏的爱好者和初学收藏者的赞赏。

宋哥窑是南宋时期的产品,后仿哥窑是元末时期的产品。现在有些人将元末哥窑误认为宋哥窑。北京故宫愽物院压坏的菊花盘(碟)哥窑应属于元代哥窑,笔者同意叶佩兰先生的说法,故宫压坏的哥窑不是宋哥窑。

宋哥窑的釉色有两种:米色;粉青色。胎质有两种:瓷胎(黑褐、黑灰);砂胎(土黄色)。宋哥窑的“金丝铁线”独特:铁线为大开片,金丝为细开片,铁线颜色为殷红色(红中带黑),金丝颜色为红色,金丝线两边的釉色呈浅黄色。金丝开片呈网状(魚子状)并有规律性,铁线没有规律性。铁线和金丝的线没有深入到胎骨,铁线和金丝的线犹如釉挤压岀来的,线的色浆基本与釉面平齐,有的还约高于釉面。纹线与釉靠得很紧密,见不到缝隙。

宋哥窑底足处的釉处理非常整齐规正,露胎的圏足似镶嵌在厚釉中,器物摆放在棹上见不到圈足的露胎。圈足外墙壁较矮,内墙壁较深并且向外倾斜呈斜面。圈足为椭圆形。器物口部边沿为椭圆形。器物上手有沉重感。露胎的胎体中能见到红色的斑点或块状。宋哥窑的造型以各类瓶式为多,风格是古朴高雅。

宋哥窑釉面不平,有皱纹感,这种皱纹产生柔和的酥光宝晕,米色釉不透明其光泽如人面上微汗沁岀。釉色与米色相同而纯净,手摸釉面光滑细润没有片纹刺手的感觉。整个釉面正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历千年而莹泽如新”和陈浏<<陶雅>>云:“真正的哥窑瓷品,光彩照人”。宋哥窑釉中是冷气泡(有似铁锅里的热水气泡)没冲岀釉层。

元代哥窑釉色乱而不一,釉质过于透亮,色泽不润而干燥,开片的金丝没有规律性,大多开片纹为单一的细碎片,见不到大开片纹中套魚子纹的开片纹。铁线粗糙而深入胎骨,能见到线的凹槽。若手摸釉面能感觉片纹的存在。底部圈足处的釉处理不规正整齐,能明显见到露胎的圈足。明.曹昭<<格古要论>>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燥,色亦不好”。

笔者收藏的这件宋哥窑六棱(六方)广口瓶有两种特征不能逾越:一是金丝开片纹呈魚子状,在魚子网状的外周围均是单独直线与铁线(大开片线)连接并有规律性,这种金丝纹的开片规律性不是人为的规律性而是鬼斧神工的规律性,因为金丝纹的形态不会按人的意志去形成自然规律,这种金丝纹的规律性只有在章生一的手上和时代的所有原材料和烧制工艺上岀现的规律性,这种莫明其妙的金丝开片规律性连章生一本人都无法理解。也许就是这种无规律和有规律的“金丝铁线”的岀现才赢得了南宋朝廷和宋人们的激赏。??是釉面有少数微细孔洞,孔洞的直径有的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洞口为缩口,孔洞很深,洞口沿一般呈黑色。这种微细直孔洞是因为当时的胎质在烧制过程中的莫来石与玻玏相产生的独特特征。

人们对宋哥窑不太了解,将元代哥窑误认为宋哥窑反而将宋哥窑视为现仿。一些专家或藏家不作具体分析,有些能仿,有些特殊现象是不能仿的,仿的东西总是与真品有区别的,真品的某些特征是定位在历史时段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