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永济普救寺:这里是产生陈世美的地方

 黑老赵 2012-06-23

游永济普救寺:这里是产生陈世美的地方

-------山西历史旅游系列之二十

古蒲州是历史上一个兵家必争之地,逝去的岁月往往刻印着的都是刀枪剑戟的寒光,但就是这样一个充斥着男人们相互争斗的古城,也不乏人世间的儿女情长。

我们可能对普救寺没有什么印象,但提到《西厢记》,提到丫环红娘,没有结婚的人都知道,谁不希望自己一生也能遇到这样一位红娘,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西北十余公里的峨嵋岭上,西临黄河,黄河上有古代的蒲津关,山下有条公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条路是古代山西经过蒲津关通往长安的古驿道,所以这里历来是山西学子进京赶考和商贾贩运的重要通道。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普救寺建于唐武则天时代,开始称呼为西永清院。五代时期被改名为普救寺,这源于本地的一场著名战争。

唐代时期普救寺所在地为河中府管辖,治所就在普救寺附近的蒲州城。五代时期后汉郭威讨伐叛将李守贞,此前后汉将领与李守贞在蒲州城交战有一年时间,郭威来到蒲州城,踏访民情,来到永清院,向寺院长老问计,长老答道:“将军发善心,城即能克。”郭威领会长老的意思,当着众僧人的面,折箭为誓,保证不滥杀一人。郭威的保证通过僧人传到蒲州城,守城军士战斗力顿减。蒲州城攻破后,郭威始终善待蒲州的百姓和士卒,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就将永清院改称普救寺。

普救寺坐落在峨嵋岭的原头上,从远处望去,红墙绿瓦、楼阁宝塔,坐于高岭之上,松柳之中,甚为壮观。普救寺享誉海内确实有它独到之处,国内大多的庙宇建筑格局大都采取中轴一线,两侧对称的格局。而普救寺不一样,它的建筑布局没有中轴线,而且又是依山而建,曲折婉转,所以游览其中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究其原因是普救寺的扩建由于山势所限,随着不同朝代建成不同的中心。唐朝建成普救寺的西侧,到了宋金朝代沿着普救寺东侧又修建一块寺院区,到了明清又在宋金朝代的建成寺院的东侧继续修建一处寺院建筑,所以普救寺就成为今天的建筑格局。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普救寺的第二个特点是庙宇内楼、阁、廊、塔一应俱全,其他庙宇也有这种多样化的建筑的,但这些庙宇或者是建在平地上,或者建在深山中,而普救寺是建在山岭的原头上。

山西人所讲的原头,是指平地上突兀出的一处山岭,这样在远处眺望普救寺,高低错落有致,有如一幅精美的图画展现在眼前。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但凡一座寺庙能出名,就得有镇山之宝,普救寺的奇异之处在寺内的莺莺宝塔,此处宝塔是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站在塔下用两块石头相击,附近能听到好似蛙叫的声音,很有趣味。

一所庙宇要兴旺,要有灵气,国内的寺院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镇江的金山寺得益于白蛇传的故事,苏州的寒山寺得益于唐代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那普救寺呢?它得益于西厢记这个美丽的传说。

本来普救寺的大钟楼、天王殿、莺莺塔、大雄宝殿、是普救寺主要的景点,但现在来到这里的游人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是黎花深院景区,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崔莺莺旧居就在这里,风流才子张生也是从这个院子的一角翻过墙头与莺莺幽会的,所以这里是人头攒动。

西厢记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唐代青年张生路过普救寺,正赶上乱军围困普救寺,企图洗劫居住在寺庙里的崔莺莺一家,被张生所救。由此两位青年男女相见,然后是相恋、偷情,中间有莺莺母亲的阻止和丫环红娘的穿针引线,最后张生赶考成功,宦途有成,有情人终成眷属。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西厢记中崔莺莺住的院子

西厢记改写成剧本以后,成为古代经典剧目之一,那优美的词句,惟妙惟肖的描写,更增加了西厢记的魅力。例如莺莺怀春伤感时所叹:“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两人离别时的描写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无论是文字还是人物内心的描写,都堪称古代文学的经典,看后让人有无限的遐想。

来普救寺旅游的以青年男女居多,双双对对,寺内的连心锁卖得火爆,几乎所有的恋人都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希望以莺莺与张生作为楷模。

人世间的情感就是这样残酷,普救寺看似美好的情景,但对于主人公其实是一场悲剧。历史上的普救寺确有西厢记的故事发生,但故事的男主人公却不是爱情忠贞保卫者的楷模,而是始乱终弃的代表,真不知来此朝贡的热恋男女如果知道事实的真相,还能虔诚的来到普救寺吗?还能以张生为楷模吗?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崔莺莺住的西厢房

西厢记故事的原型发生在唐代,张生的原型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

元稹是鲜卑族人,南北朝时代少数民族染指中原,从东西魏到北周都是少数民族执政,这为元稹家族的崛起提供了机会。元稹的五代祖曾担任过北平通守,也就是北平地区的行政二把手,此后家族中落。

元稹的母亲识文断字,元稹的文化功底都是母亲教出来的。由于家境贫穷,元稹急于挣钱补贴家用,所以也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早早的走上科举之路。

唐朝的科举分六科,但最热门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进士考取最激烈录取的只有百分之一,而明经相对容易些,录取百分之十。元稹为了糊口,先考取明经,并一举中第。

明经虽然相对容易,但每年三千人只录取二百人,也是不易的。何况这年元稹才十六岁,实事求是地说元稹还是有天赋的,崔莺莺委身于元稹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唐朝规定登第的学子还要吏部复试,没有复试的学子要在家等待,叫守选。但各地官府在规定的年限内要将守选的人员的资料在年底以前送交吏部,守选当事人也要到吏部等待复试,这叫冬集。

元稹守选在长安等待了五年,有时就到四处拜访、周游,公元799年来到河中府,那时的治所就是古蒲州,普救寺是蒲州郊外的一座普通寺庙,适时崔莺莺母女也是由于家庭中落母女迁移暂时在普救寺居住。

这年的冬季,主持河中府的政府长官突然死了,唐朝中央政府随即任命新的官员,但在古代的时空中,从官员的遴选到走马上任,这中间有一个月的断档,而河中府看守政府就只有当地政府的副职挑头了。恰恰这时,由于上下信息不通,河中府副手对地方事务处理畏缩不前,引起当地士兵骚乱,乱军掠夺,这波及到普救寺。

危机中元稹通过与军队中的熟人协调,免于莺莺母子遭难,成了她们的救命恩人,然后两人相恋,这年元稹二十三岁,崔莺莺十七岁。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张生幽会莺莺翻墙跳院的地方

一对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相互爱恋,但有莺莺母亲在身旁,又不能公开,于是就有了痴女夜盼、傻小子翻墙的故事发生。元稹在回忆这段浪漫往事时是这样记录的:“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陇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有趣的是现代男人私下有了情人,又想记录这段美好回忆,就会在日记中用ABC来代替,而在元稹的诗句中也是这样,用隐晦的“双文”来代替女主人公崔莺莺。

元稹另一首诗词中也是用“双文”代替莺莺,他是这样记录当时的情景:“春冰消尽碧波湖,漾影残霞似有无。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退红苏。”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普救寺的大钟

公元800年年底,到了吏部应试的日期,元稹不得以离开莺莺到长安应试但落选,就又在长安读了一年书。此时两人还书信往来,现录一段崔莺莺致元稹的书信,从这里既能看出莺莺的文才,也能揣摩出莺莺的感情:

“捧览来问,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虽荷殊恩,谁复为容?睹物赠怀,但积悲叹耳!伏承便于京中就业,进修之道,固在便安,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弃,命也如此,知复何言!”

下面的文字更说出少女内心的苦闷:

“自去秋以来,常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哗之下,或勉为语笑;闲霄自处,无不涕零。乃至梦寐之间,亦多感咽离忧之思。”

这是一个多么有文才又有情感的少女呀!但以后的事情让人大失所望。

公元803年元稹吏部考试过关,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同期被任命为校书郎的还有白居易,可以说这些人是潜在的政治明星,前途无量。

关注这些年轻人的不但是吏部,还有一些官僚,这些人的目的是在选择家族的接班人。其中有一位官吏韦夏卿,他原来任京兆尹,即当时唐朝首都长安的市长,后来改任东都留守,即陪都洛阳的市长。这位高干有一位女儿名叫韦丛,韦夏卿认准元稹是个好苗子,元稹也看到韦夏卿是个好靠山,于是一个招婿,一个投怀,元稹成为上门女婿,当年就与韦丛成婚,成为了另一个版本的陈世美。

元稹靠着老丈人的势力和自己的才智,开始飞黄腾达,最后官至尚书。他在文学上也有造诣,历史上同白居易齐名,并称“白元”。这一生他依靠韦氏起家,自然与韦丛恩恩爱爱,似乎一生中根本就没有普救寺这回事。但做了亏心事的人一生都会受到良心谴责的,不是这样吗?

元和四年时他曾任出任监察御史,有次到四川查官员贪污案子,到了嘉陵江附近馆驿休息,见此馆驿有些同普救寺相象,睹物思情,就想起了旧人莺莺,夜半背诵诗句:“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看来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有块伤疤,这种自责要缠绕着他一生。

天涯人游历普救寺,望着那些情男痴女,烧香拜佛,共系连心锁,或者站在莺莺的西厢房前,海誓山盟,誓言白头偕老,心中无限感慨。谁人没有在年轻时度过,谁人没有青春时的激情,谁人没有心中的梦想,然而现实中理想与现实毕竟有一段距离。

《西厢记》颂扬人间美好的一面,但现实社会这样的例子并不多,人间更多的是利益而不是姻缘,当男女结合双方地位都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双方会厮守一生,或者这就叫做姻缘。

当一方地位发生变化,双方就没有了共同语言,必然分道扬镳,这就是婚姻而不是姻缘。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要婚姻还是要姻缘?实际这就如同我们法治社会一样,为了达到社会的和谐,我们要有规范的道德,还要有越线后的法律惩罚。男女结合也是一样,要有一定的感情基础,还要有一纸证书的法律规范,夫妻双方既要有自我的约束,也要有对配偶的包容,这样才能厮守一生,或者这就是两人的姻缘。

天涯人来到普救寺一游,感受到的不是对姻缘的美好向往,而是对此地的厌恶,一个出现陈世美之类人物的地方是不值得留恋的。

 

 

                             2010-1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