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逛苏州公共文化中心

 苏迷 2012-06-23

“爸爸,老师说明天开始我们就放假了,是五一劳动节。你会带我到哪里玩啊?”儿子在节前很兴奋地问我。

“我想想啊……上方山……虎丘……”我一个个点地报出,他听着一遍遍地摇头。“对了,周天晔妈妈推荐了一个好地方,说平门附近有一个新开的展馆,说很不错,是介绍苏州历史上著名的人的。”

“那是不是和沧浪亭里的那个差不多啊?”

我愣了一下“沧浪亭里什么?”儿子给了我一个疑惑的眼神,说:“我也记不清了,那天你和爷爷说的时候好像说了和沧浪亭里的那个类似,如果那样我不去了,你都带我去过很多次沧浪亭了。”

我笑笑“不是,我知道你想说是先贤祠,那完全不同的,那可不是一块块刻满线条的石碑,那是一个你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漂亮地方。”我继续鼓动着他。

“那你要答应带我爬北寺塔。”儿子开始谈条件了,而我自然是会答应这个本不算什么条件的条件。

早在几个月前,曾经路过平门附近,见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公共文化中心,觉得这里还是不错的。后来听说,这里的将会被作为苏州美术馆、苏州文化馆和苏州名人馆向世人开放,就觉得非常不错。



我儿童时代是在这附近的桃花坞大街渡过的,对这里的很多很多地方都非常熟悉。比如费仲琛故居(当年的新华小学,我在此就读)、比如与才子唐伯虎有很大关联的准提庵、双荷花池、亦或者是百年老校第四中学,还是公共文化中心对面的墨园,不是孩童时代经常出入的地方,就是同学家的所在。而我当年居住的西大营门,实际在明清,就是供守卫苏州的军兵住的营区。又说远了。

公共文化中心设立在这里,联想起附近正在进行大规模整修的唐寅故居、准提庵等,再圈入北寺塔,呵呵,苏城不又拓展出了一个非常棒的人文景区么?先到北寺塔逛逛,登高俯瞰苏城,再入三馆参观,看完名人馆觉得意犹未尽,那就移步拜访名人去。或走入听听名字就让人陶醉的桃花坞,沿着青石板去追寻才子的足迹、去看看名人的故宅,或是沿校场路,去双荷花池感受才子的生活。假使市府会在准提庵附近再栽上那么一片桃林,呵呵,我们还能邀友观赏才子笔下的落英缤纷。如果力度大些,能把木刻年画博物馆(朴园)、昆剧传习所、墨园等揉成一个整体,那可就真是世人的福泽了。我陶醉在自己勾画出的一个梦中,一个市府为我们营造的文化气息浓郁的梦境,却是实在希望这个梦境能够尽快完美地实现,让平门桃花坞片区成为苏州的吴文化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目前仅仅是有了些许片段能够供人追忆。

三馆是新建筑。在我这样的外行的眼中,虽然三馆是全新设计的新时代建筑,但却是能够让人感受到苏州的气息的。不过不知怎么回事,当我站在直面我们的新美术馆前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这里有浓厚的新苏州博物馆的味道,我带着疑惑,和孩子一起进入参观。



新美术馆的大厅相当高挑,顶部的处理想来是受到了贝聿铭大师很深的影响。苏州博物馆回廊中的光影效果,被很大程度地继承到了这里,包括随后看到的外面的路灯,都借鉴了苏博明朗的几何状处理。



五一期间这里正好举办“越画吴风”展览,即浙江画院的画家们在苏州采风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是中国画,有传统的画风,也有结合了西洋风格的创新的中国画。儿子看不懂,只是看着说这个好看,那个好看。我这个半吊子,也只能搜肠刮肚地回忆小时候先生教过的那些知识,来为他介绍,是对是错只能等他自己长大后去分辨了。不过他会在某些画作前驻足长久倒是令我吃惊的,原来他想多看看,想着以后会不会有一天也能画得这样好。我很高兴,就一张张把这些画都照了下来,等他以后有基础了再来临摹。



文化馆没有开门,我们直接奔名人馆而去。

名人馆是对苏州历代名人的一个综合性介绍,整个馆分为“先秦至宋元”、“明代”、“清代”、“状元厅”、“民国厅”和“院士厅”等多个分展区,每个展区都有自己的特色。



入名人馆就看到一扇花窗和一个以假山石为主的小景观。特别是隐在花窗后的却是觉得像极了缩小版的冠云峰。这个很苏州的小景观,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苏园六记》中的那段开场白“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我知道这回带孩子来可是带对了,这里肯定不会令人失望。展览的序章是在大厅内,厅并不显得多大,可是当我们站在这里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设计者巧妙的构思,把苏州从古至今的大事件,用很艺术的手法串在了一起,显得非常生动,特别能吸引孩子的目光,也能把参观者的好奇心吊起来。



我们的视线无论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都会被厅内展示给我们的巨大信息量给震撼。抬头是一片浩瀚的星空,我猜想,这就是设计者想要告诉我们,苏州的历史名人犹如天上的星星一般难以计数,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往下,三面墙上的上三分之一,全部都是古今交汇的苏州景象,看着非常眼熟,其风格很像当年连载刊登在《苏州杂志》上的苏州版画,也有可能就是将优秀的苏州题材的版画拼接而成的。其下是大块的动态展示屏,连轴播放苏州的历史与今天、苏州名人等,内容非常丰富,足以让孩子好好上一堂有关苏州的历史课。下部三分之一分成了两个主题。

中间部分是苏州名人的印章,在我看来,篆刻是一门中国独有的艺术,不仅具有书法美,还有图形美、雕塑美、特别是某些冶印时的不规则的缺口(已经忘了当年先生教我们的术语,实在汗颜),更有残缺美。我细细地欣赏和辨认,并指着这些红红印章,告诉小谈怎样辨认阴文和阳文……他似乎不得要领,一个劲的说搞不懂,弄得我好生没趣。最后我说:“你想想,自己画画时盖得那个印章像不像这里面的文字啊?那个章上面也是篆书,以后学习书法,也要认一认这些古老的文字。”他的畏难情绪又来了“爸爸,这太难了吧?”“和语文书上一样,慢慢地你就会认识的。”他摇摇头,倒是听到我指出“南京解元”(唐寅)、“祝氏枝山”(祝允明)、“同龢”(翁同龢)、“石田”(沈周)、“吴宽”……有点兴趣,他问:“你怎么能认识这么难的的字啊?”“爸爸小时候和你一样学画,学了好几年,这些字是画画的老师教的,所以你要好好学,以后就超过爸爸了”,一听到能超过我,他倒是来了劲了。

他抬头,看到了屏幕上开始放“吴越争霸”,看的津津有味。突然他冒了一句:“爸爸,为什么这最上面的画,都是古代的东西,里面却有一架飞机?”“这里面也不都是古代东西啊!你看那边古代仕女在出租车边上,这是艺术家在告诉我们,苏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古今融汇的城市。另外,这飞机也是很有名堂的,咱们苏州有一个名人,是飞机设计师,叫做顾诵芬,家在平江路附近的顾家园,他领导团队设计了中国著名的歼8高空高速战斗机,以后如果咱们再去北京,爸爸带你去航空博物馆看歼8飞机。他的爸爸叫顾……”我话还没说完,孩子的另一个问题又来了:“爸爸,你看那些人的像,是不是都是古代的苏州人啊?”“怎么我话没说完,你又插嘴了呢?”我看向孩子指的方向,原来厅两侧还有很多苏州名人的像,每个小石像边上一块介绍,如“归有光——明太仆寺丞,归公有光……”我想这些介绍文字很可能来自于史书。



“先秦至宋元”展厅实则是苏州的一部开发史,这里介绍的一个个名人的故事串起来,就是一部苏州从蛮荒到文明,从尚武到崇文的历史。入门的右手端是此厅的简介,展板边是苏州盘门水门的一个大比例模型,不过大家可能会忽略这里,其实这是为里面一组人物塑像做了一个铺垫。左手端则是这段历史时期内比较著名的人物简介,我们发现“陆、顾、张、朱”的姓氏在里面占了很大比例,其实直到三国,这四个姓氏都是苏州不折不扣的望族大姓,一个个名人都在这些绵延若干世的大家族内诞生,这些家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世家。就说三国,这些家族就走出了陆逊、顾雍、张昭、朱恒。呵,不说不知道,三国的吴国,出自苏州的大臣就足足撑起了吴国的半边天。


世家展板对面是一个由城门延续过来的城墙,墙体中空,被玻璃关着。玻璃上放着投影,诉说着苏州从阖闾大城到争霸的历史,一个个名人在投影上掠过……我抬起头,却是一条弯弯的银河,点点繁星,不正向世人诉说着,苏州的这些历史名人,恰似历史长河中那些璀璨的明星。

玻璃门内是一组历史人物的雕像,泰伯仲雍让贤奔吴,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吴地;寿梦振兴吴国,季札让兄即位,言偃把周礼带到家乡,干将莫邪发展了吴国的冶金工业,子胥孙武辅佐阖闾带领吴国走向辉煌,夫差曾经也是雄主,黄歇潜心治理属地。这是先秦时代苏州最最著名的名人,却是谱出了一曲吴地走向文明的乐章。

明代是苏州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时代,明代馆非常别致地采用了苏州园林的风格进行布展装帧。入厅右手一个小阁,是典型的苏州园林风格,一扇弯弯的冰纹花窗,让人顿时迷失了。那架古琴静静躺在案上,是不是还在等待哪家闺秀再来抚上一曲凤求凰。我却是觉得这把古琴还在告诉我们,吴门雅音如今也在走向没落。曾几何时,吴门的琴文化在全国都是非常著名的,当年文人士子们必修课之一的琴,不知走向何处?今昔,还有多少学子能够拨弄这优雅的琴,“曲有误周郎顾”的风靡时代,也许不会再有。


一条起伏的长廊,一侧是光影效果的鱼池,头顶是连绵的文卷,细看不仅惊喜。原来竟然是《明史.文苑》中介绍吴中才子的篇章,连板式亦为旧式。长廊对面是一副长长的壁画,其上人物均一组组聚拢,当然都是明代人物啦。比如王鏊、申时行和王锡爵在一组,此三人均是明代的大学士内阁首辅,也就是宰相。申时行和王锡爵两个同科的苏州人在万历年间自张居正后同在内阁共事,且关系密切,政治上共进退,在皇帝清算张居正时挺身而出,为张辩护,也算是政坛一大新闻了。传说后来两人反目,王家说申时行是尼姑生养的私生子,申家说王家赖婚。到了清朝更是演化出了说申家的《玉蜻蜓》和说王家的《双金锭》两部长篇弹词,于是为了不惹及申家王家两大世家,还有了苏州不说玉蜻蜓,太仓不说双金锭的故事。

壁画上还有为朱棣出谋划策的姚广孝、有智判十五贯的清官况钟(昆曲《十五贯》)、有抗倭名将任环,有复社领袖杨廷枢;当然作为明代文化大市的苏州文化名人,冯梦龙(短篇集《三言》)、张凤翼(戏曲作家,故居存于干将路)、魏良辅(昆曲始祖)怎能少了?开创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唐寅等吴中才子也在其中,归有光、吴宽等文人名臣同样在列;竟然还找到手工艺大家陆子冈(玉雕大师)……明代苏州盛极一时啊!以这样的文化底蕴、这样发达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在苏州孕成,却是一点也不令人奇怪。

走廊的尽头,是一个戏台,依依呀呀地吟唱着优雅婉转的昆曲。这阳春白雪的曲艺,到今天几乎已经没落成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听懂的遗产了。不由对儿子说,千万不能忘掉苏州话,不然下一个和这古老艺术一样命运的,就是我们的吴语,那么评弹也就没了,吴歌也没了,昆曲是更加别想听懂……儿子瞪着眼睛,一副迷茫,哎,没听懂啊!


清代厅的风格又是一变,从婉约的明代厅进入清代厅,直接就是一个朴实的感觉。一面面模仿竹质搁笔,刻上了一个个名人,被整齐地悬挂在墙上。“爸爸,你看那边的<清明上河图>会动格喏。”我一看原来是《盛世滋生图》,描绘的是康乾盛世中苏州阊门一带的繁华景色。而这动画版的长卷,却是非常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清代苏州阊门地区人们贸易和生活的情景。



令儿子最感兴趣的是状元宰辅厅。他第一感兴趣的是什么是状元,为什么有状元,干嘛要这样考试?第二感兴趣的是诸如叔侄状元、三中三元、一门五状元?第三兴趣就是那三面牌坊下的试题。在我的指点下,儿子做了一遍又一遍,我问他你是不是也想连中三元啊?他的回答是:“好玩。”我无语。


我告诉孩子,应该要谢谢周天晔的妈妈,因为是周妈妈介绍了这个非常好的地方来让我们参观!确如周妈妈所说,名人馆不见得大,但却胜在精致。我的看法有了补充,名人馆不大,却包含了很多课本上完全无法学到的知识。周妈妈说,遗憾的是这里如果再增加上与名人相关的实物展品就好了,我觉得,如果有了这些展品,这个展馆可能就要改名为名人博物馆了。

如果说公共文化中心是市府给予市民的一道文化大餐,那么苏州名人馆就是盛宴中的主菜。名人馆对于孩子领略当地历史文化,了解变迁是非常有帮助的,不过遗憾的是,每个名人仅仅做了最为肤浅的介绍,令人意犹未尽。

                                                  尖兵 2012-5-14

未经本人允许请不要转载或使用

随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