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维纳斯,太阳系中最亮的行星
金星对我们的太阳而言是第二近的行星,以罗马爱与美之女神的名字命名。金星是在夜空中最亮的自然天体之一,并被认为是地球的姊妹行星。 金星的历史与命名
金星,这颗从太阳数过来位列第二的行星,被冠之以古罗马爱与美之女神维纳斯的名字。她是唯一颗以女性名字命名的行星——在古代天文学家所知的五颗行星中她最为明亮,或许由此,她被赋予神殿中最为美丽的女神之名。 在远古时代,金星曾被当成是两颗不同的星:暮星和晨星——即在日落和日出时分首先出现的那两颗星星。在拉丁文中,它们分别被叫做Vesper(黄昏之星)和Lucifer(晨曦之星)。在基督教统治的年代,路西法(Lucifer),或“光之使者”,成为撒旦在他堕落之前的名字。
行星金星的物理特性
金星与地球常被称为孪生兄弟,因为它们的大小、质量、密度、构成和引力等十分地相似。可是相似只是到此为止。 金星是太阳系中的极热世界。尽管金星不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可它那稠密的大气层似不可控般地捕捉着热量,一如温室效应会令地球升温一样。因此,金星上的温度达到了870华氏度(465摄氏度),足以能将金属铅熔化。科学家们放置在金星上的诸多探测器的寿命只能维持几个小时,便都相继熔毁了。 金星大气层的情况也犹如地狱一般,它主要成分是含硫酸云的二氧化碳,科学家们只能从大气中检测出微量的水。金星的大气比任何其它行星的都重,这导致其表面的压强为地球的90倍。
金星的表面极为干燥。在其表面根本没有液态水,灼人的热量会使任何东西蒸发掉。金星表面约有三分之二的区域覆盖着许多平坦而光滑的平原,其宽度从约0.5英里直至150英里(0.8公里至240公里),而那上面却布满了被千万座火山毁损所形成的沟渠,流淌而过的熔岩刻蚀出长且蜿蜒的条条运河,最长的甚至超过3,000英里(5,000公里),比任何其它行星上的都要长。 金星表面的6个山脉区域补足了剩余的三分之一。有一个被称为麦克斯韦的山脉,长约540英里(870公里),高度可达约7英里(11.3公里),成为在这个行星上的最显著的特征。 金星还有着一些同地球毫无相像之处的表面特征。例如,金星有光环,或称作光冕——一批宽度大约在95到360英里(155至580公里)之间的环形结构。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形成于金星最外壳层之下的热物质升腾之时、将金星的表面起皱所致。金星也有马赛克片,或叫瓷砖——即在不同方向形成的有着众多山脊和山谷的隆起地区。 金星不止是其各种环境有如在阴曹地府,金星有一个古来的名字,甚至被叫做“路西法”。这个名字可没有任何邪恶的义涵,反之——“路西法”意味着“光的使者”。当人们从地球上看她时,金星比任何其它的行星、甚至比夜空中的任何星星都要亮,这是因为她有高反射能力的云,并且她距我们的星球也最近。 金星需要243个地球日才能绕其轴线旋转一圈,是迄今为止各大行星中最慢的,由于这种迟缓的自转,其金属质的内核不能产生类似于地球般的磁场。
金星的轨道特点
如果从上往下看,当大多数的行星以相同的方式绕其轴线旋转时,金星却在朝相反的方向旋转。在地球上,太阳是东升西落,可是金星上的太阳就会西升东落。 金星年——她绕太阳轨道运行的时间——约为225个地球日。与此同时,金星用243个地球日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圈,这通常意味着,在金星上的金星日要比金星年更长。然而,由于金星自身奇怪的逆向旋转情况,从一个日出到下一个日出却只用约117个地球日。
成分与结构
96.5%的二氧化碳,3.5%的氮,还有极少量的二氧化硫、氩、水、一氧化碳、氦以及氖。
金星的磁场是地球的0.000015倍。
金星的金属铁质内核宽约2,400英里(6,000公里)。 金星的熔岩盖厚约1,200英里(3,000公里)。 金星外表固化层的最主要成份是玄武岩,其估算平均厚度在6到12英里(10至20公里)。
轨道与旋转
距太阳的平均距离
英制:67,237,910英里 公制:108,208,930公里 与地球相比:是地球的0.723倍
近日点(最近处)
英制:66,782,000英里 公制:107,476,000公里 与地球相比:是地球的0.730倍
远日点(最远处)
英制:67,693,000英里 公制:108,942,000公里 与地球相比:是地球的0.716倍
(来源:美国宇航局)
金星的气候
金星最顶端的云层每4个地球日就会飞速地围绕这颗行星转一圈,由每小时224英里(360公里)的飓风风力来推动。这颗行星大气层的超级旋转,其速度比金星的自转要快约60倍,可算是金星最大的谜团之一。在这颗星球表面的风速却慢得多,估计仅每小时才几英里。 欧洲航天局于2005年发射的“金星快车”飞船令人称奇地发现了在这颗行星上有闪电的证据。这种闪电对太阳系其它那些也有闪电的行星而言,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唯一与含水云不相关的闪电。取水而代之的是含硫酸云,金星上的闪电与这相关。科学家们对此种放电感到兴奋,因为他们可以将分子打成碎片,而这些碎片又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同其它碎片结合在一起。 在金星上层云层上与众不同的条纹被称为“蓝色吸收器”或“紫外线吸收器”,因为它们强烈地吸收蓝色和紫外线波长的光。这些条纹正吸收着巨量能源——这颗行星所吸收的太阳能总量的近半数。正因为如此,它们似乎对保持金星那如同地狱般的状况起主要的作用。这些条纹的确切成分仍未可知。
金星的卫星或环
金星没有卫星,也没有环。
研究与探测
美国,苏联和欧洲航天局已经向金星部署了许多航天器,迄今为止达20多个。1962年,美国宇航局的“水手2号”来到距金星21,600英里(34,760公里)范围之内,使金星成为被过路飞船观察的第一颗行星。苏联的金星7号是降落在另一个行星上的第一艘飞船,而金星9号发回了第一批金星表面的照片。第一台金星轨道飞行器,美国宇航局的麦哲伦号,使用雷达生成了该行星表面98%的地图,所显示的特征细节跨度小到330英尺(100米)。 欧洲航天局的金星快车现在正围绕金星轨道运行,它携带有各种各样的仪器,并且已确认了金星上闪电的存在。日本的“晓”号是派往金星的下一个使者,于2010年发射,并且将追随金星那厚厚的云层——当它被风以那飓风般的力量刮着对那颗行星作绕行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