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宝珠是齐白石的侍妾。1919年,齐白石的元配夫人陈春君来到北京,看到57岁的齐白石乏人照料,生活不便,于是主动出面,为齐白石聘到一位18岁的四川籍少女为侧室,她就是胡宝珠。 胡宝珠为齐白石生育了四子三女。1940年,在齐白石自署80岁的时候,元配陈春君在湘潭老家去世,享年79岁;1941年5月,齐白石在北京庆林春饭庄设宴,请画坛名家胡佩衡、陈半丁、王雪涛、刘冰庵等到场,并签字举行胡宝珠立继扶正仪式。尽管那时胡宝珠已年过四十,且身体非常虚弱,但依然表现得非常欢快。1943年农历腊月十二,胡宝珠病逝,享年42岁。 从1919年到1943年,胡宝珠服侍了齐白石24年,这24年,正是齐白石实现衰年变法,艺术上从成熟走上鼎盛的时期,对此,胡宝珠功不可没。 胡宝珠不仅是一位贤妻良母,而且还是一位心灵手巧、颇具慧心的女子。长期的耳濡目染,朝夕熏陶,使她逐渐掌握了绘画的技巧,练就了不凡的绘画功力。她笔下的花卉果蔬深得白石神韵,几可乱真。有一次,胡宝珠临摹了一幅齐白石的《群鹅图》,齐白石题道:“此小幅乃宝姬所临,余眼昏灯昏,看作己作,竟题姓名。” 胡宝珠擅画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坊间开始出现齐白石的画乃“夫人捉刀”的说法。为了避嫌,齐白石只好让胡宝珠放弃了绘画。1942年,齐白石在胡宝珠画的一幅《群虾图》上接连题写了三段话:“此幅乃内子宝珠画,可与予乱真。真知予画者,方能分别笔墨活动为予赞人无愧。予觉惭也。白石老人得见,遂题数字。” “壬午,予使宝珠弃画,因恐人猜疑为老夫代作,竟使之无名,予非丈夫!欲慰吾妻,再题数字。白石。”“此幅笔飞墨舞,实予无此工妙。若有心夸誉,为人世之小人,非真君子也。八十二岁老人又题。当语儿辈珍藏。” 胡宝珠去世后,齐白石非常悲痛,亲笔撰写了如下祭文: 夫婿璜泣涕:谨以不腆之酒肴,致祭于宝珠贤妹夫人之灵位前曰:夫人尝与璜戏言曰:“宝珠若死君后,不畏道路艰难,必携一家扶君櫬还乡。若死君先,停棺不葬。君若生还,带宝珠之柩葬于齐氏祖山。倘九泉有知,亦涕泣感戴。”今朝事到眼前,岂食言于我夫人。故将我夫人之柩,暂寄宣武门外法源寺。俟时乱稍平,决不负我夫人也。呜呼,尚飨! 1946年,在胡宝珠去世三年之后,齐白石见到一幅胡宝珠画的《佛手葡萄鼠子》,睹物思人,不禁悲从中来,于是题了如下一段话:“此幅乃予继室宝珠所画,惜志不坚,未成而弃,且不永年,殊可感也。老夫八十六岁题记。白石”,并加盖了“白石翁”和“痴思长绳系日”两方印章。 这幅画长67.5厘米,宽34厘米,上画两只佛手,两只老鼠,十余枚樱桃,从布局、设色以及笔致,均与齐白石大写意风格酷似,只不过不如齐白石那样用笔恣肆、厚重和泼辣。如果不细加分析,完全可能认作出自齐白石之手。 尽管齐白石对于胡宝珠的早逝感到悲痛,但能有胡宝珠这样的女子为伴,也算是“平生得意之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