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朋张口借钱怎么办?4步让你的钱有"去"有"回"2

 河东游子 2012-06-23

  第二步 学会考量将钱借给合适的人

  借钱容易还钱难,这是很多人不愿借钱给别人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既能当个对亲朋好友两肋插刀的仗义人,又能杜绝有借无还的资金外流,将资产损失尽量最小化到极限呢?

  案例:两笔借款为何一损一得?

  说道借钱,小刘今年就遇到了两件朋友借钱的无奈情形,但结果却迥然不同,一笔5000元的借款收回基本无望,另外一笔借款不仅如期收回,还巩固了双方的友谊。

  “今年初,我忽然接到一个初中同学的电话,提出要举行婚礼,暂借5000元钱。我和这个同学初中时关系非常好,但已经多年没有联系了。不过,既然曾经要好的同学开口,还是结婚急需用钱,虽然不太情愿,最后碍于面子还是将钱打到了他的账户。没想到回家和妻子说了这件事后,被妻子一番数落,说已经多年没联系了,可以说对他毫无了解,贸然借钱给他肯定要不回来。我嘴上虽然不承认,还是私下给初中同学打了个电话问问情况。没想到,这个初中同学嗜赌成性,已经向能借钱的对象都借过了,并且都是有借无还。最后可想而知,这笔钱当然成了‘肉包子’,现在这个初中同学的电话都成了空号,还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笔有借无还的事情发生后,小刘又遇到一个好友向他借钱。小刘这位好友和他在一个单位,在上海又谋到了一份新工作,临走时“囊中羞涩”,希望小刘能借2000元,用作上海租房、生活费。

  “如果是以往,我肯定二话不说就借给他了,但有了前车之鉴,我还是有所犹豫。和妻子商量了一下,还是觉得我们双方有4年的交情,除了工作上互相协作,生活上也是接触密切,关键是朋友厚道又热心,帮了我不少忙。再说朋友临走借钱的确值得理解,毕竟上海消费水平较高,租房、生活都是一大笔开支,而朋友要等到一个月之后才有收入,多准备点应急钱也是应该的。一番考虑后,我借给了他,我觉得这笔借款风险很小,金额也不大,他要实在不还就当帮朋友忙了。”

  不过,让小刘没想到的是,朋友在两个月之后便把钱还给了他,双方友情更进了一步:“五一”去上海玩,这位朋友全程陪同,还自己花钱给小刘买了往返火车票。

  “通过这两件借钱事例,我觉得借钱对象很重要。如果你对他现在的情况不了解,不相信他,就不要借钱;如果你真心借,就应该给他一个信任的期限,当然也要量力而为。”

  荣耀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江斌: 把握三原则让钱“有去有回”

  对于借钱,天津荣耀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江斌告诉记者,借钱要把握三原则,这样才能将借钱的风险降到最低,让钱有借有还。首先,视借钱对象而定。朋友一般是借钱的主体,也是最容易引发纠纷的群体。所以,借钱给朋友,最大的危险不是失去钱,而是永远失去了情,做好事反而把人给得罪了。考量自己同借钱者的关系,以及求助者的信誉度。这个找你借钱的人平时的信用情况如何,是否经常找人借钱,借了不还,恶性循环,借了一圈又借到你头上,这种人怎么能借?

  其次,要考虑其借钱的目的是什么。借钱买房子、买车,为什么不找银行,就算借钱能解一时之渴,你也要明白一时半会儿大笔的数目绝对还不了。借钱买背包、手机?微笑告诉他,最近为还贷款,自己手头也紧张。但如果真的是急需这笔钱,求学者借,看病者借,遇祸者也要借。助人是快乐之本,就算这笔钱真的收不回来,杯水车薪也能帮上一点忙。

  再次,还要认真考虑借钱的额度。如果真的事关紧急,还坚持不借钱,就有点不近人情了。但如果打算借这个钱,你就要做可能还不了的准备。比如好友找你借钱给家长看病,你不妨老实地说,大笔的钱一时凑不齐,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只能借50%,但不用着急还。钱钟书对此便颇有心得,他从来不借钱给别人,凡有人借钱,他一律打对折奉送。比如有人借200元,他说我给你100元好了,你也不用还。这是个好办法,有钱还的自然不会白要人家这100元,没钱还的你也别再想法去追讨,人家得了你的奉送心里还会感激于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