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一的思考方式消耗着公知的名声

 七洲同心 2012-06-23

2012-06-22 22:15:34

浏览 25086 次 | 评论 23 条

最近听到一句话,说,有些公知,一说话就谈思想,说得头头是道,一马平川,好像全世界只有一人有思想,其他人都是傻蛋一样。曾有一名网络记者说,很多人在网上开口就骂,骂来骂去,话也没说清楚。我也曾听过一个高校的领导讲话,整场讲话反反复复地说自己与某名流的故事,还时时不忘推荐什么“批判”、“思维”的书,一副视底下为全部要洗干净刷漆的一群傻蛋的样子。书,现在倒是随处都是,思想和公知,现在也是大路货。打开博客网站,大标题醒目,大名鼎鼎的各路豪杰就某一热点话题翻来覆去地说,从正面说完,其他博友又纷纷从反面反驳,还有多事者搞些猜想,弄些八卦照片,一时间就热闹了。他们用自己的思想替代“真理”,吵得不可开交,自以为一年创作众多产品,还算个年度公知什么的。

思考,在于深度,怎么就在产量和浏览量呢?初试啼声的人会随着读者的口味走,会陷入热点和口水的流向,但一大帮所谓老资格的人也拿着相同的内容,换个标题就成了另外一篇文章,反复消耗自己所谓的“思想”,还使众人前俯后仰。实在令人不解。

说食品问题,必说道德滑坡;说腐败,也可以扯到道德败坏;说教育说人际关系,也非批评道德不可。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寄生在这些话题的文章长盛不衰,信息总量上去了,信息质量却没有上升。很多网友就一天天地把自己的几百度镜框贴在这信息垃圾面前。

最近发现一个问题,曾经大家都喜欢登录QQ空间,现在朋友们青春期一过,曾经繁华的空间几乎无人再更新。而它的竞争对手人人网通过从网上摘抄各种小清新文章,提供新鲜的贴近大学生活的文章,而获得繁茂的成长。第一次读韩寒的《青春》,就佩服他说话的勇气,再读相同性质的追随者的文章,就可以半闭着眼睛,再看他的徒孙们写的文章,直接就可以略过了。我读网络的文章和读纸质的书,敬意就不同。网络文章的重复率之高,是道硬伤;而公知们停在原地,反复围绕几年前的话题打转,为个代笔、骂人扯皮,实在令人失望。

公知们如此消耗公众的唾液,消耗自己的名气,最终他们所谓的老旧的思考只会被人耻笑。写文章或许可以引导读者的思想,但把读者当傻子,把热点话题当玩物,一本书写到老的人终究会被读者抛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