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五六十年代

 沪学 2012-06-23

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五六十年代是老百姓最開心的時候,看看無論大人還是小孩臉上透著燦爛的笑容.
說那是個黑暗年代的有兩種人,一是當官的,因為他們在群眾運動中經常受老百姓指責批評,他們認為受了迫害;二是一些自命清高的學者,因為自己有點文化,看不起老百姓,希望自己高高在上,因此受到批判而耿耿於懷.


毛澤東是真正的民主主義者,毛澤東搞民主往往是大手筆,毛澤東善於的群眾運動就是民主運動,群眾運動是保持清廉政府的秘訣。現在有些人一談群眾運動就和政治迫害聯係起來,對群眾運動進行妖魔化。

以下是毛澤東和王卓超的一段對話,由此看出毛澤東對民主政治的遠見卓識

王卓超(1929年參加革命,後參加了長征。是中共七大代表。建國後,曆任江西省公安廳廳長兼江西省檢察署檢察長、江西省副省長,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政法領導小組組長等職。2002年1月逝世。本文是2001年7月王卓超同誌健在時記者對他的采訪記錄):
......
記得那天下午主席像老師考學生一樣問我們井岡山精神是什麼。我們回答說艱苦奮鬥。他笑了,叫我們再想想,說艱苦奮鬥隻是一個方麵,隻是一點,還差兩點,要從製度方麵想。汪東興加了一條支部建在連上。主席點了點頭,說:“在井岡山時,我們摸索了一套好製度、好作風,現在比較提倡的是艱苦奮鬥,得到重視的是支部建在連上,忽視的是士兵委員會。支部建在連上,隨著我們掌握政權,現在全國各行各業都建有黨的組織,成為領導機構。黨的力量加強了。但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行政治民主,保證我們黨不脫離群眾,比井岡山時士兵委員會就要差多了。全國性的政治民主更沒有形成為一種製度、一種有效的方式,井岡山時期士兵委員會是有很大作用的。”

主席將井岡山士兵委員會的作用提到很重要的地位,他重新提起《井岡山的鬥爭》一文中他說過的話:“中國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內的民主主義製度,將是破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的武器”,說全國都需要推行政治民主。

我記得,當時劉俊秀請教主席說:現在工廠都有工會,農村有貧下中農協會,這和士兵委員會是不是差不多的組織?
主席說:兩者不一樣。士兵委員會可以監督連長、營長、團長,它有很大的權力。現在工廠的工會可以監督廠長書記嗎?誰又來監督我們的市委書記、省委書記?誰來監督中央的領導?......要在怎樣防止特權階層方麵有一整套好製度,......井岡山精神不僅僅是艱苦奮鬥,士兵委員會和支部建在連上意義一樣深遠。它們都是井岡山革命精神。
......
那天下午,毛主席情緒激動,又有幾分憂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