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救救孩子 - - 王爱英 -今晚报

 初上旅途 2012-06-23

救救孩子

  • 发布日期: 2012-06-20 00:00
  • 作者:王爱英

写这篇文章,心情很压抑。

据媒体报道,6月9日这天,共有16名中小学生溺水身亡。尤其令人纠结的是,在哈尔滨松花江畔,5名中学生手拉手营救一落水女生时,却全都滑落江里,其中两名学生被路人营救上岸,另外4名不幸遇难。而且,就在前不久,5月20日,安徽淮南发生一起3名小学生溺水身亡事件,两位女孩伸手拉拽不慎落水的同学,结果一同滑落,谁也没上来。5月27日,湖北孝感有5名女孩溺水身亡,将尸体打捞上来时,发现其中三位相互间十指紧扣,还保持着互救和挣扎的姿态。据警方分析,事发时先有女孩落水,岸上的女孩见状急忙牵手下河施救,因水深坡陡,施救者被拖入水下,导致5人全部溺亡。——短短20天,这样的悲剧竟然反复出现,我们不能不反躬自问,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去年,安徽六安就发生过同类事件:5名小学生为救落水同伴被河水吞没。毫无疑问,落水的孩子和救人的孩子都是无辜的,因为他们是孩子,是未成年人,所以才需要整个社会的保护,包括舆论和导向的保护。有关部门在表彰这些孩子舍己救人精神的同时,是否意识到他们是未成年人,而这种表彰具有榜样与导向的力量,将会造成难以掌控的灾难性后果?换言之,今天有5名小学生为救人溺水而亡,倘若处置不当,明天就会有50名甚至更多的小学生赴汤蹈火,效仿这种行为。

有人在小学生溺亡事件中总结出“人性之美”,并竭力“彰显”。对此我深感疑惑,以终结幼小生命为交换筹码的“人性之美”,已经本末倒置,甚至沦为血腥,说误人子弟都是轻的。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被扼杀,遑论“人性之美”,岂非“人性之殇”!

很多年前,有部二战内容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其中老钟表匠(游击队员)劝诫女儿说:战争中的人各有不同,有的投降了敌人,有的在战斗,有的在等待,你是个姑娘,应该等待。这句经典台词,表达了老钟表匠的价值观,他希望女儿活下去,所以不支持她参加反法西斯战斗,尽管女儿没有听他的话,不仅参加了战斗并献出了生命。

今天,老钟表匠的话仍然对我们有所启示:该读书时读书,该做事时做事,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相应的活法和准则。女人与男人有区别,孩子和成人不一样。见义勇为,是需要能力的。与其扯得山高水远,莫若实言相告,有位游泳教练提示:孩子们远离江河湖海;出事时向成人求救;“人链”的人数不宜过多;手拉手救人要互握手腕;不会游泳者不要冒险救人;救人时切勿托举;会游泳不等于会救人……

诚如斯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