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經絡、穴道? 打個比方,油礦有油脈,金礦有金脈,地下水有水脈,脈上必有特異之象,例如水脈上的植物必青翠茂密於它處,唯專家或心細的人能觀察出。 人體內的經絡之於臟腑,即猶如地殼中的礦脈之於礦源。 而水脈中有水流,經絡中流動著經氣,在肉體長成之後,臟腑是經氣的源頭,穴位即猶如水脈湧出於地表的關鍵地點─水穴,水穴湧出的水能滋潤週遭的生靈,透過觀察水穴的水量,或其週遭的植被的繁茂與否,還可推知水脈、水源的盈虧; 人體的氣穴即如同水穴一般,能灌溉其週遭的組織,亦能透過穴位及其週遭組織的狀況瞭解其經脈及其源頭臟腑的虛實。 以現代的語言詮釋,經絡即人體的訊息、能量網路。 在肉體長成之前,它也是指導整個肉體逐步形成的無形的訊息、能量場之藍圖; 在肉體長成之後,它還負責在人體各單元之間的生物訊息的傳遞、能量物資的調節、及病態的反映。 大而直者為經(或經脈),從經脈分支出的旁生而小者為絡(或絡脈),絡旁更可分出小絡、小小絡。 人體有八條奇經、十二對正經、十數對大絡、及無數的孫絡(小絡),大致左右對稱。 整個經絡網路即如同血管、神經、淋巴網路一般,籠罩、貫通全身重要臟器及每個微細的角落。 其間最大的差異是,血管、神經、淋巴網路有明確的形質,可被肉眼或顯微鏡等現代儀器檢視出,而經絡網路流動的是無形的經氣。 穴位(又稱氣穴,俗稱穴道)即經絡上的樞紐,猶如高速公路的交流道、網際網路中的路由器(router),適當的刺激某穴位可提升或降低某段經絡的活性。 藉由刺激適當的穴位(或補之、或瀉之),可將不平衡的經絡網路及所連繫的臟腑機能拉回平衡態,人體的資訊、能量、物質之調度即能恢復常態,從而恢復肉體的健康態。
中醫早在三千年前即已發現經絡系統的存在,其描述之完備,至今仍無出其右者。 而近代早期,因無法直接探測到經絡網路,故其存在曾被質疑過。 其實早在1970年代,經絡系統的存在已被大量可重複的實驗證明過了,但卻仍有許多醫界人士不明此事,依舊懷疑它的存在。 證明經絡的存在並不需啥高貴、精密的儀器,1976年,中國大陸學者祝總驤等以輕扣體表方式測量到體表存在14條高敏感度的音量傳導路線(見圖1),其路徑與中醫古典的14經脈完全相符,此路線寬僅1~ 之後又陸續進行許多實驗,並得到人體經絡系統確實存在的事實,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
臨床上,針刺穴位確實可得到沿著古典中醫書所描述的感傳路徑,或痠、或脹。 人人的感傳路徑大抵一致,與古醫書描述的相符,但其強度則因人而有相當大的差異,少數人的感傳特別敏銳、強烈,被稱為經絡敏感人(簡稱經絡人),而經常針灸亦可提高其敏感度。 三千年前的古人是否是透過針灸的感傳摸索出經絡系統則不得而知。至於經絡、穴道從何而來? 筆者推測,它先身而生,是地球這一耗散系統在特定邊界條件下的必然樣式(pattern),為生命的背景資訊場所衍生。 經絡系統分佈全身每一角落,類似血管、神經、淋巴網絡,但經絡系統的機能卻凌駕於後者之上,何以知之? ∵臨床上,只能由刺激經絡系統調節血管、神經、淋巴網絡的機能,卻不能反其道而行,故知經絡系統指揮血管、神經、淋巴系統,前者是後者的老闆。 有些醫師主張「針灸之所以能止痛,乃刺激人體內自生的內啡肽(類似嗎啡物質)的產生,以達到止痛的效果。」那麼,內啡肽一旦退了,痛不就依然?針灸不就近於吃嗎啡? 這和吃止痛藥有何不同?用外貼式嗎啡或口服會不會比挨幾針來止痛更便利、有效? 事實非如此。打個比方,欲保持庭園美麗,須勤於除草,庭園美麗是果不是因。 針灸的主要目的在疏通經絡管道、加強體內外各單元的連繫與平衡,管道通暢、平衡達到了,身體不再須要發出痛的警訊知會老闆(即患者),自然內啡肽分泌而痛亦止、不再復發,止痛或內啡肽是副產品,而非針灸的主要目的。 人體的生命力及中醫學正建構在臟腑、經絡等系統之上,此即人體的綱領、經緯。 經絡系統的功能即負責臟腑及各種大大小小的身體單元之間的溝通、資源的調度。 現代醫學尚不明白經絡系統的存在,故對於許多因為經絡問題而衍生的諸多病症往往不明或無解。 而犯錯往往因於無知,例如西醫早期不認為闌尾有啥用處,動不動就切掉它,後來發現闌尾與腸道的免疫力極有關,切掉它會降低腸道的免疫力,於是就不再那麼鼓吹切闌尾了。同樣的,西醫現在還普遍不瞭解經絡系統,其外科手術刀仍在經脈上劃來劃去而不自知。 終有一天,即如同切闌尾,西醫將發現,手術刀沒避開經脈主幹是件多麼重大的錯誤。 本文http://yibian./shu/?sid=818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