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上寒山石径斜 第28版:天龙·语文 20100416期 太原晚报

 真心文苑 2012-06-24
远上寒山石径斜
  中唐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杜牧的许多绝句读者耳熟能详。
  其中《山行》一首,尤其著名。说来是因为一个字的读音。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个“斜”字,真邪门。平常读xie,单单念这首诗的时候读xia。搞得学生们云里雾里,教师们昏头昏脑。
  教学大纲原先规定,或者大家约定俗成,斜字在这儿读xia。于是,许多人只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类似的例子相当多。比如: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儿的“贾”,应该读商贾之“贾(gu)”。末尾的“儿”字,应该读你(ni),方才押韵。
  问题是,这些字的读音,是古人和学究们专门规定的吗?这种规定有没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这不是成心为难小学生吗?
  关于商贾之“贾”,我随后再说。先说说这个“儿”字。
  “你”字的偏旁是立人,去掉立人,就是尔字。这是声旁。
  同样的例子,姓“倪”这个字,去掉偏旁,是个“兒”字。
  “你”和“尔”,原来就是一个字。“兒”和“倪”,也一样。它们原本就是同一个读音。
  至于“儿”字,至少我们能够举例说,上海方言,读“儿”就是泥(ni)的音。
  那么,上面的五言绝句,这时读起来就是押韵的了。
  回到我们的问题。为了押韵,所以学究教授们规定了它的读音吗?那岂不是一言堂不讲理吗?
  其实,古来的学究,读得是当时的古音。
  一位当代研究音韵的教授,竟然质问过我。他说,古人如何读,你怎么知道?
  是啊,古来没有录音机,这简直就是说不清的一桩官司。
  然而,且慢。方言区的老百姓,犹如语言考古地层的活化石,为我们保存了古来的训读音韵。
  山西晋南,有个著名的万荣县。万荣,系由万泉与荣河两个县合并而成。万荣,有一座著名的后土祠。后土祠,相传是轩辕黄帝祭拜大地之神的原址。这儿,耸立着同样著名的秋风楼。那是汉武帝楼船箫鼓泛舟汾河写下秋风辞的地方。
  在中国几乎最为文明古老的晋南大地,老百姓念那个“斜”字,就是(xia)音。姓谢的,他们说成姓夏。万荣笑话的故乡,荣河的谢村,当地人说成“下村”。
  让这儿的老大爷读杜牧的《山行》,音韵方面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
  ——— 我个人认为,古诗当中的“兮”,或者应该读古音(xia)。感叹词,多半应该是开口呼。相当于“啊、呀”,那样朗诵古诗,才利于抒发激情。不然,伟大诗人屈原,就更加压抑啦!
张石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