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解读:潘金莲的“红杏出墙”与胡太后的“为后不如为娼”

 山爷wzs0718 2012-06-24

心理解读:潘金莲的“红杏出墙”与胡太后的“为后不如为娼”

  心理解读:潘金莲的“红杏出墙”与胡太后的“为后不如为娼”(28) - 西边日出 - 西边日出 易旭东
    ●“红杏出墙”是女人出轨最优雅的代名词。
    ●古诗词中,“杏花”一直是春色的代名词。
    ●潘金莲几乎是古代“红杏出墙”女人的典型代表。
    ●杏花有关的着名美女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玉环。
    ●“为后不如为娼”的北齐胡太后“红杏出墙”比平民女子潘金莲更高一筹。

杏花,先指满园春色,进而指风流美女,与“墙头”挂钩才“妙不可言”。与杏花有关的历史上著名美女是杨玉环。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传世名作《游园不值》的诗句。相关诗词,车载斗量,不乏“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消息雨声中”等名句。南宋诗人杨万里有《杏花》诗曰:“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非白非红、白里透红的杏花,一股活鲜鲜、娇滴滴的羞涩,自然让人油然生出许多遐想来。

杨贵妃马嵬坡下宛转而死后,唐玄宗念念不忘,派人去收敛遗骸,美人尸骨不再,只有杏花一片。于是杨贵妃就被民间尊为二月杏花花神了。而杏花一旦和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挂钩,与“风流”自然是脱不了干系了。

心理解读:潘金莲的“红杏出墙”与胡太后的“为后不如为娼”(28) - 西边日出 - 西边日出 易旭东

北宋女词人魏夫人就曾在《菩萨蛮》中说:“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南宋诗人张良臣在《偶题》一诗中也说:“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而陆游则在《马上作》一诗中说得更加明白:“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头”意味意味着“天隔一方”,墙两边是阴阳两重天,自然是“恨男怨女”,“一枝红杏出墙来”,意味不言而喻。

红杏出墙”最早出处,始于宋代的话本《西山一窟鬼》。其中形容女子“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话本主要内容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顾礼教的恋爱情事。元代白朴据此写成著名杂剧《墙头马上》。到元代后,”红杏出墙“的用法就愈加多起来。比如“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到了近代,“红杏出墙”的用法就固定形成。鸳鸯蝴蝶派的刘若云,还写了名作《红杏出墙记》。

在叶绍翁的那首传世名作问世之前,喜欢把杏花和墙头连在一起说事的,大有人在。譬如,唐代诗人吴融在《途中见杏花》一诗中说:“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再譬如,北宋名臣王安石在《杏花》一诗中也说:“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可见,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都喜欢把玉面含羞的杏花,与代表男女阴阳相隔的“墙”连一起,还总喜欢让杏花伸出墙头顾盼生姿,“红杏出墙”的引申和联想就变得丰富多彩了。

到了今天,随着女权的兴起,“红杏出墙”用法和褒贬色彩发生了更多变化。很多时尚女人,开始光明正大,情不自禁的对外宣称:“偶要红杏出墙了”。

古代“红杏出墙”女人的“典型”好像是潘金莲。潘金莲本质并不坏,“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作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人家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那时候大户人家的男主人大都三妻四妾,身为丫环婢女都使心理解读:潘金莲的“红杏出墙”与胡太后的“为后不如为娼”(28) - 西边日出 - 西边日出 易旭东出全力地让老爷和少爷们注意自己,娶她为妾,从此改变了做奴婢的命运。

但是,潘金莲拒绝了,还去向女主人告状。她应该是个贞洁烈女的坯子,不贪慕风月和追求虚荣,贪慕和追求的就是与一个正常的男人幸福地过一辈子。然而,这个卑劣的男主人却为了报复,竟将她嫁给了一个“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人称‘三寸丁谷树皮’”的男人武大郎。

男人丑没关系,起码要有男人的基本功能,偏偏这武大郎既长得丑,又没有事业,还没有男人基本的功能。难怪潘金莲见到了武松之后直言不讳地说:“武松生的这般长大,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象人,七分似鬼,我直怎地晦气。据说武松,大虫也吃他打了,他必然好气力。”在潘金莲的眼睛里,只有武松的“这般长大”和“好气力”。她渴望拥有一个健全的男人,渴望拥有美满的性生活。然而,不解风情的武松却严词拒绝她隐藏在心中已久的渴望。

直到遇到了那个既长得好看,又有事业,还有男人基本的功能的西门庆。只是那个时代的女人不能离婚,也不能休夫,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若是自己她长得丑也就罢了,丑女配丑男天经地义,偏偏自己又长得千娇百媚。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女人都可以过着“性福”的生活,为何自己不可?因此,她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想为自己潇潇洒洒活一回。

现实生活中,很多“红杏出墙”的女人,在家连叫床都要使劲地咬着牙齿不敢吭声,可是到了情人那边,如狼如虎的她就如鱼得水,唱歌跳舞,刮风下雨。身为平民百姓的潘金莲如此,而深居皇宫的女人也是如此。

北齐王朝的胡太后有一句名言是“为后不如为娼”。原因是她还是皇后的时候,皇帝丈夫的高湛最宠爱的女人是嫂子李祖娥。高湛因此常常留宿在昭信宫,而将胡皇后冷落在一边。胡皇后耐不住寂寞,竟然与宫中“诸阉人亵狎”。当时,高湛武最亲信的大臣是给事中和士开。因此经常出入高湛身边的和士开很快便引起了胡皇后的注意,她开始频频向和士开抛媚眼。和士开为了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自然非常乐意与胡皇后亲近。两人因此一拍即合,很快便勾搭成奸。后来,她又以“念经”为由,公然把和尚招到宫里来解决自己的性需求。男人可以找着各种借口“出轨偷情”,但女人是不会轻易“红杏出墙”的,除了天性不甘寂寞,大部份女人都会安份守已。

如果每个女人的家庭都很幸福,儿女懂事,丈夫疼爱,性生活和谐,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红杏出墙的女人了。

“女人的性福由自已创造”。人们总是习惯地把女人的“性福”与否归结于男人,需要男人强健,需要男人阳刚。什么“伟哥”、“猛男”,层出不穷,既浪费了金钱,又伤害了男人的身体。其实,夫妻的性福是相互的,没有女人的阴柔,男人的阳刚也得不到更好的发挥,双方很难达到性爱的颠峰。所以,女人性方面的素质,往往决定着性生活的质量,决定着女人的“性福”。

如果潘金莲有一个像武松那样的丈夫,她不仅不会“红杏出墙”,更不会让丈夫“出轨偷情”;如果胡太后嫁给了一个懂得照顾她疼爱她的男人,即使不是什么皇后皇太后,也不会沦落到想去做一个妓女取乐。“为后不如为娼有乐趣”,胡太后“红杏出墙”到如此境界,无疑比平民女子潘金莲更高一筹。

心理解读:潘金莲的“红杏出墙”与胡太后的“为后不如为娼”(28) - 西边日出 - 西边日出 易旭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