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风电机组的雷击机理与防雷技术
2012-06-24 | 阅:  转:  |  分享 
  
第27卷第7期电网技术Vol.27No.7

2003年7月PowerSystemTechnologyJul.2003

文章编号:1000-3673(2003)07-0012-04中图分类号:TK83;TM863文献标识码:A

风电机组的雷击机理与防雷技术

赵海翔,王晓蓉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5)



LIGHTNINGSTROKEMECHANISMOFWINDTURBINEGENERATORSANDITS

LIGHTNINGPROTECTIONMEASURES

ZHAOHai-xiang,WANGXiao-rong

(China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tute,Beijing100085,China)

ABSTRACT:Alongwiththeenlargementofcapacityof

windturbineandthescaleofwindfarm,theattentionispaidto

thesecureoperationofwindpowerincreasingly.Inthefactors

influencingthesecureoperationofwindfarm,thelightning

strokeisanimportantone.Accordingtotheresearch

achievementsoflightningprotectionforwindturbine

generators,thelightningstrokeprocessanddamage

mechanismofwindturbinegeneratorsanditslightning

protectiontechnologyarediscribedcomprehensively.

KEYWORDS:Windturbinegenerators;Lightning;

Protection

摘要: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和风电场规模的增大,风电场

的安全运行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在影响风电场安全运行的诸

多因素中,遭受雷击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风电机组防

雷的研究成果,对风电机组的雷击过程、雷击损坏机理以及

防雷措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风电机组;雷击;保护

1引言

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利用价值认识的提高,

以及风电机组制造、控制和其它相关技术的不断进

步,风力发电在近十几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到

2001年底全世界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超过

24GW[1]。与此同时,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和风电

场的总装机容量也不断增长,因此风电场的安全运

行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影响风电场安全

运行的因素很多,其中遭受雷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方面。随着单机容量的增大,风电机组的塔筒越来

越高,再加上大型风电机组一般安装于开阔地带或

山地,因此风电机组遭受雷击的概率也较大。

以德国风电场遭受雷击的情况为例。德国风电

部门对近年来该国风电机组的故障情况进行了统

计,其中1992~1999年间风电机组雷击事故情况如

表1所示[2]。由表可见,多年以来德国风电场每100

风机年的雷击数基本维持在10%左右。另外,调查

结果还表明,在所有引发风电机组故障的因素中,

外部因素(如风暴、结冰、雷击以及电网故障等)

占16%以上,其中雷击事故约占4%。

表1德国风电机组雷击事故统计(1992~1999年)

Tab.1Windturbinefailuresduetolightningin

Germany(1992~1999)

统计年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风机台数/台7411058132914751521150914901473

总风机年数/台·年575

898

118514091500150414891473

雷击数/次58

79



149



120



70



111



127



106

每100风机年中

雷击数/%10



9



13



9



5



7



9



7

由于雷电现象具有非常大的随机性,因此不可

能完全避免风电机组遭受雷击,只能在风电机组的

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中,采取防雷措施,使雷击

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本文从雷电发生的机理和雷

击过程入手,对风电机组的防雷技术进行了阐述分析。

2雷击损坏机理

雷电现象是带异性电荷的雷云间或是带电荷

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现象。风电机组遭受雷击的过

程实际上就是带电雷云与风电机组间的放电。在所

有雷击放电形式中,雷云对大地的正极性放电或大

地对雷云的负极性放电具有较大的电流和较高的

能量[3,4]。雷击保护最关注的是每一次雷击放电的电

流波形和雷电参数。雷电参数包括峰值电流、转移

电荷及电流陡度等。风电机组遭受雷击损坏的机理

与这些参数密切相关。

第27卷第7期电网技术13

(1)峰值电流

当雷电流流过被击物时,会导致被击物温度的

升高,风电机组叶片的损坏在很多情况下与此热效

应有关。热效应从根本上来说与雷击放电所包含的

能量有关,其中峰值电流起到很大的作用。当雷电

流流过被击物时(如叶片中的导体)还可能产生很

大的电磁力,电磁力的作用也有可能使其弯曲甚至

断裂。另外,雷电流通道中可能出现电弧。电弧产

生的膨胀过压与雷电流波形的积分有关,其燃弧过

程中的强烈高温将对被击物产生极大的破坏。这也

是导致许多风电机叶片损坏的主要原因。

(2)转移电荷

物体遭受雷击时,大多数的电荷转移都发生在

持续时间较长而幅值相对较低的雷电流过程中。这

些持续时间较长的电流将在被击物表面产生局部金

属熔化和灼蚀斑点。在雷电流路径上一旦形成电弧

就会在发生电弧的地方出现灼蚀斑点,如果雷电流

足够大还可能导致金属熔化[5]。这是威胁风电机组轴

承安全的一个潜在因素,因为在轴承的接触面上非

常容易产生电弧,它就有可能将轴承熔焊在一起。

即使不出现轴承熔焊现象,轴承中的灼蚀斑点也会

加速其磨损,降低其使用寿命。

(3)电流陡度

风电机组遭受雷击的过程中经常发生控制系

统或电子器件的损坏,其主要原因是感应过电压的

存在。感应过电压与雷电流的陡度密切相关,雷电

流陡度越大,感应电压就越高。

3风电机组雷击频率和雷击位置

为了实施有效的雷击保护,需要事先对雷击频

率和雷击位置进行预测,从而使雷击保护更有

针对性。通常用雷击高层建筑的频度估算方法来估

计雷击风电机组的频度[3]。对于高度低于60m的建

筑物,其雷击频度为

6

egd10

?××=ANN(2)

式中Ng为年平均落雷密度,表示在所考虑的建筑

物所在区域内每年每平方公里的雷击次数;Ae为建

筑物的等效面积,m2。

某建筑物的等效面积是指与该建筑物遭受直

击雷的频率相同的地表面积,其等值半径为建筑物

高度的3倍。以一个50m高的建筑物为例,假定

该建筑物位于一相对平整的地面上且远离其它建

筑物,则其等效面积为

222

em65070)350(ee=×==rA(3)

对于叶尖带防雷保护的风电机组,在计算Ae

时其高度应为最大叶尖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对

于叶尖没有保护的情况,其有效高度介于该值与机

舱到地面距离之间的值。以上计算方法仅限于低于

60m的风电机组。对于高于60m的风电机组,按

式(2)计算得到的结果则偏低。

估计雷云对大地放电的可能雷击点的位置,可以

应用“滚球法”的简化方法。尽管雷击放电具有很

大的分散性,“滚球法”得到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

存在一定的误差[6],但该方法还是普遍应用于接地建

筑物的防雷设计。IEC标准给出了对应于特定防护

水平的滚球半径的大小[7]。将此方法应用于风电机

组,则可以推知叶片的大部分、轮毂、机舱的尾部

以及部分塔筒均可能成为雷击放电点[3]。

图1给出了几种典型的雷击风电机组时可能的

放电位置示意图[3]。

























图1风电机组雷击放电点示意图

Fig.1Sketchmapoflightningattachmentpaintsonwindturbine

14PowerSystemTechnologyVol.27No.7

发生雷云对大地放电时,雷电很容易击中叶尖,

但也有可能击中叶片的侧面或叶片的绝缘部分甚

至内部导体。大地对雷云的放电是从顶端开始形成

的,非常强烈地表现在叶尖和其它外部突出的点,

如机舱上的避雷针、机舱前端和轮毂等部位。如果

叶片具有叶尖防雷保护,则向上发展的雷击放电也

将集中在叶尖上。由此可见,风电机组遭受雷击时,

其雷击点可能分布在机组的许多部位。

4风电机组的防雷

4.1风电机组机械部件的防雷

4.1.1叶片防雷

风电机组的叶片中,有的叶片并没有设置内部

导电体或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仅是纯粹的玻璃增

强塑料(GRP)结构或GRP–木结构。运行经验表

明,这种类型的叶片经常遭受雷击,并且通常是灾

难性的[3]。为此,应在物理结构上采取防雷措施[8,9],

以减小叶片遭受雷击时的损伤。

(1)无叶尖阻尼器的叶片防雷结构(图2)

对于无叶尖阻尼器的叶片,一般是在叶尖部分

的玻璃纤维外表面预置金属化物作为接闪器,并与

埋置于叶片内的铜导体相连(铜导体与叶根处的金

属法兰连接)。外表面金属化物可以采用网状或箔

状结构。雷击可能会对这样的表面造成局部熔化或

灼蚀损伤,但不会影响叶片的强度或结构。

(叶尖部分)

铜丝网铜导体法兰

(叶尖主体部分)

图2无叶尖阻尼器叶片的防雷结构简图

Fig.2Lightningprotectionstructureof

bladewithouttipdamper

(2)有叶尖阻尼器的叶片防雷结构(图3)

对于有叶尖阻尼器的叶片,通常是在叶尖部分

的玻璃纤维中预置金属导体作为接闪器,通过由碳

纤维材料制成的阻尼器轴与用于启动叶尖阻尼器

的钢丝(启动钢丝与轮毂共地)相连接。这样的结

构通过了200kA的冲击电流实验,叶片没有任何

损伤[9]。可以预见,这样的叶片遭受雷击的概率要

比绝缘材料制成的叶片高,但只要满足下列条件就

不会造成很大损伤:①雷击点处的电弧灼烧不产生

严重的破坏;②雷电流可以安全地通过导电构件导

入地下。这就要求导电构件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横

截面积。

(叶尖部分)

预置导体阻尼器轴法兰

(叶尖主体部分)

启动钢丝



图3有叶尖阻尼器叶片的防雷结构简图

Fig.3Lightningprotectionstructureof

bladewithtipdamper

4.1.2轴承保护

一般情况下,雷击叶片时产生的大部分雷电流

都将通过低速主轴承导入塔筒。这比雷电流沿着主

轴流向风电机组的发电机要好得多。通过轴承传导

的强大雷电流通常会在轴承接触面上造成灼蚀斑

点,但由于轴承的尺寸较大使得雷电流密度较小,

所以雷击损伤还不至于立刻对风电机组运行造成

影响,但能够引起噪声、振动和增大机械摩擦等,

从而导致缩短轴承的使用寿命[3,5]。

有些轴承具有绝缘垫层,雷电流通过滑环导入

塔筒[5]。这种措施可降低轴承所受损伤的程度,但

要消除轴承的潜在问题还是非常困难的,主要原因

是与轴承平行的滑环往往只能承载小部分雷电流,

而大部分雷电流的流通还需轴承来完成。对偏航轴

承也应有类似措施。一般来说,偏航轴承的周边为

雷电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导电通道。如果出于设计

的原因偏航轴承不能导电时,则必须为其建立雷电

流通路[3]。

4.1.3机舱防雷[3,5,7,8]

如果叶片采取了防雷保护措施,也就相当于实

现了对机舱的直击雷防护。虽然如此,也需要在机

舱尾部设立避雷针,并与机架紧密连接。如果叶片

没有防雷保护,则应在机舱的首尾端同时装设避雷

针。对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机舱中的控制信号等敏

感的线路部分都应有效屏蔽,屏蔽层两端都应与设

备外壳连接,而且还要避免形成环路。另外,在机

舱表面应布置金属带或金属网,且与机架相连接,

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护和一定程度的电屏蔽。装

设这种带状保护和附加防护,以及位于机舱前部的

避雷针等,在绝缘叶片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机舱是金属制成的,则将机舱与低速轴承

和发电机机座相连接,就可以实现很好的安全保护

和电屏蔽。提供电气连接的导体应尽量短。

4.2风电机组电气部件的防雷

4.2.1暂态过电压及线路保护

对风电机组控制系统造成破坏的暂态过电压,

可能是由直击雷或非直击雷引起的。发生在

信号线、通讯线和电力线附近的雷击过程,将在这

第27卷第7期电网技术15

些线路上产生暂态过电压,其幅值可能达到几十千

伏。如果一台风电机组遭到雷击,传输到另一台风

电机组的暂态过电压的大小与该风电机组的接地

状况有关,即使采取了良好的改善措施,其暂态过

电压还有可能达到这一数量级[10],因此建议布置在

塔间的信号线采用光纤并连接到实际的控制中心

[3]。

通信线在进入建筑物处应设置气体放电管加以

保护,并通过一低阻抗接地线接地。沿电力线注入

的暂态过电压会对线路造成破坏,因此需要使用电

涌保护器加以保护。

4.2.2雷电流的直接注入及其防治

雷电击中电气元件即雷电流直接注入线路的情

况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雷击现象,将会产生相当大的

破坏作用。因此要避免雷电直接击中系统中的传感

器件和接线。实现这种保护是比较容易的,用合适

的布线方式以及避雷针等均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

用,像气象仪之类的器件应该用避雷针保护。实际

上,风电机组机舱尾部的避雷针就兼作风速、风向

仪的支撑杆,这样的布置方式对风速、风向仪的保

护是比较有效的。这些仪器的信号线路应该沿着金

属构件布置并且加以屏蔽。

4.2.3磁力线耦合及抑制

雷击过程将产生快速变化的磁场,在位于机舱

内或沿着塔筒的线路中将产生数值较高的过电压,

其值可达几十伏甚至几千伏[3]。这样的过电压会损

伤电气设备和发电机。这些损伤可能是潜在性的,

但在未来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大的故障。减少

感应电压的一般方法有:

(1)使信号线路或控制线路尽可能短,并尽

可能靠近承载电流的构件;

(2)通过设置多个平行的电流通路使各通路

的电流水平达到最小,并尽可能将线路靠近电流密

度较小的导体。

(3)敏感的线路应布置在两端固定的线槽中,

如发电机和齿轮箱等部件的线路都应这样处理。

总之,要达到最大的防护效果,线路就应该尽

可能靠近金属构件布置。由于雷电流具有趋肤效

应,所以金属塔筒对其中的线路具有非常好的屏蔽

效果。

在导线屏蔽且屏蔽层两端与金属构件固定安

装的情况下,屏蔽层内部的导线所面对的是一个

减小了的电压(TIRU=,I表示沿屏蔽层的电流,

RT为屏蔽层阻抗)。对电缆采取这种方法屏蔽,其

最大感应电压可以大为降低。

4.2.4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

一般情况下,实现远端输入、输出功能的器件

都需要进行过电压保护,且防护等级与装置的位置

有关。在风电机组中,可能产生感应过电压的区域

是:①机舱内部和穿过偏航轴承的地方;②连接

到控制室和配电室的电缆中。位于这些区域任何一

端的电气控制设备,都要装设电涌保护器件。对于

风电机组控制器中的各电压等级的电源变压器、通

信线路,通常可采用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以防止过

电压;而风电机控制器中的24V直流电源、I/O模

块,则采用瞬变电压抑制元件以防止过电压[8,9]。

发电机以及其它设备上的传感器通常是与其

外包装电气隔离的,只要感应电压不足以破坏其绝

缘性能,就没有必要装设避雷器。风电场中使用的

电力电缆与变压器相连,而变压器的工作电压相对

较高,因此这部分的保护要容易实现一些。在此处

安装的保护器件不必在太低的电压下工作,而应能

在远低于发电机和变压器绝缘损坏电压时动作。此

外,只要铠装两端都接地,电缆铠装就起到对电缆

的屏蔽作用[3]。

4.3风电机组的接地

良好的接地是保证雷击过程中风电机组安全

的必备条件。由于风电场通常会布置在山地且范围

非常大,而山地的土壤电阻率一般较高,因此按照

一般电气设备的接地方式设计风电机组的接地系

统显然不能满足其安全要求。风电机组基础周围事

先都要布置一小型的接地网,它由1个金属圆环和

若干垂直接地棒组成,但这样的接地网很难满足接

地电阻须小于1~2?的要求[9,11]。通常的改善措施是

将风电场内所有的机组接地网都连接起来,以降低

整个风电场的接地电阻。由于风电场机组间都布置

有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因此机组接地网的连接实

际上可以通过这些电缆的屏蔽层来实现[11]。另外,

还可在机组接地网间敷设金属导体,当遭受雷击时

可显著降低风电场的地电位升高[10],也可减轻雷击

对电缆绝缘及变压器高低压绕组间绝缘的危害程

度。

(下转第39页continuedonpage39)

第27卷第7期电网技术39

[3]陈皓勇,张靠社,王锡凡(ChenHaoyong,ZhangKaoshe,Wang

Xifan).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的系统进化算法(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methodofpowersystemunitcommitmentproblem)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oftheCSEE),1999,19(12):

9-14.

[4]蔡超豪,蔡元宇(CaiChaohao,CaiYuanyu).机组组合的遗传算

法(Optimizationofcommitmentbygeneticalgorithm)[J].电网技

术(PowerSystemTechnology),1997,21(1):44-51.

[5]高山,单渊达(GaoShan,ShanYuanda).遗传算法搜索优化及其

在机组启停中的应用(Advancedgeneticalgorithmapproachtounit

commitmentwithsearchingoptimization)[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ProceedingsoftheCSEE),2001,21(3):45-48.

[6]韩学山,柳焯(HanXueshan,LiuZhuo).考虑发电机组输出功率

速度限制的最优机组组合(Optimalunitcommitmentconsidering

unit’sramp-ratelimits)[J].电网技术(PowerSystemTechnology),

1994,18(6):11-15.



收稿日期:2002-09-24。

作者简介:

蔡兴国(1945-),男,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电

力市场;

初壮(1973-),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经济调

度。

(编辑杨天和)



(上接第15页continuedfrompage15)

5结束语

雷击是影响风电机组乃至整个风电场安全运

行的因素之一。进行风电机组防雷技术的研究是

风电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保证

风电场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风电

机组的雷击过程、雷击损坏机理以及防雷技术进

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在风电机组的防雷设计中,

应根据不同的雷击损坏机理,对叶片、机舱、轴

承等机械部件以及信号、控制线路等采取不同的

防雷措施。

避免叶片等部位直接遭受雷击、选择适当的

导体结构、合理设计雷电流路径、降低内部燃弧

的可能性以及降低控制和信号线路中的感应电压

等措施是达到一定防雷效果的有效途径。另外,

合理的接地布置也是风电机组防雷设计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Globalwindenergymarketreport[DB/OL].2002,3.http://www.awea.

org/pubs/documents/GlobalWEMarket2002.pdf.

[2]Windturbineoperation:causesforfailure[DB/OL].http://euwinet.

iset.uni-kassel.de.

[3]Expertgroupstudyonrecommendedpracticesforwindturbinetexting

andevaluation:lightningprotectionforwindturbineinstallations

[DB/OL].http://www.nrel.gov/wind/lightning/coveriea97.htm.

[4]马宏达(MaHongda).各种避雷针的结构及其防雷性能

(Differentstructureoflightningrodanditslighting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J].电网技术(PowerSystemTechnology),

2000,24(12):53-57.

[5]SoerensenT,BraskMH.Lightningprotectionofwindturbines[A].

ContributionsfromtheDepartmentofWindEnergyandAtmospheric

PhysicstoEWEC’99inNICE[C],France,March1999:229-232.

[6]许颖(XuYing).变电所防雷保护的几个问题浅见(Someaspects

relatedtolightningprotectionofsubstations)[J].电网技术(Power

SystemTechnology),2000,24(4):12-25.

[7]IEC1024-1,1990-03:Lightningprotectionofstructures.Part1:

Generalprinciples[R].

[8]Vestas风电集团(VestasTotalLightningProtection).风电场与防

雷保护(Windfarmandlightningprotection)[J].风力发电(Wind

Power),2000,(1):35-40.

[9]张华(ZhangHua).大型风力机的防雷保护(Lightningprotection

oflarge-scalewindturbines)[J].风力发电(WindPower),

2002,(1):11-13.

[10]HatziargyriouNM,LorentzouMI,CottonI.Transferred

overvoltagesbywindfarmgroundingsystems[A],The8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armonicandQualityofPower,

ICHQP’98[C],JointlyOrganizedbyIEEE/PESandNTUA,

Athens,Greece,October14-16,1998:342-347.

[11]HatziargyriouN,LorentzouM,CottonI.Windfarm

earthing[A].1997theInstitutionofElectricalEngineers,Printedand

PublishedbytheIEE[C],SavoyPlace,LondonWC2R0BL,UK:

1-6.

[12]董杏丽,葛耀中,董新洲(DongXingli,GeYaozhong,Dong

Xinzhou).行波保护中雷电干扰问题的对策(Fffectoflightningon

protectionbasedontravellingwaves)[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ProceedingsoftheCSEE),2002,22(9):74-78.

[13]AguadoM,HermosoB,CidPMetal.Risksassessmentfor

lightningstrokesinwindfarminstallation[A],HighVoltage

EngineeringSymposium[C],22-27August1999Conference

Publication,No467,IEE,1999:357-360.

[14]SakisAP.Meliopoulos,lightning:safetyandprotection[A],1997

theinstitutionofelectricalengineers,printedandpublishedbythe

IEE[C],SavoyPlace,LondonWC2R0BL,UK:1-7.



收稿日期:2002-07-30。

作者简介:

赵海翔(1969-),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及风

力发电技术的研究;

王晓蓉(1973-),博士,从事风力发电及电力设备检测和智能诊

断方面的研究。

(编辑查仁柏)



献花(0)
+1
(本文系王常余33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