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著名的第六十六首七种译本及英文原诗 对这些都倦了,我召唤安息的死亡, 譬如,见到天才注定了做乞丐, 空虚的草包倒穿戴得富丽堂皇, 纯洁的盟约受到了不幸的破坏, 高尚的荣誉被可耻地放错了地位, 强横的暴徒糟蹋了贞洁的姑娘, 邪恶,不法地侮辱了正义的完美, 拐腿的权势损伤了民间的康强, 艺术,被官厅统治得不哼一声, 愚蠢(俨如博士)控制着聪明, 单纯的真理让人们瞎唤作愚笨, 被俘的良善侍候着罪恶将军; 《莎士比亚的戏剧》A.阿尼克斯特著 新文艺出版社 1957.6第一版第55页 下注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5第一版屠岸译的版本有几处修改: 盟约 改为 盟誓 康强 改为 健壮 艺术 改为 文化 官厅 改为 当局 不哼一声 改为 哑口无言 单纯的真理一句 改为 单纯的真理平唤作头脑简单 诗后还有译解。 整首诗笔读如下: 对这些都倦了,我召唤安息的死亡,—— 譬如,见到天才注定了做乞丐, 空虚的草包穿戴得富丽堂皇, 纯洁的盟誓受到了恶意的破坏, 高贵的荣誉被可耻地放错了地位, 强横的暴徒糟蹋了贞洁的姑娘, 邪恶,不法地侮辱了正义的完美, 拐腿的权势损伤了民间的健壮, 文化,被当局统制得哑口无言, 愚蠢(俨如博士)控制着聪明, 单纯的真理被唤作头脑简单, 被俘的良善伺候着罪恶将军; 对这些都倦了,我要离开这人间, 只是,我死了,要使我爱人孤单。 译解诗人在当时上流社会中的交往,使他憎恶这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使他甚至厌倦了生命,愿意离开这世界。可惜,如果他离开这世界,他的爱友就孤单了。——第四行亦可解作“真的事实被假的见证所抹杀”。第八行可参照第三十七首第三行。第十二行,是以上一切的总结。——这里介绍两位评论家对这首诗的评价。刻尔纳认为这首诗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一颗明珠……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字在今天不具有丰富的含义;整首诗是如此地具有普遍意义,如此地不受时间的局限”。葛瑞哥认为这首诗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最动人心弦的,最美的一首”,是“一首不可超越的诗”。 六六 厌了这一切,我向安息的死疾呼, 比方,眼见天才注定做叫花子, 无聊的草包打扮得衣冠楚楚, 纯洁的信义不幸而被人背弃, 金冠可耻地戴在行尸的头上, 处女的贞操遭受暴徒的玷辱, 严肃的正义被人非法地诟让, 壮士被当权的跛子弄成残缺, 愚蠢摆起博士架子驾驭才能, 艺术被官府统治得结舌箝口, 淳朴的真诚被人瞎称为愚笨, 囚徒“善”不得不把统帅“恶”伺候; 厌了这一切,我要离开人寰, 但,我一死,我的爱人便孤单。 莎士比亚全集 十一 梁宗岱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4北京第一版第224页 六六 这些我都厌倦了,我要在死中安息, 例如看着天才生而为乞丐, 蠢货反倒穿戴得堂皇富丽, 最纯洁的誓约惨遭破坏, 金亮的荣誉被放错了地方, 处女的贞操被人横加污辱, 一代完人的名誉被人中伤, 懦者当权,强者徒呼负负, 学术摄于权势不敢发言, 愚昧假充内行对专家发号施令, 真诚被目为头脑简单, 良善服从邪恶的乱命; 这些我看厌了,我要离开这人世, 只是我若一死我的爱人形单影只。 注释:参看《哈姆雷特》第三幕一景之著名的“Tobeornottobe”一段独白。DOWden注“莎士比亚由虑朋友之死转而想到自己之死,并想到人生苦恼重重,唯一死可得解脱。”上述一段独白及此诗常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本人内心之呼声。 莎士比亚全集 梁实秋译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1995.10第一版第1012页) 66 一切全令我厌倦,我呼唤长眠, 当我眼见天才终须要当乞丐, 无聊的草包出落得衣履光鲜, 最纯洁的信念不幸遭人出卖, 高贵的荣誉竟被颠倒了席位, 处女的贞洁被暴徒横加玷污, 力量被瘸腿的威势打成残废, 正义的完美被错误施以凌辱, 艺术被权威钳制得噤口难言, 俨如博士的愚蠢统治着技巧, 清明的真理被视作笨拙不堪, 被幽囚的善伺候着恶的首脑。 一切令我厌倦了,我欲离开人世, 只是我去了,撇下我的爱孤寂。 莎士比亚诗全集 马海甸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6.1第一版 第217页 66 难耐不平事,何如悄然去泉台, 休说是天才,偏生作乞丐, 人道是草包,偏把金银戴, 说什么信与义,眼见无人睬; 道什么荣与辱,全是瞎安排; 少女童贞可怜遭横暴, 堂堂正义无端受掩埋; 跛腿权势反弄残了擂台汉; 墨客骚人官府门前口难开; 蠢驴们偏挂着大谜释惑教授招牌; 多少真真话错唤作愚鲁痴呆; 善恶易位,小人反受大人拜。 不平,难耐,索不如一死纤埃, 待去也,又怎好让爱人独守空阶? 莎士比亚的诗 辜正坤译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3.4第一版 第46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66首 (注一) [英]威廉·莎士比亚 作 Written by William Shakespeare 看透尘世事,呼号求永息—— (注一)世道(The World’s Way):指人世间和社交场合里的丑恶现象。评论家格里哥(Gregor)认为,这首诗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最动人心弦的、最美的一首”,是一首“不可超越的诗”。柯尔纳(Kellner)则认为,这首诗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一颗明珠……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字在今天不具有丰富的含义;整首诗不仅具有普遍的意义,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 附:原诗 66 The World’s Way Tired with all these, for restful death I c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