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

 关东老圃 2012-06-24

 

王羲之---行书:姨母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 - 阿倩 - 我爱的、爱我的,繁杂的世界其实如此简单
王羲之行书《姨母帖》,纸本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释文:臣十代再从伯祖晋右车将军羲之书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字间多断、顿挫,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其余都字字独立;笔画凝重、朴拙,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

 

 

王羲之---行书,姨母帖、初月帖 - 阿倩 - 我爱的、爱我的,繁杂的世界其实如此简单
《初月帖》,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

 

 
 王羲之---行书,姨母帖、初月帖 - 阿倩 - 我爱的、爱我的,繁杂的世界其实如此简单
《初月帖》局部一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济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

 
 
王羲之---行书,姨母帖、初月帖 - 阿倩 - 我爱的、爱我的,繁杂的世界其实如此简单
《初月帖》局部二
 
释文: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全贴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初月帖》,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首句‘山阴羲之报’,知此帖写于山阴。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穆帝永和七年(三五一年)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

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章草的特点。梁陶弘景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云:‘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此书正当其时,大有晋人倜傥风流、傲物 任情的俊气,逸笔草草,率意畅达,天真自然。

 

 在众多的行书字帖中,反映出王羲之两种不同的风格:一曰古质,一曰流便。

《姨母帖》为第一类,是王羲之早期的作品,其结字和用笔都存在较浓厚的隶书笔意。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等为第二类,是王羲之晚年的作品。 

《姨母帖》和王羲之其他草书比较,具有古意,可能是较早的作品。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点。如其中倒数第二行之“道忧怀”,末行之“报”字,一点一画均非直过,而是具有丰富的变化。如“忧”字的首笔和末笔,“怀”字的左侧竖画,“报”字的最后一笔,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都呈曲势,非一带而过,中间充满了微妙的变化。翁方纲所谓“中过”,包世臣所谓“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等等,于此帖皆可领略一二。用笔以中锋为主,有些字如“山”字、“报”字使用侧锋也十分明显。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密疏划一,这就决定了此帖的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整个面貌。这种情况同当时人们追求自然潇洒的社会风气有关。唐代以后追求精整规范,这样的字就很难出现了。

此帖当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