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超豪院士逝世:向苏步青“交账”太空闪烁“谷超豪星”

 付金川的石头 2012-06-24

谷超豪院士逝世:向苏步青“交账”太空闪烁“谷超豪星”

发布时间: 2012-6-24 18:01:00      来源:      作者:
相关行业: 其它行业

  “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

  许多大师级的学者,都是文理兼备,往往在社会人文学科领域也有很高的素养。谷超豪也不例外,他早年喜欢看《三国演义》,觉得“那是一群聪明人做了很多聪明的事”,后来则一直喜爱古典诗词,尤其是杜甫的律诗,认为是“既反映了民生疾苦,又对仗的很工整。”

  “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终生为动容。”

  这是谷超豪1991年为母校温州中学90周年校庆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他抒发了自己对数学的眷恋之情和一种托付终生的欣慰。科学家与诗人是两种气质完全不同的人。诗人浪漫,思想自由驰骋,天马行空;而科学家则讲究严谨、扎实和一丝不苟。然而谷超豪却将二者融合,他的人生充满了诗情画意。

  说起写诗的心得,谷超豪有些羞涩:“我其实没有受过正规旧体诗训练,而且温州方言、上海话和普通话常常混杂在一起,所以老也掌握不好平仄。”诗歌对他,是兴致所至、是自娱自乐,把某一段时间里碰到的事情用最少的几句话表达出来,便是很大的快慰!

  对于自己的工作,谷超豪自有体味:“研究数学就像爬山,努力地翻过一个山头,会发现眼前一亮,前面的景色多美啊。往上看又见叠叠的山峰,只有不断地攀登,才会有更广阔的视野,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实际上,谷超豪对古典诗词的喜爱,仍与数学有关——他认为,数学是与古典诗词相通的。比如诗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来表达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内容,而射影几何学,则是用直线、点、相交性等一些简朴的概念,建立起非常丰满、完善的理论。此外,数学非常重视对称,而古体诗中的“对仗”与此相像。

  谷超豪这样总结自己:“我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还是不错的,但限于时代的环境,我不得不花很大的力量在革命工作、社会工作上面。人家问我是否后悔,我可以这样说:如果我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科学上,肯定会做的比现在更好。但我并不后悔,我觉得我尽了历史责任。我想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历史责任,就是把我国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一生相守

  夫人,我依然记得48年前初次见你

  结婚48年,谷超豪依然清晰记得两人初次见面的情景:“那是1950年,我在数学系图书室里,偶遇胡和生,她说苏步青先生给了她一篇论文,有些地方没弄清楚,想让我帮她看一看。我说:好啊,论文呢?她说论文在宿舍里。她的宿舍离我办公室有10多分钟路程。当时已经是秋天,但天气依然很热,她气喘吁吁地跑去拿回来,我觉得这个小姑娘很不错,对学问肯钻研。我们共同讨论了一下,她就把论文的内容都弄清楚了。这是我们共同讨论数学的开始,她对我也有了一个好的印象。”

  数学成就了谷超豪的爱情之梦。而当年的同学少年,如今已经白发苍苍。谷超豪在旁边笑盈盈地说:同样研究了一辈子数学,书画世家出身的胡和生就是在乎色彩的搭配,样式的和谐。“每次我出席重要活动,胡和生都要关心一下我的‘行头’。只要经她的手这么一弄,倒也总是蛮精神的。”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但胡和生“推翻”了这个定理:不仅在生活上与丈夫相濡以沫,更在事业上携手共进——她是中国数学界唯一的女院士,更成为第一位走上国际数学家大会NOETHER讲台的中国女性。

  一个书房两张写字台,丈夫的书桌朝阳,妻子的书桌面墙——“显然我这个位置比她的好。”谷超豪话语间带着小小的满足。书房里堆放各种文件、会议通知、报纸以及书籍,两位院士每天就在这里并肩研究,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从相恋到相守,55年的感情积淀,如同夫妇俩做过的问题、解过的方程一样不可丈量。平时,两人的研究领域各有侧重,到合作时,默契带来的高效率往往事半功倍。谷超豪形容:“我做的工作可以讲给她听,她做的工作可以讲给我听。我们互相理解,也可以互提问题、相互核验,这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谷超豪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