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曾开讲】国画六讲之四:国画之美在乎点墨写意

 鸿墨轩3dec 2012-06-25

【范曾开讲】国画六讲之四:国画之美在乎点墨写意

    第四讲 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国画之美在乎点墨写意
    工笔画要从意上来追求,而不要从笔墨的繁琐上来看。写意画要从精微的地方来要求,而不要仅仅看到粗豪的一面。
    书画本同源,书法家和画家,都是追逐自然的大的规律,追求天地的大美。可以讲中国的书法家是中国画家的先导者,书法家对线条的悟性走在画家的前面。书法家通过最简洁的方法来表现出宇宙万物,粗细快慢、枯荣厚轻种种的都可以在用笔(线条的虚实、长短、浓家、绘画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淡等)之间体现出来,这对于提高中国画的意味有极大《古画品录》,为我国最的关系。
    画有书法的意味。如果一个中国画家不会写字,书法不行,他绝对成不了一个卓越的中国画家。南齐有个很了不起的画论家叫谢赫。他有论画六法。其中,第一是气韵生动;第二是骨法用笔。这个骨法用笔,到了唐代就是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讲的"夫应物必在象形,象形需传其骨气,骨气、象形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这个画家有没有一种意味,最后要落实到用笔上,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上的重要性。
    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皆有以书入画之说。张彦远不仅提到用笔之重要,更是提出"书画一理"之说,认为"画者必知书,明八法而通六法,乃笔势笔趣之转运"。八法即"永字八法",也就是"永"字的八个笔画,侧(点)、勒(横)、努(直)、趯(钩)、策(斜画向上)、掠(撇)、啄(右边短撇)、磔(捺),代表了中国书法笔画的大体。六法,就是上面说到的谢赫的作画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气韵生动"是说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要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于生命的活力。"骨法用笔"是说用笔要表现出风骨的力量美,即笔力遒劲"。"应物象形"是说画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但又要有所突破,不是简单描摹。"随类赋彩是说着色要分类别甚至要分季节及气候条件,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艺术要求。"经营位置"是说图画的物象构图要有合适的位置感。"传移模写"说简单点就是要有临摹的能力,这是画画的基本功之一,甚至也算不上创造,所以放在六法之末但又必不可少。
 1 楼
2 楼
    只有理解了书法的八法,才能通晓绘画之六法。
    元代赵孟 认为书画不仅技法相通,本质也相同,有诗为证:"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明代书画论家董其昌讲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称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药也。"只有融书于画,才能脱离画师画的甜俗之气,画出有"士气"的文人画。文人画是中国艺术重要的一个至高领域,是世界艺术宝库里不可取代的一个空前伟大的画种。这对当时画家影响极大,许多画家将书法的技法、笔趣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之中,吴昌硕甚至有“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之言,他把书法的行笔、章法、体势融入绘画之中,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比如他的《秋光》图,先用大笔铺毫写葫芦,用篆书的中锋以笔画菊花,更是用狂草的笔法挥写葫芦的藤蔓,后用大笔画出葫芦的片片叶子,正是因为各种笔法的运用,使得画面跌宕生姿,层次感极强。
    古人作画之所以如此重视用笔,是因为笔是画的骨干。有了骨干,筋脉才可相连,血肉才有所依附。笔法凌乱、毫无章法,就像根基不稳的高楼,还未建成就摇摇欲坠,总有一天会成为一滩烂泥。
    笔墨、笔墨,笔法和墨法不分家,中国绘画是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等笔法确定了形,就要用墨充实其精神。如何用墨?有两点:首先它空灵,用墨不多;其次它厚重。有一次,一个研究生问我:"范先生,什么叫厚重?是不是墨涂得多就是厚重?"我说:"画的是地方就叫厚重,画的不是地方就不厚重。
3 楼
                
4 楼
    一个中国的举重冠军,块头大、体力也足,咬牙切齿拿着一个笔墨。我可以断定,他拿毛笔下去的力量一定比我狠,但他的线条肯定没有我的有力量。线条的力量来自"腕力",但这个腕力并不是说你掰手腕时表现出来的那个力度。什么是腕力呢?我曾经在一本书里说过,"腕力者,非角士掰腕之力也。长颖兼毫,持于笔尾,悬空挥写,于二维之平面上,以用笔之提压顿挫、轻重虚实,呈万象于三维空间,斯之谓腕力……腕力乃丹田之气由臂至腕、由腕至指、由指至神经末梢运转回环、冲破逆折之力。"(《神会:范曾与八大山人》)这个力量不是物理的、体能的力,而是内在的、气韵的力,来自丹田。一个画家,可能柔弱不禁风,他的东西也用墨不多,但你能感到空灵、幽雅、厚重。你看到他的画静气,没有烦躁,不会有丝毫不安的感觉。一个画家,画出来的东西老使人坐立不安、烦躁不已,看着他的画就令人愤怒,这是好画家吗?当然不是。好的画家画出来的画,令人心灵平静,愿意静下心来慢慢体会,然后若有所思且心有所悟,又有所得,身心为之健康,走上更辉煌的人生。能产生这样效果的笔墨,就是好的笔墨。好的笔墨追求一种和谐的、冲融的、静穆的境界,是心灵中宁静之神对于躁动魔鬼的主宰。什么是坏的笔墨?坏的笔墨就是从画面上跳出来的笔墨,因为它不在一个大的秩序之中,不在你所构想的气韵之中。
    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本身就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它们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之美在于有意味,中国画的根本就在于,它是写意的、传神的、气韵生动的。以中国的人物画为例。人物画自上古开始就讲求传神,刘向的《别录》讲"画其形象"、《尚书—注疏》讲"写其形象"、《汉书—苏武传》讲"法其形貌"、《鲁灵光殿赋》讲"写载其状都是这个意思。到明清之时,达到一个高峰,称为"写真"。但是,这个"写真"和现在一些明星竞相出版的写真集完全不是一回事,它强调的是神情意态的相似。在人物画中常提到的"写照"一词也是此意。李泽厚、刘纲纪在《中国美学史》中讲"和'传神'相关的'写照'这个概念,也同佛学中所常说的照'的概念相关,'写照'并不是画肖像的意思……在佛教中,'照'指的是心的一种神妙无方的知觉能力,它是和人的精神分不开的……所以,'写照'就不是一般所说的画像的意思,而是要写出人的神妙的精神、智慧、心灵的活动"。"传神"、"写真"、"写照"三词,都体现了中国画家不以形似为满足,而以追求传神为目标。
    有人不免要问我,那工笔画家画的难道不是中国画吗?是中国画。我们看工笔画要从意上来追求,而不要纠缠于它繁琐的笔墨。比如宋徽宗赵佶《红蓼白鹅图》轴,一枝红蓼离坡高起,白鹅静卧岸边,引颈回眸,画面意境清旷,幽远辽阔,一派深秋的肃杀气氛,引发人精神的无限感发,这就是工笔画的写意。看写意画则要从精微的地方要求它,而不要仅仅看到它粗豪的一面。
5 楼
6 楼
   如我画《爱因斯坦》,从左眼的瞳孔开始画,因为我画画从来不打铅笔稿,一个瞳孔画出来,大家就惊讶这一个黑点是怎么回事?然后,我根据眼睛、眼白的造型来画,眼球出来了,接着画眼轮匝肌,眼睛出来了,眉毛出来了,爱因斯坦也就出来了。如果你不掌握这个微妙感,你就不能刻画得非常入神。再比如,我画《黄宾虹》,我从画眼镜开始,眼镜一出来,我的学生就惊讶了,眼镜怎么这么小?等到眼镜出来、眼神出来,直至黄宾虹出来,大家明白了,我是再造了一个黄宾虹,把握的不是照片中黄宾虹的形象,而是像外之身。
    写生,依物描摹也;传神,得物内质也。这是画画的不同境界。然而,传神一定以写生为基础,张彦远说"象物必在形似",只有历经磨砺,才能舍弃眼前对象之外形,追写心悟之所得。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中讲述过这么一个故事:曾无疑工画草虫,年迈愈精。余尝问其有所传乎?无疑笑曰:"是岂有法可传哉?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笔之际,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也?此与造化生物之机缄盖无以异,岂有可传之法哉!"这个曾无疑是南宋画家,特别擅长于画草虫,他之所以下笔有神,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分昼夜地观察草虫,有了这个积累,他才能画出好画。历史上,有名的画家无一例外都是经过了刻苦的训练、研习。五代荆浩入太行山写松万本,始得凌霜傲雪之姿;徐悲鸿写雄狮骏骥,画累稿百千,毛鬣风动,势所必然。否则,就会出笑话。五代黄荃画飞鸟,脖子、腿都伸着,有生活经验的人说"缩脖必伸腿,缩腿必伸脖,岂有俱伸者?"黄荃惭愧不已。宋徽宗有一次命宫廷中的画师画《孔雀升墩》,画完宋徽宗笑谓:"错矣。"众画师不明所以,后宋徽宗指出"孔雀升高,必先举左",画师才恍然大悟,因为所有的画画的都是举右。
    细节真实、诗意追求正是中国画"传神"、"写意"的涵义之所在。中国画家总是努力地追求恰到好处地表达"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宋代邓椿在《画继》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所试之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自第二人以下,多系空舟岸侧,或豢鹭于舷间,或栖鸦于篷背;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宋代宣和画院以寇准的诗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让应试者作画。有的画一条空船系于柳岸,有的画一只鹭鸶立于船舷,还有的画一只乌鸦栖于篷背,都以为扣住了诗句的题眼,虽着意渲染,但终无新意。唯有一画者,画了一船夫卧于船尾,横一孤笛,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而中选夺魁。没有人,画面可能会产生某种荒凉感,更似"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意境;"非无舟人,止无行人",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句所含有的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牧歌画面。这便是中国绘画的从实写意。
    中国绘画,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对所画对象有了深刻的把握,然后用手中之笔挥写其神韵,才能作出好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