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林妙可7万陪酒”的泼墨者

 yyb168336 2012-06-25

谁是“林妙可7万陪酒”的泼墨者

    近日网上出现一张表格,传女星陪酒,上面有21岁周冬雨7万起(备注:喝酒很厉害)、20岁王莎莎5万起(备注:豪饮)的价目表,网络红人奶茶妹妹等人的名字也在列。可怕的是,13岁的林妙可与15岁徐娇竟然也出现在这张榜单中!去年的丰胸照事件也引发网友的热议。谁是“林妙可7万陪酒”的泼墨者,这种用成人化的方式伤害孩子则太无耻…

谁是鈥溋置羁7万陪酒鈥澋钠媚

    林妙可一再遭遇网络暴力

    丰胸照:把林妙可当做成人来恶搞

    一首《歌唱祖国》加上可爱甜美的外形,林妙可在奥运会开幕式后一夜爆红,虽然后来传出对嘴假唱震动国际,但争议更让她的身价水涨船高。2011年5月几张林妙可胸部丰满身材凹凸有致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有网友质疑林妙可身材的真实性,称胸垫垫太多,更有人直接讽刺她“唱歌是假的,身材更是假的”。到了今年6月份,林妙可爆乳再一次被严重恶搞。小小的林妙可除了被指丰胸外,还爆出多幅照片莫名被PS恶搞成爆“火辣乳沟”。

    这些网友已经把林妙可用对成人明星的眼光去评判了,大家把对成人女明星的“隆胸”“丰胸照”,“故意走光”,“炒作”等思维惯性硬加在一个12岁的孩子身上的确是一件让人悲哀的事情。

    7万元陪酒:把成人肮脏交易强加于林妙可

    近年,不少港台明星北上掘金,除了拍戏、拍广告之外,“吃饭”也成了生财之道:不少富豪办婚礼、开生日会和婴儿百日宴都流行邀请明星做嘉宾,众多港台明星成为抢手货。媒体网友对明码标价、频频出入“饭局门”的女明星口诛笔伐,是她们招祸取咎。而将一个13岁的孩子,也推进“饭局门”,列入价格表,津津乐道,则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而且“林妙可7万元陪酒”云云,惟一“证据”来自于网络上出现的一张表格。网上的表格,可信度有多高呢?近年来,因网络虚假信息所引发的“杯具”,我们见过的还少吗?曾经有“不明真相”的网友对尚未得到证实的事情就大加鞭挞甚至谩骂,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将其归入“网络暴力”似不为过。

谁是鈥溋置羁7万陪酒鈥澋钠媚

    人们可以担忧儿童成人化,但不能用成人化方式侵害儿童

    中国的儿童成人化问题严重

    思维世故化:在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淫之下,孩子们形成过于成人化的思维和处事方式。成都一名7岁女孩为了能当班级舞蹈的领舞,央求妈妈去“走后门”,原因是她知道妈妈和班主任是同学;一位网友正在念小学的侄子特别喜欢亲戚开车去接他,因为那个亲戚有个好车,让他觉得“有面子”;甚至一些孩子的理想是当贪官…

    娱乐成人化:不仅童装成人化,而且荧幕上孩子们说话越来越圆滑。《半月谈》曾经报道称,在一些选秀舞台,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父母的最大任务就是教导孩子如何讨好评审和观众。于是舞台上孩子们的表现越来越老成,甚至哗众取宠。“很傻很天真”的孩子不再吃香,“很黄很暴力”却能让他们脱颖而出。

    做派官僚化:其实儿童成人化是一世界性问题,但在中国却有独特的风格:官僚化。五道杠少年黄艺博,因五道杠、官味十足、慰问题词等领导做派一样都不少饱受非议。什么“黄总队长在阅读文件”、“黄总队长和同事在一起”、“黄总队长看望生病同学”,这种低龄化的政治挂帅,跟林妙可一样遭遇网友恶搞。

谁是鈥溋置羁7万陪酒鈥澋钠媚

    但成人才是儿童早熟的罪魁祸首

    确实现在一些艺术小孩包括小童星就如吃多了激素一样早熟得很,小孩的面孔,成人的腔调,无论谁都要讨厌这种做派,甚至毋庸讳言,其中就有林妙可,然而小孩这样难道不是大人和社会的错吗?如果大人和社会流行这种风气,此外小孩又在这种成人鼓励下依猫画虎,难免虚情娇意的假不沁到骨子里。所以那些打着艺术完美旗号弄虚作假的成人或始作俑者脱不了干系。

    病在社会,根在成人。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者,尼尔·波兹曼认为,正是现代传媒影响才使童年过早“消逝”。他说,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化,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就这样被你催熟”,而“催熟”孩子的因素来自方方面面。如少数当官的权势熏天、作威作福、笑贫不笑娼、有钱有势包二奶、为富不仁、仗势欺人、攀附权贵、趋炎附势、欺贫爱富,许多曾经是可耻的事情现在都已经变成了体面的个人生活方式选择。成人谈论这些事情,从来也不避讳孩子,甚至在学校里公然以这些成人行为影响和教育儿童。儿童因此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成人化”的恶搞方式是对孩子二次伤害

    美国一位年轻母亲为了让8岁女儿参加儿童选美,不惜亲手给女儿稚嫩的小脸上打入肉毒杆菌,意图消除“皱纹”,遭到舆论质疑选美是否在虐待儿童。对于儿童成人化问题应该将焦点放在保护孩子的身上,而非讽刺、恶搞孩子。那样不仅没有式孩子免于社会不良风气的伤害,反而将伤害更进一步。

    可能是大家对以前娱乐圈长期的“陪酒门”、潜规则等做法深恶痛绝,但也不能恶搞林妙可,把小孩子当“靶子”口诛笔伐。林妙可毕竟都还是个孩子,小小年纪便成了媒体和社会追逐的对象,她将付出比成年人成名后更多的代价。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一切无疑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其实林妙可现在最需要的,是像同龄人那样,在学校里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

谁是鈥溋置羁7万陪酒鈥澋钠媚

    反思一:网络批判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在网络平台上,对一个社会现象、新鲜事物进行关注、议论,发一些批评之声,这是正常现象,也是民意表达的一种方式和渠道。但是,如果对一件事情的真实情况还没搞清楚,仅凭从哪里挖出的片言只语或几张图片,就进行激烈批评甚至辱骂;即便批评的对象是个孩子,也不管不顾一吐为快,陷入网络集体恶搞的“狂欢”,对这样的行为需要反思和矫正。

    “网络暴力”近年来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些网络事件还未经证实,不少网民就发表具有攻击性、侮辱性的批评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受损,心理承受重压;甚至一些网民还挖掘出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在我们周遭,许多人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不愿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价值判断,不愿意先把基本事实搞清楚后再下判断;而是在一知半解之下,进行争论和抨击,而这些最终都演变成了毫无意义的闹剧。

    网络虚拟空间和社会现实空间是互为镜鉴的。网络暴力有其更深层的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社会心态问题日渐凸显。不良社会心态折射出的,是我们现实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谁是鈥溋置羁7万陪酒鈥澋钠媚

    反思二:父母是否有“支配”孩子的权利?

    是孩子的童星梦,还是父母的明星梦?

    近年来,一些迅速蹿红、在屏幕上频频露脸的“童星”,燃起了很多父母“望子成星”的梦想。本着出名要趁早的心理,一些父母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培养,想让自家孩子挤入童星行列。将孩子打造成童星,提前进入演艺圈,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投资”。为了让自家小孩在影视剧中露个脸,与导演或制片人拉关系、不惜下血本砸重金,也成为不少家长的“功课”。

    但童星同龄人相比,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当童星也会影响他的正常生活,他可能会不太习惯这种被太多人关注的生活。而且过多的赞美和关注容易让孩子变得浮躁、骄傲。有些孩子甚至会被这种生活“冲昏头脑”,难于适应社会。而且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小时候表现出来的优势不一定是适合他终身发展的方向所在。如果过早把孩子限制在某一领域,孩子就失去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不能朝着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去发展,结果到成年后真正成才的很少。

    林妙可无疑是童星中非常成功的一个。但娱乐圈本来就复杂,明星也必然会受到公众的各种眼光挑剔,对于未成年的童星来说,家长更应该多加教育和保护。她的父母当初说孩子学习重要,不会让她进娱乐圈,结果广告、演出不断,一度还闹出要价百万的风波。对于春晚上麦霸质疑的回应更是让人哑然失笑。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产和附庸

    父母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明星梦,其实是父母功利化的一小部分,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会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比如遍地开花的钢琴考级、绘画版、奥数,其中有多少是孩子真正属于自己的兴趣,又有多少是家长们按照自己理想模式“塑造孩子”的伟大实验?再比如刚刚结束的高考,许多考生在家长“为你前途着想”的大帽子压迫下,不得不违心地放弃自己的理想,仰从父母的心愿,“考生志愿”变成了“考生父母志愿”。

    至于“棒打出孝子”,甚至类似“网瘾训练班”、“铁链锁逆子”之类极端事例,则更不可理喻。在当代社会的文明意识中,孩子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然后才是父母的子女,孩子绝非父母的附庸和资产,他们应该对父母尊重、孝顺,听从父母的有益建议,但他们的正当权力却不应被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侵害。有一些父母没有把孩子当成私产,是真心想奉献,但是由于智识上的不足,依然是受“爱自己”的潜意识支配,而不是由“爱孩子”的理性意识支配,结果孩子的幸福和成长还是被侵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