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九第5课树立科学发展观 第1站“正视现实的压力” 的特别关注

 中外比上 2012-06-25
北九第5课树立科学发展观 第1站“正视现实的压力”  的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山东   刘兆业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带来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沉重。如何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在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事件回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6月20日发表首份《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内容涵盖稀土现状、发展目标、技术进步、出口政策等多项内容。当天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用一组组照片和数字展示了稀土产业背后的巨大黑洞:环境污染触目惊心,资源枯竭令人咂舌。这位主管稀土的工信部副部长多次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照片,向在场人士展示了稀土产区不为人知的一面:一张照片上,大量的矿渣、大量的泥石流、大量的滑坡、大量的污染物污染了老百姓的饮水,仅在这样一个县里,就有十几平方公里,有几万吨的矿渣,有4.5万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另一张照片上,大量的稀土开采使山头都变得光秃秃的,因为山上的植被要全部剥离,在下面发现稀土,用小车推出来,这个山形成的泥石流会造成长期的污染和破坏。令人更加担忧的是,在稀土付出巨大环境代价的同时,我国稀土资源正在面临枯竭。白皮书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面对国外的种种责难和舆论压力,苏波表示,没有一个国家在环境遭到重大污染、资源遭到重大破坏的情况下,还不计后果地不断开发一种产品。
   【我来关注】
正视现实:稀土开采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只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问题的一个缩影,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如土地荒漠化加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失衡严重、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等。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争的事实,已经给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沉重压力。只有看到这些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提高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危害人类健康、威胁生态平衡、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他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理智面对:针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要加强立法、执法力度,依法保护资源和治理环境;二要科技和资金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保水平;三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深入人心,人人保护环境,全民参与节约。四要加强国际合作,争取各方支持。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措施得力,就一定会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重获一片绿水、蓝天。
坚定信念:《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的发表,宣誓了我国保护资源环境和维护国家正当权益的决心。形势是严峻的,压力是现实的,只要我们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我们就一定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