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和柠檬

 永远爱芊芊宝贝 2012-06-25
5、梨

  很多人以为吃梨可以化痰止咳,一咳嗽有痰就用冰糖蒸梨来吃。其实梨肉是润肺的,痰多的时候,越吃梨,痰越多,特别是寒性咳嗽不能吃梨。而热性咳嗽,单用梨肉也不行,一定要用到梨皮效果才好。

  梨肉以降火去燥为主,而梨皮有消炎止咳的功效。

  梨肉降火,但比较寒凉,容易引起腹泻,梨皮可以止泻。

  梨有各种品种,普通的雪梨、水晶梨止咳的效果比较好;圆形的砀山梨,肉质比较粗但很甜,它的皮止泻的效果比较好;新疆的香梨很好吃,但梨皮止咳的效果就一般了。

  市场卖的梨可能上过保鲜剂,买回来以后要好好地清洗再削皮。

  清洗方法:用加面粉的清水泡10分钟后,冲洗干净。

  ◆积食咳嗽--二皮止咳饮(适合季节:秋冬季)

  原料:

  鲜梨1只、新鲜白萝卜1个、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

  把梨和白萝卜放在加面粉的清水中泡10分钟,清洗干净。

  削下梨皮和白萝卜皮,切碎,放入随身杯,加冰糖,冲入沸水,焖10分钟后饮用。

  特别功效:

  调理积食咳嗽,痰少而黄。

  保健功效:

  清热、消炎、消食。

  ◆慢性喉炎--利嗓开音茶(适合季节:四季)

  原料:

  干无花果6个、雪梨1个、冰糖2小粒。

  制作方法:

  ①雪梨用加面粉的清水泡10分钟,清洗干净。

  ②雪梨带皮整个切成小丁,与干无花果、冰糖一起放入随身杯。

  ③沸水冲泡,焖30分钟后饮用。

  特别功效:

  调理慢性喉炎。

  保健功效:

  滋养肝肾、利嗓开音。

  6、柠檬

  柠檬是使人美丽的水果。它分解人体脂肪的能力很强,又能淡化皮肤的色素。如果想要保持苗条的身材和白皙无瑕的皮肤,柠檬就是你的好朋友。

  柠檬还有一个好听的别名叫"宜母子",因为它很适合孕妇吃。孕妇爱吃酸的,柠檬正合适,可以开胃口、助消化、防止恶心,还有安胎的作用。

  柠檬的好功效,皮的作用占了大半。柠檬皮能理气、化痰、舒肝、健胃。吃柠檬一定要把皮留下。

  制作便携茶饮,用超市卖的干柠檬片当然最方便。但新鲜的柠檬用起来其实也并不麻烦。早上取一个新鲜柠檬,切成片,用保鲜膜包起来带走,或是直接放入随身杯带出门,都很方便。

  切开的新鲜柠檬,如果一次用不完,可以把剩下的半个切成片,淋上蜂蜜,让蜂蜜充分地覆盖住柠檬的表面,装在没有沾过油的干净保鲜盒里,放冰箱冷藏,可以保存很长时间,随时可以取出来使用。

  柠檬能结三季果,但主要是在冬天成熟。其他季节上市的柠檬大多是用催熟剂催黄的。因此,新鲜柠檬买回来一定要用加面粉的清水泡上1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再用。

  ◆气滞型黄褐斑--理气祛斑茶(适合季节:四季)

  原料:

  橘叶1小把、干柠檬片或新鲜柠檬片6片、红糖各适量。

  制作方法:

  把橘叶、柠檬片、少量红糖一起放入随身杯,沸水冲泡,焖10分钟后当茶喝,可以反复冲泡。

  特别功效:

  疏解肝气。常感觉胸闷,要叹出气来才舒服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1周喝,对预防乳腺小叶增生有帮助。

  保健功效:

  调理肺热咳嗽(痰黄)。

  美容功效:

  调理气滞型黄褐斑(胸闷、爱叹气、颧骨长斑)。

  允斌小叮咛:

  黄褐斑单从皮肤表面来治是不行的,它是身体内部的问题,病在肝肾,应该调肝肾。黄褐斑的病根在于气滞血瘀。多数人长黄褐斑,往往都是从气滞开始发展的。最初黄褐斑的颜色比较浅,一般长在眼角、颧骨等两边对称的部位。调理气滞型黄褐斑需要理气,气血一运行,就把毒素慢慢地排掉了。

  注意:

  这道茶散气的作用非常强,没有黄褐斑的人不要随便喝,气虚的人喝了会更虚。没有黄褐斑的人想要美白,单喝柠檬水就可以了。寒性体质可加红糖,热性体质可加蜂蜜。

  允斌小妙招:怎样收集橘叶

  橘叶是一味中药,中药房有出售。其实你也可以自己收集,不用花钱。市场上卖的新鲜橘子往往带有叶子,买时不要扔掉了,把它们清洗干净,然后晾到干透,用密封袋装好,就可以长期保存了。

  ◆美白养颜--柠檬红糖茶(适合季节:四季)

  原料:

  干柠檬片或新鲜柠檬片、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

  ①每次取大约半个柠檬的量,配适量红糖。

  ②用沸水冲泡后当茶喝,可以反复冲泡。

  特别功效:

  中青年女性常喝有调经、理血、养颜的作用。

  保健功效:

  理气、养肝。

  美容功效:

  预防女性黄褐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