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扫一眼星巴克,你会发现使用苹果笔记本电脑的人基本不用鼠标,而使用 PC 笔记本电脑的人,往往有鼠标伴随。 这说明苹果笔记本电脑与 PC 笔记本电脑在使用上最大的差别,在于触摸板。苹果笔记本的触摸板操作很丰富,单指移动鼠标、双指放大缩小、三指拖动窗口或选取文本、四指左右扫可切换桌面。但 PC 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所提供的操作选项远没有那么丰富。 针对触摸板的创新,PC 厂商中不是没有,但并未普及开来。比如联想 ThinkPad 上著名小红点,由于具备压力感应,避免在触摸板上大面积活动,光标的移动非常精准,能够取代鼠标的操作;松下(Panasonic)在 Let’s Note 系列推出的圆形的触摸板 Wheelpad,能够让人的手指在上面画圈实现页面滚屏。 在超极本上,PC 厂商正在解决这个问题。华硕最近推出的 Zenbook,不但外观上与 MacBook Air 相似,触摸板的操作也极力向 MacBook Air 靠拢。然而,在实际评测中,Zunbook 触摸板尽管号称“支持多点触摸”,但它的实际表现却与 MacBook Air 相差甚远。根据 Ars Technica 的 Casey Johnson 体验 Zenbook 后曾评价道:
除了拖拽以外,Zenbook 还无法很好的支持二指上下扫,滚动页面的操作,或是二指捏拢,张开的缩小、放大操作等等。 后来,华硕推出新一代 Zenbook 产品时,更换了触摸板的供应商为 ELAN,并升级了触摸板的驱动,解决了大部分问题。AnandTech 的 Anand Lal Shimpi 在评测过后,结论是:
Shimpi 指出,鼠标偶尔会拒绝移动,但次数非常少。 经历了两年,华硕依然没办法让 Zenbook 的触摸板“多点触控”体验达到苹果笔记本的高度。这是为什么?Pandodaily 的 Farhad Manjoo 指出:
一个小小的触摸板,却凸显了 PC 产业的窘境,在过去 PC 厂商通过大规模、模块化的生产方式,获得市场份额,在一个过度饱和的市场,这样的策略是行得通的:
然而,在“后 PC 时代”,这一套渐渐变得失灵。苹果通过“破坏性创新”的策略,用 iPad 所开创的平板市场,蚕食原本的笔记本电脑市场。而在一个新市场在未达到饱和的时期,一个整合所有资源的重量级团队和亲历亲为的管理者,能够不断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显然,PC 厂商无法担任这样的角色,他们的生产结构已经模块化,外包化,缺乏整合资源的能力和独创性。 微软之所以设计制造出 Surface,并大力打造自己的销售系统,看来已经了解了症结所在,依赖模块化制造,已经无法制造满足消费者的产品,公司需要做的,就是整合资源,将软硬件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为消费者提供统一的体验,满足他们的期望。 |
|